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史》读后感 (上)
(2013-02-26 22:55:25)
标签:
文化 |
《心灵史》读后 (上)
今天看了一天的《心灵史》想到很多。我觉得这部书是一部有古史书风范的类宗教史书,之所以说有古史书范,是因为它和司马迁的《史记》一样,作者为写此书既做现实考察和参考了各类古籍又把自己的亲身感受融在文里,可以说,这不仅是一部讲哲合忍耶这一教派的宗教史,也是作者心灵的成长史,更是中国回族、中国这个国家心灵成长史的一个缩影。
可以说从本书序言就能看出,作者对“哲合忍耶”的发现是偶然的,正是通过对它的不断了解,他才对自己民族及对西北各少数民族及对伊斯兰教及哲合忍耶这门教派有了更清晰的认识,通过这些了解,他才会对自己的民族和哲合忍耶有了更深厚的感情和更强烈的民族自豪感的同时也让他对历史中的那些充满传奇色彩且真实存在的人物有了更深的敬畏。就是因为带着厚重的感情,作者让这本类史书不仅有文献价值,还有着极其深厚的文学价值,更是一本有着温度的荡气回肠的史诗传奇故事。所以我觉得它能发挥作用的时间可能远比我们想象的还要长吧。
“哲合忍耶”充满血泪和纠结的发展史,揭示出了很多规律。作为伊斯兰教的一个传教者马明心把它带到了甘肃和宁夏自然环境最恶劣人们生活最贫困的农村,无数目不识丁的农民们帮他让这个教派在中国得以生存,我认为这除了证明了马明心对该教的忠诚以及过人的才能,更让人看到了当时甘宁地区的贫苦农民们,因为贫困,因为活着艰难,需要心灵安慰的迫切,和朴实勇敢的性格。
贫困让人生的绝望,但人总想活着,而心灵安宁却远比“水”对人生命的影响更强大。因为精神可以让人发出无穷的力量,所以,贫苦的人们愿意把自己的心灵皈依给宗教,以求得活下去的勇气,或者死去的勇气。而且对于我国西南西北边陲各地区的人们,由于生活的地方艰苦异常,对人生和生命的看法和内地有很大的区别,故而会对宗教有根深的依赖,当然这些地方中国传统哲学思想并没有更深入到这些地方来,也使得“折合忍耶”有了生存的空间。我想不仅是“哲合忍耶,”也是很多其他外来宗教活在中国的原因吧,当然在各种残酷打击中没有死去,且发展的更好,我想也是基于这些原因吧。
我想会有人一定会困惑,为何会在200余年里时间里会有大批信众为了“哲合忍耶”能够生存下去,前仆后继的舍生忘死献上自己的生命。其实原因很简单也很清楚,首先,它是伊斯兰教义,也是“哲合忍耶”的一部分,信者,自然要遵循,我想这种要求创造出来一方面是保证这门教派能够发展下去,也是为了迎合很多教众想追随“真主”的想法,所以很多信众为了表现自己虔诚而甘愿赴死;其次,因为简洁的“哲合忍耶”会让人心变得更简单,让生命变得更纯粹,这是所有宗教都有的作用,故而人们愿意为信仰放弃生命,对于生活在封建王朝深受压迫和启示的最贫苦的农民信众,早已视“折合忍耶”为活着的力量,它会很快随着那些经文和领袖的事迹浸入骨髓,成为了他们生命中最重要最珍视的部分,所以他们愿意为了信仰而付出一切。当然一切破坏他们信仰的行为,他们都会痛彻心扉恨之入骨,尤其几代的领袖都死于被迫害自然会激发起教徒的反抗情绪,第三,由于清政府的残暴贪腐已经逼迫农民走头无路,所以从营救马明心以后的对抗清政府的很多次起义,不仅是为了信仰也是为了追寻一条活着的出路。第四,当然西南边陲的各个少数民族尤其是回族的民风向来就已纯朴彪悍著称,故而“斗争”也成为了他们解决争议的传统方式,所以我们今天看起来不可思议的这一切在那时那地确实十分正常的事情,这里要说,之所以那些信徒会如此虔诚于“哲合忍耶”这种信仰,一方面是因为这种信仰内容和形式上本身有适合他们的东西,另一方面也因为对于很多当地的人来讲,他是新鲜的,也是他们最开始接受的信仰,故而会很虔诚,而通过传播发展,随着时间流逝,它变成了一种民族信仰和习惯后,一切便是很自然的事情了。就像中原人从小就受到儒家教育,会很自然的会对儒家思想亲近一样。
其实“哲合忍耶”到中国的发展史,也和其他外来宗教在中国的发展史一样,都并非一帆风顺,因为它要跨越的不仅是文化壁垒,思想的壁垒,还有社会的壁垒、时代的壁垒等,不是所有壁垒都能通过不断的融合解决的,所以有波折和斗争其实是很正常的事情,因为宗教都有排他性,任何阻碍宗教发展的行为,都会受到该教领袖和信徒的不满,当然斗争和波折的方式也多种多样,但是“哲合忍耶”以付出无数生命为代价,几次濒临灭教的的极其惨痛的发展情况也确实历史上不多见的,这里原因很多,我想最重要的有两方面,因为清朝对思想控制是相对比较严格的时期,尤其“哲合忍耶”一开始发展就遭遇到了和其他教派的矛盾中,因为清政府固有的保守思维,为了边疆稳定就用了最极致的方式来解决问题,从而导致矛盾不断升级,从宗教矛盾上升到种族矛盾进而是社会矛盾,又因为仇恨的日积月累,战争不断发展导致进入了一个暴力镇压与暴力反抗的恶性循环中。另一方面,因为它的发展时期正好赶上了中国因为清朝腐败各种农民起义此起彼伏的时代,它也会受到时代的影响,加入到了战争其中,所以它的发展史显得格外的惨烈、。所以它的发展史有着浓重的时代烙印。
看着这本书,脑子里经常会闪现电影《赛德克巴莱》的一些情形,慢慢的开始明白,原生态信仰对于原生态人的意义,也感叹,宗教真的是人类一个绝好的发明,但如何对待宗教信仰,如何对待生命,如何对待人生,如何照顾自己那颗容易受伤的心灵,确实一个需要经常思考和通过经历总结才能得出的答案。对待一件事,不同的态度会有不同的选择,不同的选择会有不同的结果。选择对的也许简单也许很难,但那个过程永远是值得记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