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大地震的那一刹那,中国人都成了四川的家人,那么18个省市对口支援灾后重建,就是把四川人的事变成了全家人的事。这一年,18个兄弟姐妹的帮助,让伤痕累累的灾区走上了迎接新生活的跑道,在这里,请允许我代表我的父老乡亲们对曾经帮助过我们的亲人们说一声:谢谢!让四川人时刻感念。

松潘县的王洪泉,是一位以送山泉水为生的农民,当地的老百姓都叫他“水师”。
由于地震破坏了水质,松潘部分地区的水源无法正常使用,但源头在高山深处的山泉,水质却没有受到任何影响。王洪泉觉得自己很幸运,他的生活还有个着落。2008年6月,安徽对口援建队来到了松潘,王洪泉的心里开始不平静。他想为大老远来帮助家乡建设的兄弟姐妹们做点什么,表达一下谢意。既然手里只有山泉,那就“涌泉相报”吧。
王洪泉的家离县城有80多公里,在山路上开车也要花将近2个小时。他每天早上5点多就要起床,8点,王洪泉那辆挂着“感谢安徽人民”横幅、载着1200多斤山泉水的送水车就会准时出现在松潘县城口。
这些泉水都是从山上引下来的。为了保证水源的干净,王洪泉每隔两三天都要徒步10多里山路,爬到海拔3800多米高的水源地去观察水质。
也许对于普通的家庭来说,这5块钱一桶的水算不了什么,但对于王洪泉来说,家里遭受了地震,房子要重建,年迈的母亲要赡养,妻子体弱多病,2个孩子还需要抚养,每一桶水都是这个家庭生活重要的收入。如今,松潘县的饮水条件已经得到了改善,可是王洪泉却依然坚持给安徽各援建单位免费送水。
“滴水之恩,涌泉相报”这位憨厚的羌族汉子用他的行动诠释着这句话。从去年6月29日到今天,王洪泉已经为安徽援建队累积送水317天,已经走过了5万多公里,相当于绕地球1圈多。如果按照一个人每天正常饮水量计算,可以喝100年。王洪泉说,只要安徽的援建队在松潘,他就会一直把水送下去,这个耿直的中年人用他最朴实的方式表达着对安徽人民的感激之情。
王洪泉的涌泉相报,是松潘人感恩的缩影。去年8月,江淮流域连降暴雨,安徽遭遇了百年不遇的洪灾。得知这个消息,松潘人心疼了。在这个拿救济款、吃救济粮,人口不到8万的灾区贫困县,每一块钱都是宝贝,可是这里的老百姓,却自发组织起来为安徽捐款!有的村民甚至拿出了刚刚领到的地震补助和慰问金。几天后,一笔178万元、来自四川松潘的捐款,飞到了安徽人民的手里。这笔钱对于全国人民对四川的捐助来说也许算不上什么,但是却带去了所有松潘人最珍贵的情感,代表了松潘人最深厚的报恩之情!
中国人常常用“患难之交”来形容最深的友谊。我相信,包括松潘在内,所有接受对口援建的四川县市,都有一个患难之交,都有一段滴水之缘。勤劳、纯朴、知足、感恩的四川乡亲,让我们有理由相信,四川恒在,大爱恒在!






四川,我的爱~我们四川人是震不垮的!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