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穆斯林开斋节尔德节 |
安塞俩木迩来依捆木!
也是我国回族人民的年节。
开斋节,是阿拉伯语“尔德.菲图尔”的意译.
在我国新疆地区,开斋节称肉孜节,
“肉孜”是波斯语,意为“斋戒”;
有的民族称开斋节为“尔德节”,
“尔德”是阿拉伯语的音译,意为“节日”。
开斋节(希吉来历九月),
被视为一年中最尊贵的吉庆之月、和平之月,
据传安拉在这个月颁降了将人们引向正道的《古兰经》。
凡是在这个月里做一件善事,就可获得安拉成倍的报答。
因此,凡符合条件的穆斯林必须奉行一个月的斋戒,
斋月的起止日期主要看新月出现的日期面定,
见月牙儿就入斋,
通常以两位有威望的阿訇所见为准,
然后本坊的阿訇宣布人斋。
狭义的斋戒要求封斋的人在东方发白前,吃饱喝足。
如有人起晚了,就不吃不喝,清封一天。
东方发晓后至太阳落山前,要禁止房事。
断绝一切饮食,
无论在任何艰难困苦的条件下,
都不能吃一点东西,也不许喝一口水。
在斋戒期间,平时抽烟的人必须戒掉。
这样,封斋使回族逐步养成了坚韧、刚强、廉洁的美德。
随着生产的发展,人们感到白天不吃不喝对身体健康和生产劳动都不利,
不少人已自觉地放弃了白天封斋的习惯。
广义的斋戒要求人们不吃不喝,
更重要的是要做到清心寡欲、表里一致,
对耳、目、身、心、嘴都要有所节制,
要做到耳不听邪,目不视邪,口不道邪,脑不思邪,身不妄邪。
如果禁饮食,挨饥饿,
而心不正,行不端,也是不符合斋戒真谛的,
也是不完美的。
经过一个月的封斋,月终望见了新月,意味着斋期结束,
回族群众自然欢欣鼓舞,都以无比喜悦的心情迎接开斋节的到来。
在节日会礼前,回族群众都履行交纳课税的义务,
通常按各家人口多少计算,舍散“菲土尔”钱。
回族群众一般都自己愿意履行这种义务,否则就失去了斋戒的完美性。
开斋节要过三天,
第一天从拂晓开始就热闹起来,
家家户户早早起来打扫清洁,
成年回族人个个都要洗大净,
沐浴净身,男女老少都要把脸洗干净,头梳整齐,
换上自己喜爱的新衣服。
早上八点以后,回族群众腋下夹一个小毯毡,
从东南西北,四面八方,汇集到清真寺。
当何訇宣布会礼开始,回族群众铺下毯子和拜毛,脱下鞋子,
立即面向圣地麦加古寺克尔白方向叩拜。
这种会礼规模之庞大,形式之庄严,气氛之隆重重,令人惊叹不已。
哪怕刮风下雨,他们也无所畏惧,情绪仍很高涨。
礼拜后,回族群众齐向阿訇道安,接着全体互说“色俩目”问候。整个会礼结束后。由阿訇带领祖坟念锁儿(《古兰经》选读),追悼亡人,然后恭
贺节日,串亲访友。
节日中,家家户户炸油香、馓子、花花等,
同时,还宰鸡、兔、羊,做凉粉、烩菜等,
互送亲友邻居,互相拜节问候,
有的回族青年男女还特地选定这个佳节办婚事。
随着社会的发展,回族的开斋节也增添了不少新的内容。
全国回族聚居的一些地方,
除参加聚礼等活动外,还参加各种娱乐活动。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