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赝对比——耿老先生为故宫高价拍回的成化青花盖罐确属赝品
标签:
张量冠御瓷传奇文化 |
分类: 量冠收藏 |
2012年3月中旬,我最为钦佩的著名独立鉴定艺术家裴光辉先生在其新浪和搜狐博客上发表文章,质疑1993年香港佳士得春拍的一件明成化青花高士图荷叶盖罐为赝品。本来,在我看来,香港那两家所谓的国际著名大拍卖行拍卖赝品,本身并不是什么新鲜事情,自我07年初到后的这些年来,他们就没少干这类不光彩的勾当,真可以说是劣迹斑斑!所以也没什么大惊小怪的。不过,我看过裴先生的质疑文章后,之所以引起注意,当然还是因为这件拍品最后被故宫花高价所拍回!134万港元,在二十年前可算是非常高的价位了!而经手人和鉴定人可不是什么普通的专家,而是被业界尊为“国宝”级别的著名瓷器鉴定大家——耿宝昌先生!所以,我对这件事情一直如鲠在喉,但又一直说不出什么来。因为去年我还没有完成家藏品的整理工作,更还没有完成家藏品资料库的建立。到今天,情况不一样了,家藏品的整理拍照建档等工作进展比较顺利,明成化的官窑青花、斗彩等精品重器的图片资料已经完成建档。正好赶上了前不久(10月8日)香港苏富比以1.4亿的天价拍卖了一只成化青花碗,但不幸的是,赶上我家藏成化器物中也有一只同样纹饰的宫碗!于是我首先对这只天价拍品提出了赝品的质疑,《广州日报》收藏版今天也刊发了对我质疑该拍品的部分采访内容,各大主要网站也有大量的转发。详细内容请点击http://collection.sina.com.cn/auction/zjgd/20131020/0833130507.shtml
首先公开质疑完了苏富比的天价成化青花婉,自然地,我必须写点什么有用的,来表达我对故宫20年前,从另一家著名大拍行香港佳士得以重金拍回成化青花罐的看法,同时也算作是对好朋友裴光辉先生表示最直接的支持和声援吧!
作为国际国内“对比鉴定”的倡导者和力行者,关于这个话题,我所要说的话并不多,因为裴先生已经在其博文中提出了很多质疑点,对这些质疑点,除了“成化无大器”这一在晚清民国收藏和仿造大潮期间所片面形成的、属于以偏概全性质的老说辞保留自己不同的看法外,其余我基本都是赞同的。所以我在此就没有必要多说什么了。我唯一能做的就只有自己的老本行——真赝对比鉴赏!
我还是那句口头禅——很不巧,家藏成化器物中,恰好有两三件青花高士图纹饰的器物!刚好,裴先生的文章中还真是没有成化本朝的高士图画片呢!我想唯一可能的原因就是两岸故宫要么根本就没有这类纹饰的藏品,要么就是没有公开。所以,我从家藏品资料库中提取了与拍品相关的几组不同的家藏品纹饰,与佳士得的拍品进行对比!这也正好可以补足裴先生文中的缺憾吧!首先我从裴先生的博文中调取了一组佳士得当年拍品的图片——
http://s13/mw690/493901eftx6DzBVA86Ecc&690
http://s11/mw690/493901eftx6DzBWuwPw4a&690
对这些拙劣纹饰的描述,请参阅裴先生的博文,我就不再赘述了——http://blog.sina.com.cn/s/blog_4a7b0bb30100yrhh.html
下面请欣赏本人祖传至今的明成化青花高士图天字罐的高清图片——
http://s15/mw690/493901eftx6DzCjhywe7e&690
http://s3/mw690/493901eftx6DzClq1UKc2&690
朋友们可下载后放大进行直观对比人物的画法,拍品和家藏品之间是有巨大差异的!我第一眼的直觉就是——哪有主题纹饰的发色淡过辅助纹饰的呢?这只能反映作伪者的严重不自信!
然后就是主体纹饰中人物画法和画工差异巨大,最后就是拍品上下两层辅助纹饰的画法也是不匹配的!按说,上面如是画蕉叶纹饰,最下面也应该是蕉叶才对,只不过,方向正好相对而已!但拍品却不是这样对应的画法,而是在最下面采用了完全不同的辅助纹饰!这种纹饰在成化官窑青花器物中肯定是有的,但是,画法在细节上却不是这样粗糙拙劣的!用我的话来说就是,拍品属于“一抹糊的胡乱画法,极其拙劣!”,连最基本的分水和留白都顾不上了,这怎么可能会是成化御窑厂的精品杰作呢!
请欣赏家藏成化内外青花爱莲图大梅瓶局部图片——
http://s5/mw690/493901eftx6DzD1Nx2Y24&690
http://s9/mw690/493901eftx6DzD2Vmkw08&690
这只成化青花大梅瓶有几点特别之处,一是人物的画法与上面的天子罐更为写实,二是最下面的辅助纹饰与拍品类似,但细节上却完全不同!三是这是一只内外满工画法的器物,四是这还是一只超过三十公分高的“大器”!从保护家藏考虑,我没有上这只梅瓶的全景图,请朋友们谅解吧!
好了,就发这些了!有心的朋友们应该能通过对比,得出佳士得的拍品实属赝品之结论了!仅仅通过20年前佳士得的这件高价成化青花罐子到二十年后苏富比的那只天价成化青花宫碗这两件事,不说其它的劣迹,单单是苏富比10月8日所拍卖的瓷器,其中一眼假的何止一件成化碗呢!您还敢相信这类所谓有信誉的国际大拍行吗?您还觉得它们这些坑死人不偿命的主儿真的有信誉吗?您还相信它们所拍的成化青花和其它官窑精品吗?最后一问就是——您还敢相信有所谓“专家”和“经纪人”这一说吗???
问了那么多,其实还没有触及到我最想问的一个问题也是最主要最核心的一个问题,首先我要引用裴光辉先生的一句题外话——题外话之一:此罐在拿回故宫后,故宫内部专家异议纷纷。在此情形下,故宫应该遵循“疑品不收”的原则,收集质疑专家的意见,以此向拍卖行提出退货要求(据《佳士得香港有限公司拍卖规则》第9条c款规定,凡赝品有5年召回期)。但是迄今20年,不见故宫有任何表示,坐令退货期限过期,致使纳税人长达20年承受耗费巨资购买赝品之风险。
由此,引出我最想问的一个问题就是——二十年过去了,收进故宫库房后未见一次公开展出!国家文物局和故宫等相关方面为什么至今不给出一个合理的解释呢???这里面是不是有什么不可告人的秘密???任何一个有良知的人都应该发出这样的质询!!!
最后,我要借此机会说几句掏心窝子的话——无论如何,都请有缘光临本博的朋友们记住我收藏大家族家训中的一句老话——瓷器自古都是赝品的江湖!湖底尽是外行们的真金白银和累累白骨!
收藏尤其是瓷器类收藏,历朝历代都莫不被高人视为最凶险的收藏门类,因为它要求的入门条件太高了——你必须在下手前接触到了足够的真品,取得了足够多的经验,获得了足够的鉴真辨伪的能力!但是一个无解的悖论由此而生——除了祖上有一定积累的世家子弟,其他有几人能有那幸运呢?这也是为什么历来鉴赏大家基本都出自收藏世家的根本原因!因为瓷器尤其是历代官窑精品本来就少之又少,怎么可能随随便便就能聚在一起,成为初学者上手练眼力的标本和教材呢?正是因为这个无解的悖论,使得瓷器收藏(当然也包括其他门类)成为极少数幸运儿的专利!
可惜的是,由于不懂得这个道理,自古至今,多少壮士毫无准备就义无反顾、前赴后继地跃入这个深不见底地赝品江湖!然而最终能独善其身、成功上岸者,如同瓷器珍品一样凤毛麟角、屈指可数!绝大多数都不可避免地成为了烈士!即便是那些世家弟子,也难免会有人马失前蹄!所以,朋友,请您一定要当心啊!这个行当可真是不好玩!轻则倾家荡产,重则家破人亡!这绝非危言耸听!!!
谢谢大家!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