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游览繁昌县人字洞遗址

(2019-09-15 22:58:25)
标签:

人字洞遗址

繁昌县

无为县驴友

驴行

分类: 人在驴途

游览繁昌县人字洞遗址

914日,我独自一人骑车往返82公里去繁昌县游览人字洞遗址。

8点方从家出发,经顺安,过黄浒,930就到达孙村。在家查过地图,知道“人字洞”在孙村西北一个叫癞痢山的南坡。按说人字洞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可进入孙村后却没有指向“从字洞”的路标。一路问了好几个人,有的说不知道,有的却指示我向南走,当我说人字洞在孙村西北时,那人恍然大悟,说我说的对,可至于由哪个路口转他也不知道,只有第四个人告诉我去人字洞从哪儿转弯,路上有什么标志,非常详细,使我很快找到了人字洞遗址。

人字洞位于安徽省繁昌县孙村镇癞痢山南坡,海拔高度142.2米,是一处发育在三叠纪岩层中经水溶蚀形成的洞穴,是早期人类较为理想的生息场所。洞穴堆积厚度约30米,宽8~12米,由于洞穴自然剖面呈人字形,故称人字洞是。
  人字洞遗址是19985月份被发现的,同年即由国家九五攀登专项安徽课题组对遗址进行了第一次试掘,先后经过4年六次正式发掘,发掘深度10米,发掘面积约50平方米。遗址是一处洞穴堆积,堆积平均宽度8米左右,地表出露厚度31.5米,自上而下可分为九个自然层,三个沉积单元。第一沉积单元为第1—2层的坡积物,第2沉积单元为第3—7层的棕红色亚质粘土,中夹灰岩角砾;第三沉积单元为第8层以下未见底,岩性为粘土、细砂、小砾石等细粒堆积。石制品、骨制品及重要化石标本主要集中于第二沉积单元。
  经发掘已取得丰硕成果,发现石制品100多件,系用6种不同岩石制成,它们分别为各种品质的铁矿石、硅质泥岩、硅质灰岩、石英砂岩、片麻岩、燧石,其中铁矿石占百分之五十以上,如此高的比例是我国以前旧石器考古资料中所未见的。石制品基本上是小型的,以打制刮削器为主要类型;骨制品有几十件,打击点清楚可见的骨器近十件;与人工石制品共同出土的还有数量众多的古脊椎动物化石,包括哺乳动物各类:灵长类、厚黄狒、啮齿类、食跟跟虫类、食肉类、长鼻类、奇蹄类、偶蹄类,还有龟鳖类、鸟类,共计有脊椎动物化石76种,标本6000多件。经研究确认,以人字洞出土化石为代表的哺乳动物群,具有更新世早期的特征。
  人字洞遗址地层清楚,动物群性质稳定,含有古人类制品及获得丰硕的第四季环境演变方面的信息。遗址的发掘和研究工作对古人类学、古生物学、地质学、考古学和相关学科产生重大的影响。人字洞遗址发现的人工石制品和骨制品,证明了我国早期人类活动的存在。人字洞遗址的发掘研究工作将对古人类学、古生物学、地质学、考古学等相关学科产生深远的影响。遗址的发现,将亚洲人类的历史提前3070万年,为研究人类起源多地区说,为亚洲可能是人类起源的重要地区之一提供了新线索和依据,引起国内外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先后有英、美、法、德、日等7个国家的考古专家前来参观考察。2006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最早发现人字洞的是盛宏江。盛宏江是孙村镇人,初中辍学后加入了民工队伍,在附近的癞痢山上炸山采石。198411月的一天,他与以往一样抠一块大石头内的泥时,发现泥土里有一块碗口大小的灰白色东西,很光滑。他感觉不论是光泽还是形状都极像动物的牙齿、头骨,他一下子联想到书上写的恐龙化石。怀着激动和好奇,盛宏江在附近认真查找。看到盛宏江收集这些玩意,工友们也乐意把剔捡到的骨头化石全给他。在苦苦钻研仍不得其解后,盛宏江将骨头石头寄给了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的黄万波教授。当时,他根本不知道黄教授是长期从事古人类与古生物研究的著名学者,也不知道举世瞩目的我省和县猿人和四川巫山人遗址发掘工作都是他亲自主持的。

黄万波教授收到化石后很高兴,亲笔给盛宏江回信,并安排自己的弟子、安徽省博物馆研究员郑龙亭前去探勘。后来,盛宏江又不顾家庭的拮据,带着那些他拾到的石块,自费去北京,拜访黄教授,并受到了热情接待。自此,盛宏江、繁昌县孙村镇、瘌痢山,连同化石,都给专家们留下了深刻印象。

据繁昌县文物局局长徐繁回忆,19955月份,人字洞遗址1号塘口在开采石料过程中发现大量动物化石,接到孙村镇政府电话,他立即赶到采石场调查。时任红花山水泥厂采石车间主任俞乃平非常有心,认为在山上缝隙中出现大量骨头肯定不同寻常,有心将流散到工人手中的化石收集到办公室集中进行保管,并及时向镇政府分管领导汇报。办公室墙角处堆放的几袋动物化石,石化程度很高,时代应该很久远,随后将化石全部带到县博物馆收藏。

国际学术界主流观点认定人类起源于非洲,大约180万年前才从非洲向欧亚大陆扩散。上世纪末,我国设立九五攀登专项,支持学者在中国境内寻找距今180-400万年的古人类遗存以解决东亚人类起源这一重大问题。这一课题,由后来于200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的古脊椎所邱占祥研究员担任项目首席科学家,设立四个子课题,即:云南子课题、鄂西川东子课题、河北泥河湾子课题和安徽子课题。

199854日上午,徐繁陪同金昌柱和郑龙亭前往孙村镇,首先就来到了瘌痢山,找到了盛宏江信里提到、后来郑龙亭实地踏勘过的一号点。55日下午,两位专家在现场发现了灵长类原黄狒等一批化石,金昌柱异常高兴,立即向北京的首席科学家邱占祥先生进行了汇报。邱占祥认为,原黄狒以前在长江以南还未发现过,此次原黄狒化石在人字洞的出土,证明人字洞有着距今至少200万年的历史,期望大家再接再厉,能有新的重大发现。人字洞遗址发掘和保护工作由此拉开了序幕。

游览繁昌县人字洞遗址

游览繁昌县人字洞遗址

游览繁昌县人字洞遗址

游览繁昌县人字洞遗址

游览繁昌县人字洞遗址

游览繁昌县人字洞遗址

游览繁昌县人字洞遗址

游览繁昌县人字洞遗址

游览繁昌县人字洞遗址
巧遇来自家乡无为县的驴友,共十人,还有三位美女驴友
游览繁昌县人字洞遗址

游览繁昌县人字洞遗址

游览繁昌县人字洞遗址

游览繁昌县人字洞遗址

游览繁昌县人字洞遗址

游览繁昌县人字洞遗址

游览繁昌县人字洞遗址

游览繁昌县人字洞遗址

游览繁昌县人字洞遗址

游览繁昌县人字洞遗址

游览繁昌县人字洞遗址
游览繁昌县人字洞遗址

游览繁昌县人字洞遗址

游览繁昌县人字洞遗址

游览繁昌县人字洞遗址

游览繁昌县人字洞遗址

游览繁昌县人字洞遗址

游览繁昌县人字洞遗址

游览繁昌县人字洞遗址

游览繁昌县人字洞遗址

游览繁昌县人字洞遗址

游览繁昌县人字洞遗址

游览繁昌县人字洞遗址

游览繁昌县人字洞遗址

游览繁昌县人字洞遗址

游览繁昌县人字洞遗址
人字洞出土的动物化石(图片来源于网上)
游览繁昌县人字洞遗址

游览繁昌县人字洞遗址

游览繁昌县人字洞遗址

游览繁昌县人字洞遗址
游览繁昌县人字洞遗址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仙人球花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