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 话 朋 友

标签:
知己同怀堕落高朋满座人走茶凉与人为善随笔/原创文化 |
分类: 随笔 |
人的一生中会有许多朋友,但真朋友并不多。所以,古人才有“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的感慨。原因便是这些朋友都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在不同的人生阶段有不同的朋友。
古人说,“贵易妻,贱易朋。”其实不然,朋友倒是常常因地位的变化而不断更换,而妻子却不见得换,毕竟,古人也说过“糟糠之妻不下堂”嘛!由此看来,一生中有那么几个真朋友,倒的确是件幸事。
朋友的来源很广,构成也很复杂。从儿时的玩伴到小学、中学、大学里的同学,从工作中的同事到同系统、同行业中的志趣相同者,甚至生意场上的伙伴、客户,乃至现在虚拟网络中的网友、聊友、博友等等,不一而足。
在以上诸朋友中,有哪些能成为真朋友呢?在下不才,愿浅析之。
先说儿时的玩伴。两小无猜,青梅竹马,初出娘胎,胸无城府,这时的友情是最纯洁的,不沾染任何的功利色彩,按理应该是最长久的了。其实不然,随着各自的成长、发展、变化,生活环境、工作性质、个人地位都有了明显的不同。位尊者,见面不免有种优越感,志得意满;而位卑者,不免自惭形秽,唯有诺诺的份儿。鲁迅之于闰土便是典型的一例。
再说同学。不论小学、中学、大学,在校时情形大致是一样的,即使能力强、有背景、家世显赫,那时发挥的作用和影响并不十分明显,所以并不妨碍志趣相投或爱好相近者成为朋友。但一旦毕业,上了不同的学校,比如重点中学与普通中学、名牌大学与一般大学,差距就自然现了出来;至于工作后,情形又更是不同:留城的和下乡的,进机关的和进企业的……刚开始,也许还没什么,自然也有些交往,但随着地位的不同、社会角色的变化,交往自然越来越少,再说朋友恐怕就很勉强。所以现在的一些同学会,参加的多是那些有头有脸的人,就不难理解了。
再就是同事了。同事能成为朋友的极少,因为其中掺杂太多的利害关系。平素可能也不错,喝喝酒,聊聊天,酒酣耳热之际,也能说几句体己的话,暴露一点自己的真实想法,但那只是建立在彼此尚未有利害关系的基础上。一旦到了关键点和节骨眼上,躲在背后捅你一刀子的可能就是你所认为的那个好朋友。倘若你的这个所谓朋友得到了提拔、升了职,那恐怕就更是另一副模样了,骄横不说,恐怕人也不会做了。其实何苦呢?小沈阳说,人的一生很短暂,眼一闭不睁,一辈子就过去了。摆那个谱干啥呢?
至于生意场上,自古就是没有朋友的。古人说,“生意场上无父子”,朋友自然就更鲜见了,有的只是利益。利益在,朋友在;利益没有了,朋友也就不存在了。这其实如官场上的朋友是一样的,只是相互利用罢了。有利用的价值,就是所谓朋友;没有利用的价值,自然就做不成朋友了。古往今来,官场上的人,又有几个有真正的朋友?如此看来,在位时的前呼后拥、高朋满座,多是趋炎附势之徒;退下来后的人走茶凉、门前冷落,当是晚景凄凉的真实写照。
现在,是否该静下心来,认真地想一想,仔细地梳理一下:自己有没有真朋友?有几个真朋友?倘若没有,那就再问一句:自己为什么没有真朋友?能不能交下真朋友?
此时,恐怕要身上出汗、心里发抖了。不要紧张,只要一心向善、与人为善,一切都还来得及。
古人云,“朝闻道,夕死可矣。”只要你尚未堕落,就还有救。赶快行动吧!
2009,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