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道德经》与子女教育

(2010-08-02 04:21:21)
标签:

杂谈

《道德经》与子女教育育                                                                            

由基督教角声布道团编辑出版的《号角》月报在2010年7月这一期中在头版刊登“草莓一族”和“给家长的话”两篇文章,探讨今日的父母和子女如何相处。读来很有趣味。

据介绍,“草莓族”的说法始于台湾,多用来形容1981年后出生的年轻人。他们像草莓一样,表面上看起来光鲜亮丽,却质地绵软,稍一施压就整个抵抗不住而变成一团稀泥。然而它的表面却疙疙瘩瘩挺有个性。与之相对应的美国的说法是“Generation Y”,其他说法有“80后”(大陆?)。

“草莓一族”的作者提出,“草莓族只是弱不禁风、不愿进取的一群吗?他们真正的内心世界,我们又知道多少呢?这两个问题提得好!从文章的一些小标题如“独特与古板”、“尊重与服从”、“独立与放手”、“宽容与理解”来看,作者倡导的是父母和子女应该相互尊重、相互理解与相互宽容。

“给家长的话”一文作者叶颜玮茵则提出,1)自从神造人以来,神就赋予人自由意志。因此,“个人自主”需要得到满足。2)必须培养孩子的自我调节能力,懂得如何在失望、悲伤和愤怒的情况下面对自己。3)父母和子女都需要提高自己的个体分别能力。心理学家Kerr和Bowen告诉我们,成熟的人其实就是个体分辨能力较高的人,他们更能够自我肯定,不常以别人的评价来自我定位,也很少向人抱怨;而个体辨别能力偏低的人,特别需要家人听从自己的意见,他们通过这种紧密的黏合关系来证明自己的价值。

叶女士的下述意见相当中肯:“华裔家长在处理亲子关系时,最大的问题在于不能清楚地分开你我。孩子是独立的个体,家长的责任是帮他们成长,而不是拥有他们。 要给孩子自由选择的权利。在充分认识这点后,作为家长的,要从关怀入手,聆听、安慰、鼓励;支持、信任和尊重。”

叶女士的话使我想起了老子在《道德经》第51章“道生之”中说的话:

 

“故道生之,德畜之。长之育之,亭之毒之,养之覆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持,长而不宰,是为玄德。”

 

以下是Dr. Wayne W. Dyre的英译(右边是笔者从英文回译的中文):

“道”给了他们(按指万物)生命,

“德”养育他们,抚养他们,

给他们住,保护他们。

“道”生了他们,却并不占有;

“道”付出,却并不期待回报;

“道”促进成长,却并不主宰一切。

这就是叫“玄德”。

 

“The Tao gives them life,                   

Virtue nourishes and nurtures them,

rears and shelters and protects them.

The Tao produces but does not possess;

the Tao gives without expecting;

the Tao fosters growth without ruling.

This is called hidden virtue.”

 

现在我们来看Arthur Waley 的英译:

 

“…as Tao bore them and the ‘power’ of Tao reared them, made them grow, fostered them, harboured them, brewed for them so you must

 

‘Rear them, but not lay claim to them,

Control them, but never lean upon them,

Be chief among them, but not manage them,

This is called the mysterious power.’”

 

相比之下,Arthur Waley 的英译似乎没有Dr. Wayne W. Dyre的简洁明了。但是,笔者十分喜欢他翻译的最后四句,尤其是 “not lay claim to them, Control them, but never lean upon them”中所用的三个动词:lay claim to, control, lean upon。

我们知道,英语lay claim to所表示的是一个人自认为有权利得到某种东西(权力、地位或别的什么)。日常生活中,认领某种东西用的就是这个短语。

我们可以把老子这里提倡的“玄德”用于父母对子女的教育。

父母养育了子女,“没有天就没有地;没有你哪有我?”对父母养育自己,子女感恩戴德是情理中事。子女应该孝顺父母,在父母年老时担负一定的赡养责任。[1] 但是,父母不应该把子女视为自己的财产,认为他们是属于自己的,有权lay claim to them,想控制他们。这一点说来容易做来难。中国人的传统观念是“养儿防老,积谷防饥”。许多父母养育子女的重要目的是自己老来可以有所依靠。这里的“依靠”一词,翻译成英文正是Arthur Waley 英译中的lean upon。我养育你,老时理所当然地要靠在你身上。更多的父母则指望子女飞黄腾达,光宗耀祖,至少给自己带来面子。所以,正确处理父母与子女的关系,就许多父母而言,实际上涉及观念的改变。这是一。

孩子长大成人以后,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对事物有自己的主见,是好事。父母应予鼓励。自然,父母为他们出点儿主意,是可以的。但是决定得由他们做,不要包办代替(“控制”一词的原意)。子女做了错误的决定会受到惩罚。“吃一堑,长一智”。如果聪明的话,他们会接受教训。实际上,哪一个今天做父母的,一生中没有做过错事、傻事,我们还不都是从错误中过来的人吗?实际生活中,特别是大陆实行鼓励独生子女的政策,太多的父母对子女从小开始就娇生惯养,包办代替,唯恐哪里呵护、照顾不够。这样,孩子长大以后哪有不像草莓似的,“稍一施压就整个抵抗不住而变成一团稀泥”。[2] 不怪天,不怪地,草莓并非自己从地里冒出来;它由我们亲手栽植。名副其实的“自食其果”是也。这是二。

明眼人不难看出,老子在第51章中提倡的是“放手”。简简单单的两个字,却包含了许多不容易做到的事。就养育子女而言,要从小起便培养孩子独立思考、独立做事的习惯。美国幼儿园的许多老师总是不断地征求孩子的意见,“你想怎么做?”“你愿意选择哪一样?”等等。要鼓励孩子大胆尝试着做新鲜事(如打球、爬山、参加夏令营),即使这样做可能弄得一身泥,有时甚至受点儿伤。待孩子成年后,要敦促他们自己拿主意、做决定,不允许他们事事依赖自己。即使做了错事,也不要简单地责怪,而要帮助他们分析问题,找出原因,吸取教训。放手,意味着超脱,退居二线,不抛头露面,过多干预:只在必要时作些点拨。放手也意味着对孩子的信任、尊重。“放手”对于中国家长来说,真是一种不可多得的美德、“玄德”(“玄德”译成英文后的意思是“隐藏的(Dr. Dyre)美德”或“神秘的(Waley)美德”。它完全符合老子《道德经》的中心思想之一:无为。无为无不为;什么也没有做,却什么都做成了(Tao does nothing, but leaves nothing undone.)。这是三。

 

(2,417字)2010年7月27-28日



[1] 在中国由于劳动保护条例的实施,在美国由于养老保险的实施,现在许多老人完全或基本可以不需要子女在经济上的资助。农村也有进步。笔者去冬回国,国务院刚公布给60岁以上农民发放每月15元的补贴。数目不大,但却是“开天辟地第一回”。自然,尽管有了这一切,一些必要的家务、老人病残等情况出现时,在身边的子女给以必要的照顾也是情理中事。

[2] 在大陆,年轻的大学生经不起一点打击,动辄轻生自杀,是这一情况的反映,最使人难过,也最使校领导担心。值得思考的是,这种情况的出现,家长没有责任吗?笔者以为,责任很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