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继电保护 |
1.综述
桥形接线是在变电站只有2条线路和2台主变时经常采用的主接线形式,分为内桥和外桥两种,都是由3台断路器(2台主变进线断路器1DL和2DL、1台桥断路器3DL)和2台主变组成的。
内桥接线时,桥断路器3DL在1DL、2DL和主变之间,如图7-1-1和7-1-2所示;外桥接线时,桥断路器3DL在1DL、2DL和110kV线路之间,如图所示7-2所示。
http://116.img.pp.sohu.com/images/blog/2007/7/28/21/12/114a6669f3f.jpg110kV外桥的保护配置" />7-1-1(点击看大图)
http://117.img.pp.sohu.com/images/blog/2007/7/28/21/11/114a666cf10.jpg110kV外桥的保护配置" />7-2(点击看大图)
2.系统接线
系统接线是针对一个地区的整体电网而言的。仅就目前而言,110kV变电站的重要性已远不如从前,在将来的发展趋势中,110kV线路形成双环网,110kV变电站作为终端站以双T模式从两个环网中分别获得电源的局面是比较理想的。即图7-1-1所示的情况。线路A和线路B可以看作是两个环的局部,新建变电站E的两条进线C和D分别T接在两个环上,站内采用内桥接线,不考虑穿越功率(线路A通过线路C-DL3-线路D向线路B供电,或相反)。
图中黄色箭头为变电站A配置的线路保护的保护范围,覆盖线路A和线路C;图中紫色箭头为变电站C配置的线路保护的保护范围,覆盖线路B和线路D。实际上,在DL4、DL5的对称位置,即变电站B、D内也可能配置相应断路器及线路保护,图1-1-1省略未画出。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在线路A或线路B上,最少有一端配置了线路保护和断路器,否则这条线路就失去了继电保护!!
由于不考虑穿越功率(即DL1、DL2、DL3不会同时闭合),所以DL1和DL2都只可能向主变供电,所以这两个断路器只是作为主变进线断路器使用(由主变保护控制),而不配置110kV线路保护。因此,内桥接线的变电站不应该作为其余变电站的联络变电站。
图7-1-2的接线通常称为∏进接线。线路C原本是变电站C和变电站D的联络线,现在将其断开接入变电站E,从线路向E看类似符号∏,故此得名。在线路C的原始状态时,DL4、DL5可能都已到位,也可能只有一端到位并配置了线路保护。但是在考虑变电站E以此模式建设后,两台断路器都必须到位并分别配置线路保护,形成7-1-2中所示的保护范围。在这种接线中,变电站C-E-D看似形成了一种串联的关系,可能构成某个环的一部分,由于变电站E是内桥接线,鉴于前面提到的原因,只能由C或D向E供电。所以,这个“串连的局部”不应该是前面提到的“双环”中的一环的一部分,即在建设双环网时,不应该把内桥接线的变电站串连进环中。
在两个变电站之间的联络变电站中,采用图1-2所示的外桥接线的较多。外桥接线中,只需操作变电站E的DL3的合、分就可以实现对线路的送、停电,适宜对穿越功率的控制。在图7-2中,变电站C、D不可能都是内桥接线。为什么呢?呵呵,因为那样的话变电站E就没有电源了:)外桥接线时,由于存在功率经本站向外站送出的情况,需配置110kV线路保护对两侧线路进行保护(因为可能向两个方向送出,当然,不是同时)。这也是本文的重点,将在后面详述。
3.保护配置
采用内桥接线的110kV变电站的主要保护配置(终期规模,含自动装置):主变保护测控2套,备自投1套,馈线保护(35kV、10kV线路)若干套。
采用外桥接线的110kV变电站的主要保护配置(终期规模,含自动装置):主变保护测控2套,110kV线路保护2套(测控1套、操作箱1套),馈线保护(35kV、10kV线路)若干套。
4.110kV外桥线路保护
针对110kV外桥的线路保护分析,我们选用的模型是PSL621C(南自公司产品,数字式输电线路成套保护装置,含微机操作箱)2台+PSR651(南自公司产品,数字式综合测控装置)1台。
为什么1个外桥间隔需要配置两套线路保护呢?因为110kV线路配置的距离保护具有方向性,其方向为从110kV母线指向线路。由于两段线路分布在外桥间隔的两侧,所以需要配置2套保护分别保护两侧的线路,如图7-3所示。
http://118.img.pp.sohu.com/images/blog/2007/7/28/21/12/114a676c519.jpg110kV外桥的保护配置" />图7-3(点击看大图)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