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如萱居士
如萱居士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575
  • 关注人气:13,892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小三劝退师”的出现,中国式传统婚姻道德底线的伦陷?

(2016-09-11 22:04:17)
标签:

婚恋

出轨

分类: 两性情感

“小三劝退师”的出现,中国式传统婚姻道德底线的伦陷?

文:妖姬霓裳

目前,中国的离婚率在不断攀升,而困扰中国夫妻的最常见问题之一就是配偶不忠,离婚案例中,小三插足是导致婚姻解体的主要原因。

据媒体报导:过去,发现丈夫不忠的女性大都寻求离婚;但现在有的女性,不想让情人轻易得手,不想随便贡献牺牲自己多年经营的婚姻家庭爱人,因此,他们寻求婚姻机构的帮助。

而一些有心人士,瞄准了这个刚刚兴旺、前景发展无限远大的职业机会,干脆把问题婚姻咨询师的头衔,直接以“小三劝退师”挂名,来吸引人的眼球,引起家庭有小三人士的关注,吸引他们前来求助,增加客户资源,增加经营收入。

在此类案例中,男方多数是有权或有钱的成功多金男,而他们的夫人,不想把夫妻二人辛辛苦苦打拼多年的胜利成果拱手送给小三,更不想让另外一个女人坐享其成他们的家庭财富。因此,她们往往把解救婚姻的希望寄托在这些“小三劝退师”身上,把她们从水深火热中解救出来。

在中国,由于社会保障的不健全,女性低收入群体占比较大,导致女性的择偶目标主要是以男人有房有车、多金就OK,即使男方是已婚的,也愿意无偿献身。

特别是中年人,一个事业成功,有钱有权的单身男士,可以很容易找到一个年轻漂亮的单身女孩子结婚;而如果中年女人单身,包刮离婚人士(一旦离了婚中年女身价就大跌),不管是有钱没钱的,金领还是白领,要想找一个各方面都如意的郎君再嫁,相当困难。

对此,很多中年女当遭受到小三插足时,她们不再象以前那样,轻率离婚,让小三轻易上位。而是寻求婚姻机构如“小三劝退师”的帮助。为此,“小三劝退师”借以诞生,且从业人员大有与时不断递增之势。

小三劝退师的定义:是情感导师的徒弟,能进行“婚外情处理”,离间计、经济利诱……他们身怀三十六计来帮大奶“劝退”小三。整个“婚姻状况咨询”到“婚外情处理”,他们根据难易程度,收费少则几千元,几万,多则几十万。

小三劝退师的团队成员中有律师、心理咨询师等等。

而成本开支主要包括三部分:工作人员的工资;工作期间吃、喝等活动费;还有就是对第三方投入的费用:即在“劝退”第三者的过程中,有专人去与“第三者”交朋友,而在结交的过程中可能会投入的费用。如切入第三者社会的租房费、化妆费、吃喝用、交通等其他一系列费用。并且,该项工作耗时较长,多则长达几个月的时间。而且行规是劝退成功了才能收费。因此,此项服务的收费并不便宜。

   而处理此类婚外情的婚姻机构在“劝退” 第三者过程中,已经形成了一整套的“兵法”,应对不同的婚姻状况,有不同的处理方式。比如对两地分居型采用移位法、对性生活不和谐型采用移厌法、对沟通不畅型采用移情法等等。

同时,机构在开展“小三劝退”工作中还必须遵守“三大纪律”、“九项注意”,其中,“三大纪律”为认真维护“一夫一妻”的婚姻法律;绝对保守“二奶、小三”的个人隐私;严格执行“维情用心”、“维权用法”的宗旨。而“九项注意”则为:“劝退言行”不得刺激“小三”;“移情疗法”不得爱上“小三”;“移位疗法”不得欺骗“小三”;“介入疗法”不得威胁“小三”;“厌恶疗法”不得侮辱“小三”;“叙事疗法”不得同情“小三”;“替代疗法”不得误导“小三”;“名利疗法”不得诱惑“小三”;“正念疗法”不得袒护“小三”......

 “小三劝退师”已经挽救了成千上万个频临破碎的家庭,劝退了成千上万个插足别人家庭的第三者。

那么,“小三劝退师”的兴起,是否标志着中国式传统婚姻道德底线的彻底伦陷?

我想,不是这样的。

目前,小三插足事件,在社会中也只是小概率事件,而结离婚占比,不超过5%,说明大多数的国人,还是坚守着中国式传统婚姻道德底线的,还是忠诚于家庭婚姻的。以家庭婚姻子女为纽带的传统婚姻家庭模式依然是主流。

我们不能一偏概全,把少数人的行为当成社会标杆,社会主流生活模式。

“小三劝退师”的出现,只能说明,随着物质文明的提升,不断发展,国人在精神文明上的要求也更高。当婚姻发生矛盾时,不是像以前那样能拖则拖,或假装盲视不见;而现在,当出现问题时,他们更加积极地寻求专业机构咨询悄没声息地解决问题,让婚姻的生活质量不断提高,生活幸福感不断加强。

而这是人类社会的进步。

随着,物质、精神文明的进一步发展,国人对自己的婚姻生活要求越来越高,当婚姻真正遇到问题时,他们不再像以往那样视而不见,或是逃避到老,而是积极地寻求各种方法把出现的问题加以解决。国人也越来越注重精神层面生活的高质量丰富化。

“小三劝退师”的出现,不是国人传统婚恋道德底线的伦陷,而是人性更加多元化的需求表现,离婚率的攀升从侧面来说,表示人们更加注重追求个性化的自我,而不是为了同流合污而淹没牺牲不满的小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