[家藏展示]明朝御窑杰作之七 高雅珍稀的成化斗彩(一)
标签:
张量冠张氏家族御瓷传奇文化 |
分类: 量冠收藏 |
朋友们好!本人家族列祖列宗所传承至今的上上品顶级珍藏序列中,明代御窑厂的成化斗彩系列所占的分量很重。除了它的显赫声名外,家藏品首先在数量上还算是不少,风格也是多样化,质量更是均属极为罕见的顶级制作。特别是,通过本人这些年来的研究发现,与国内外同类重要馆藏相比,家藏成化斗彩的品种较之更为丰富,品质也更佳!我把其中不同风格的代表作分为三个部分,分别代表成化朝23年里,早、中、晚三个不同的历史时期,每个时期约6到8年时间。以6到8年时间为一个时期是比较容易被人所接受的,例如雍正朝13年,其著名的珐琅彩瓷的发展,也是大致从中间分为前后两个时期。
今天首先给朋友们展示成化朝早期的顶级之作。这个时期的斗彩器物其时代风格或者说时代特点,用一句话来说,就是其胎釉、造型、纹饰等方面面都十分精美。具体点就是,器物的胎质以前朝未见、后朝不见、成化朝特有的迎光显肉红色为主流;小件器物胎体较为轻薄,大件比较厚实;釉水厚实有粘稠感并且呈灰白色;这类肉红胎灰白釉器物采用国产平等青料,润笔轻巧细致使得发色显得非常淡雅;纹饰绘画特别精细;这与同时期的青花器物的胎釉特点一致。还有一个重要的特征就是早期的底款写法都完全一样,而且字体非常别致漂亮!
值得一提的是,著名的成化斗彩鸡缸杯就出自成化早期,而且早期的鸡缸杯各个方面的品质都是最好的!可惜目前世界上各大馆藏中均无这个时期的鸡缸杯!
之所以把这类青花发色淡雅的器物归于早期这个阶段,是因为家藏中一件同类风格的器物上,打有“大明成化三年”这样明确的纪年款识。如果没有这件标准器物,就很容易落入人云亦云的一种说法——成花前期用的是苏青料,后期因苏青料的枯竭才用国产料等等!其实,整个成化朝根本就没有什么苏青料了!那些发色较为浓艳的青料其实也是国产料!
其实,早中晚三期这样的划分也不是绝对的。可以说,按照纹饰绘画不同的时代风格来分类是比较容易的,但要把这些不同风格的器物与不同的时期相对应,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所以,我的这个早中晚三期的分类也只能说是到目前为止的权宜之计吧!以后还会根据研究的不断深入做出相应的调整。
目前我只能说,早期斗彩以青花发色淡雅的肉红胎、绘画风格精细到一丝不苟的器物为主,器型有大有小。其它如发色深沉些的也应该有,因为御窑厂不可能只是一个品种,那样也未免太单调了。但相对于主要品种来即便是有说数量上也应该很少,不属于早期的主流品种罢了。
成化一朝中期的主打品种还是肉红胎,但相对于早期的肉红胎器物,有两个显著的变化,一是部分器物的青花发色由淡雅开始转向浓艳,即有比较浓艳和非常浓艳这两类新品种出现;二是胎体也变得更加轻薄,即便是比较大件的瓶类器物,其胎体甚至比早期的小件器物更加轻薄!不过,纹饰绘画的风格相对于早期的精妙细化一丝不苟,就变得比较随意甚至可以说是草率了。这也说明,在中期阶段,成化斗彩的进步主要是体现在胎釉本身,纹饰相反没有早期那么精细了,下篇展示的中期器物可以很明白地看出这个时代特征来。中期的斗彩器物底款写法也有其鲜明的特征,与早期很不一样!
这个时期的鸡缸杯胎质仍旧是肉红色,胎体依然轻薄,但是,除了青花发色变得浓艳些外,绘画却远没有早期精美细致,淡然底款写法也是不同的风格!
到了晚期的最后几年,斗彩品种在前面两个阶段的基础上,可以说到了一个飞跃式发展的成熟时期,品种更加多样,新的品种被不断烧造出来,比如,白胎白釉品种,白胎青白釉品种,比薄胎更薄的超薄胎品种等等;青花的发色也有很大的不同,靛蓝以及蓝中泛紫的品种开始出现;釉上彩料也出现了新的色调,如出现浅红等;纹饰绘画方面也是走了一条开始比较精美后来乱七八糟的下坡路,与早期略显拘谨的精细画风形成鲜明对比。不过,一如既往,胎釉方面却是追求尽善尽美!所以这个时期的一些器物,往往会出现令人感觉十分矛盾的现象——胎釉非常精致但纹饰却十分随意!
这个时期的鸡缸杯无论是绘画还是器型都有很大的变化。首先是胎釉的变化——由肉红胎变成白胎,釉水也由灰白变成洁白护着微微泛青;器型也出现了花口型鸡缸杯等;纹饰的画工比中期精美,但不及早期。到了最后,在其它胎釉十分精美的器物上也开始出现鸡纹,不过令人遗憾的是,其画法简直就如同落汤鸡了,令人不忍直视!
成化一朝二十三年,是成化皇帝朱见深终其一生宠爱马贵妃的二十三年,这也是成化斗彩得以不断发展风格多样的内在动因!几乎可以说,成化斗彩名品因皇帝与马贵妃的爱情而起,也因他们之间的爱情而终!成化斗彩的纹饰图案也与这个爱情主题息息相关,既有皇帝和马皇后喜爱的花鸟和龙凤栾和纹,又有大量的他们都殷殷期盼的孩童们的婴戏纹!当然,代表健康长寿的仙鹤、大吉大利的鸡纹和吉祥如意的瑞兽纹等传统皇家图案,当然就更是必不可少了!器型也是丰富多彩,从小巧的把玩件到大大小小的文房用具,再到比较大型的陈设器、礼器等,一应俱全!纹饰方面也不仅仅只有斗彩一种表现形式,还有内青花外斗彩、内斗彩外色釉等等艺术表现形式!在器物的用途上,既有马贵妃的专用御赐器物,也有专门在天坛礼天的器物(如斗彩天字罐),更有朱见深事先为自己身后的庙堂烧造的专用器物!所以说,成化斗彩可谓丰富多彩!在数量上,成化一朝所烧造的斗彩器物总量应该不是一个小数目,但由于瓷器保管及传承不易,加上到了成化本朝晚期,就已经成为备受藏家追捧的名品,所以到了清三代,在民间就已然成了非常难得的珍稀之物了!
清三代皇帝都很看重成窑所取得的巨大艺术成就,尤其是清康熙、雍正皇帝更是对其推崇有加,并极力仿制成窑瓷器的规范,有一大批仿成窑的青花和斗彩问世。早期康熙仿品还直接打了“大明成化年制”款识,现在两岸故宫还有大英博物馆等著名大馆都有这类康熙仿成化青花和斗彩器物。
这类康熙仿成窑青花器物的共同特征就是胎质较硬朗,青花发色更为蓝艳,缺乏成化器物所特有的柔软感。而康熙仿成化斗彩以仿著名的鸡缸杯为甚!自然也是只能仿晚期的白胎青白釉色的品种(同样具有胎质硬朗缺乏成窑柔软的时代特征),究其原因,个人觉得,在康熙时代早起,还是有极少量成化白胎白釉鸡缸杯存世而成为仿制样本的,而更早也更精美的肉红胎鸡缸杯因为当朝烧造的数量就很少,在万历朝时就已很难得了,到了康熙朝自然就更难见到了!至于雍仿成化斗彩则极少这种公然假冒成窑款识的情况,多数只是极力模仿成窑的闪灰釉质,受时代风格之局限,雍正朝此类斗彩虽然也很精致,但纹饰却很难再现成窑的灵动与古朴感。所以说,成化斗彩、青花等主要品种的高超艺术成就,清雍正朝多有继承!但因为时代风格的局限,雍正终其一朝十三年,都未能再现成化瓷艺的艺术风采!雍正皇帝只能审时度势,创造出打上自己王朝印记的一代名品——高白釉超薄胎珐琅彩精品!雍正朝只有这个品种的瓷器真正算是超越了成窑,也达至史无前例后无来者的艺术顶峰!
下面,请欣赏家传明成化早期斗彩主要品种的代表作高清图片,首先请欣赏“明成化斗彩云龙纹梵文小盘”,在这件精致的器物上,可以见到一种青料两种发色、使之产生强烈对比的艺术效果——
http://s2/mw690/001l8xTFty6Ex1jdQpHf1&690高雅珍稀的成化斗彩(一)" TITLE="[家藏展示]明朝御窑杰作之七
http://s6/mw690/001l8xTFty6Ex1mgBN375&690高雅珍稀的成化斗彩(一)" TITLE="[家藏展示]明朝御窑杰作之七
第二件,“明成化斗次葡萄纹小碟”,这对小碟胎体适中,不厚不薄,青花发色也不算浅淡,包括款识写法也与其它几件有所差别,应该属于早期偏后时候的器物。另外这个纹饰也是雍正官仿常用图案——
http://s3/mw690/001l8xTFty6Ex1vfreG92&690高雅珍稀的成化斗彩(一)" TITLE="[家藏展示]明朝御窑杰作之七
http://s14/mw690/001l8xTFty6Ex1yHbKB5d&690高雅珍稀的成化斗彩(一)" TITLE="[家藏展示]明朝御窑杰作之七
第三件 “明成化斗彩瑞兽纹花口洗”——
http://s9/mw690/001l8xTFty6ExaOPkAUc8&690高雅珍稀的成化斗彩(一)" TITLE="[家藏展示]明朝御窑杰作之七
http://s2/mw690/001l8xTFty6ExaSNUUp61&690高雅珍稀的成化斗彩(一)" TITLE="[家藏展示]明朝御窑杰作之七
第四件是一件器型极为饱满优雅,画工极为精致的较大型器物“明成化斗彩花鸟纹玉壶春瓶”,此类精细之作属于成窑斗彩的上上品——
http://s13/mw690/001l8xTFty6Exb6o75Gfc&690高雅珍稀的成化斗彩(一)" TITLE="[家藏展示]明朝御窑杰作之七
http://s5/mw690/001l8xTFty6Exbe7tDSa4&690高雅珍稀的成化斗彩(一)" TITLE="[家藏展示]明朝御窑杰作之七
最后再给大家发一件成窑早期斗彩顶级精品——梵文瑞兽纹长直颈瓶,该器画工极为繁复精细,其中足墙上端的一圈辅助纹饰彰显成窑一丝不苟之功力——
http://s12/mw690/001l8xTFty6ExbEnd1x3b&690高雅珍稀的成化斗彩(一)" TITLE="[家藏展示]明朝御窑杰作之七
http://s6/mw690/001l8xTFty6ExbIcr9H05&690高雅珍稀的成化斗彩(一)" TITLE="[家藏展示]明朝御窑杰作之七
http://s9/mw690/001l8xTFty6ExbMUrTW18&690高雅珍稀的成化斗彩(一)" TITLE="[家藏展示]明朝御窑杰作之七
顺便提一句,前面博文中所发的两件对比鉴赏的斗彩器物,也是属于早期极为精致的代表作,有心的藏友在评论交流中也提到了这一点,单从底款的写法上也能得到佐证!
最后还要特别提到的是,家藏品都是在强光下所拍,不仅完全看不到任何肉红胎质的红色调,而且洁净的釉面呈现出典型的成化正品的亚光特征,这是由于釉面被一层氧化物所覆盖才会出现的特征,行话中所谓”釉面温润“以及“柔和的宝光”、“宝光内敛”等,其实都是指的这样的亚光特征。不仅釉面有此特征,彩料也是如此。清三代的官窑器物也有亚光,但程度较轻。现代仿品就完全只有比较明亮刺眼的火光了!这个釉面(彩料)亚光特征也是鉴赏最直接的要点之一,而且是可以很方便地在照片中看出来的!
好了,这部分就发这么多,请朋友们欣赏并发表自己的鉴赏看法吧!谢谢大家!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