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散文】师恩难忘(二)

(2010-09-13 08:13:16)
标签:

功底

感慨

荒凉

敬意

推崇

潜移默化

散文

/原创

分类: 散文

 http://s14/middle/4935c77at9018fb36c05d&690

引 

 

    韩宪文先生是我的初中语文老师,教我的时间并不长,大约一年多点,但却使我受益匪浅。到高中以后,我之所以选择学习文科,应该说就是在这时候,韩先生给我打下了扎实的功底,并在某种意义上影响了我以后道路的选择。

先生的古文功底很深厚,在当时也算是同仁中的国学大家。他对我的影响,并不仅仅局限在课堂上,更多的体现在他日常的潜移默化中。韩先生非常注重对我们进行文化素养的培养,除正常的语文作业外,每周他都要求我们背诵一首古诗词或者古典经典名篇。每次他都把诗词或文章工工整整地抄在黑板上,要求我们熟记、背诵。他说:“也许现在你们还不能完全明白诗文的意思,但记熟了对你们今后绝多有好处。”

当时,很多同学只是不得已而为之,为记而记,而我却是真心喜欢,下了大工夫,很多经典名篇,到现在还能熟练背诵。像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柳永的《雨霖铃》、辛弃疾的《破阵子》、李清照的《声声慢》,都是那时候接触到的。不仅如此,他还形象地给我们讲述 “豪放派”和“婉约派”的不同:“柳郎中词,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拍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执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

先生对章丘的文化名人更是十分推崇,李清照自是不消说了,由于十一中在埠村,对出生于埠村东鹅庄的明代“嘉靖八才子”之一的李开先,也是十分仰慕。曾把李氏的《施氏食狮史》和《窝窝赋》写在黑板上,让我们背诵。记得在一个初冬的周五,下午是两节作文课、一节自习课,韩先生便领了我们几个学生骑着自行车,去东鹅庄村拜偈李开先墓。其时,尚未建李开先纪念馆,开先墓就在一片枯草中,几只翁仲和石虎、石羊、石马或倒或卧,一副荒凉破败景象。一座石坊倒还完整,石坊上刻有李氏先茔四个字,两侧刻有楹联漫漫长夜何时旦,瑟瑟高松不计年。面对开先墓的这番窘况,韩先生很是感慨了一番。

后来我上了高中,换了语文老师;再后来十一中停办初中,借着这个由头,韩先生顺势要求调回了老家的中学任教,自此便没有再见面,想来已有二十余年。零七年初中同学聚会,曾邀请过韩先生,却终因年事已高、身体状况欠佳而未能前来,甚是遗憾。

又是教师节了,写下这段文字,谨向韩老先生表达一个学生最诚挚的敬意和最衷心的感谢!

 http://s11/middle/4935c77at9018fe409aca&690

2010,9,13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