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步青学外语
---文事日记(11)
2013-03-11 周一 阴冷
○近日送书友拙著,陆续收到回复。袁滨先生10日写书事博文《文贵超群与逝水年华》。先生文才高雅,重于友道,赞以美誉,令我汗颜。录存在此,以资感念。
西安作家文彦群,文风醇厚,富有秦韵,其著《情谊如酒》,芬芳馥郁,甘冽绵长,颇具韵外之致。
文贵超群,彦群君笔意直致,有建安风力,老辣绮靡,入乎其内,出乎其外,深谙为文之道。品其文也,心态虚静,手法隐秀,涵泳其中,皆见体性。其熔裁功力尤佳,心声心画,内美照人。
全书凡八辑:情谊如酒、师恩难忘、五味人生、文苑掠影、网事春秋、读书是福、凹友故事、以文会友。前七辑系原创,后一辑乃友朋对彦群君之评说,亦可视为彦群君之艺术剪影。彦群钦敬贾平凹,收藏极富,自成一家,众媒体报道甚多,名声鹊起,广有良誉。彦群君涉笔广泛,能诗擅文,是多面手。其诗我读的有限,却感觉取境新颖,兴象不凡,自有天趣。彦群君为人师表,有体恤良知,乃正版知识才子,植字稼句浑然不疲,珠玑横生,暗香浮动,一册在手,乐趣无穷,掩卷抚之,余韵袭人。
心赏美文,辄生感慨,遂口占俚句,以博彦群君一哂:
天下文人是一家,情谊如酒动天涯。古城寻得春消息,最念长安野草花。
○姜晓铭兄也在书事日记中说道:“我与文彦群兄相识于网络,因书结缘,以书会友,互赠书籍、引为同调。”
○昨晚,一位网友发来纸条:“难怪贾平凹写完《秦腔》后开窗把钢笔扔出去。著名大作家尚且如此,愚笨如我所受的辛酸可想而知。——这段话见《一部<青羊血>甘苦心自知》,作者李国芳。”我看后思量半天,莫名其意,猜测他是推荐这部《青羊血》吧,我没见到过,也没听说过。但我觉得“贾平凹写完《秦腔》后开窗把钢笔扔出去”说法好像有误,与事实有所出入。据我所知,这个陕西文坛的掌故,主人公应该是路遥吧,路遥写三卷本百万字巨著《平凡的世界》,其过程是很艰难困苦的,到最后小说完稿时,他的身体彻底累坏搞垮了。贾平凹反倒一向宣称写作是一件很“受活”的事,他断然不会有这样的举动——扔笔!这应该是不难考证的。
○昨晚,读完平凹先生的新作《倒流河》。作者在创作谈《我写的是最当下的生活》中说,这是在长篇《带灯》完成后,没有休息,趁着“手热”,借助于写作长篇的惯性,写就的一个中篇。阅读平凹先生的作品,总是感叹其富有传统魅力的天才语言,小说体现了作家对当下现实社会的深切关注、逼视与审问。
○今日《陕西日报》“文化周刊”版,刊有记者张立与贾平凹关于《带灯》的访谈——《荧荧一灯照亮新农村的远方》。《带灯》出版以后,影响广泛,好评如潮,被评为2013年全国最期待的十本书之首,又荣登中国出版集团2013年好书榜榜首。有评论家这样认为:作家以深厚的人道主义情怀,呼吁社会管理体制的改革,深刻且犀利,标志者贾平凹的文学创作又迈上新的高度。
○上午,读《神奇的符号》一书,是数学家苏步青晚年的自传体著作,系《大科学家讲的小故事》丛书。纵观历史,凡古今有大出息、成大业者,皆自有其非凡的人生经历和才智上的过人之处。苏出身浙江平阳山区,早年家境贫困,幸其父母通情达理,竭尽全力供其读书;也遇到了几位难得的好老师,为其指点迷津,物质及学业上给予极大帮助。他青年时留学日本,获理学博士学位,一生掌握7门外语,其中日语、英语、法语精通,其他则能阅读外文原著。他学习外语的方法极为新鲜独特,令人称奇。为省时省钱,在报考日本东京高等工业学校时,不去语言补习学校,却进入一户日本私人家庭,拜房东老大娘为师,早上跟她去菜市场,晚上请她讲民间故事和神话传说,三个月时间,竟然顺利通过了日语考试关。后来在日本帝国大学数学系学习,为能够阅读意大利的几何学原著,他又如法炮制,跟了天主教堂里的一位神父学习意语,同样,三个月后,他就能轻松地阅读意文原版数学论著了。
○中午:收到孔网购书一单:《郁达夫的爱情与婚姻》,红旗出版社2005年1版2印,共576页,很厚实的一本书。作者许凤才,供职于河南省社科院,应是研究郁达夫的专家,他还著有《浪漫才子郁达夫》《郁达夫与鲁迅》两书。爱情、婚姻与家庭,是人类文学的永恒话题,郁达夫是典型的中国式传统文人,他对这个问题的态度,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我对此书的兴趣,正是出于这个目的,我辈愚钝,现实生活中,时常深感困惑而烦恼,无法很好地“摆平”这些的关系,阅读此书,以求有所启悟,指导我的人生。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