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余含泪”成了“余假假”?

(2009-06-07 14:28:36)
标签:

杂谈

对于有人在网上被指为地震灾区捐款的20万元是“假捐款”,余秋雨日前在博客上撰文,称有四个“咬余专业户”一向对其进行造谣,而有关捐款的事情也是此四人所为。而余秋雨的助手金克林表示,接受捐赠的单位将于下周发表声明澄清此事。(见6月7日《北京晨报》)

 

在老“对手”萧夏林网上大曝余先生“假捐款”之后,余妻马兰反应迅速,回应简短:“信口胡说,过于无聊”,而余的助理金克林则称萧是“精神失常”。左右皆反击(且都高高在上,一脸不屑样),惟独不见身处“台风中心”的余先生出面“辟谣”。公众期望他能及时站出来,拿出铁的证据,给萧夏林以“致命一击”。今天,千呼万唤的余先生终于站出来了,可是他并未给公众一个“惊喜”——拿出铁证自证清白,而是王顾左右而言他,继续发挥其能言会道的特长,把脏水泼向萧夏林,而且还发明了一个词组合“咬余专业户”。

 

“咬余专业户”,虽然穿了时代语风的马甲,却透露一股“文革”气息,余先生的良苦用心昭然若揭:一是抡起道德的大棒,一下子打倒对方,使对方“功力”全失,再无还手之力;二是转移视线,把事件定性为对方嫉妒引起的个人恩怨,从而转移公众对事件真相的注意力,淡化事件的负面影响。余先生不但才高八斗,学富五车,“危机公关”的功夫也相当了得。

 

可是,公众岂是被你牵着鼻子走的傻子?如果这样就能打发公众,平息事件,那余先生也太自负,太小瞧公众的智慧了。其实,拨开个人恩怨的迷雾(公众也不关心这个),“假捐款”事件根本不应该沦为一场唾沫四飞的口水战。20万元的捐款——不是20元,信手甩出——肯定有相关证据,即使通过九久读书人直接捐款,也不至于毫无凭证吧?余先生为什么不把最关键的证据拿出来,一招克敌,而热衷于泼妇骂街式的论战呢?这恐怕不仅是习惯使然,即使三岁小孩子,也知道其中充满吊诡和不足为外人道的曲折。

 

慈善行为,不是纳税,更不是乱摊派,一切在于施者的善心与自愿,也就是说捐多捐少(哪怕是不捐)也是你的自由,没有人强迫你,但一定要真——真心实意,真抓实干。如果把慈善当作沽名钓誉的手段,用不善的心去“行善”,“含泪捐款秀”之后当“老赖”,“余含泪”成了“余假假”,那就有违公序良俗,理应受到社会的谴责。如果余先生当初不捐,或者少捐,但拿出真金白银,“咬余专业户”也无从“咬”起,公众也不会纠缠不休。

 

去年,余先生曾以“大爱至善”为题演讲,其中说到“中华民族绝大多数人的内心,都隐藏着一个大爱、至善的王国,平日连他们自己也不清楚”。恕我套用余先生话,自己清楚不清楚内心“隐藏着一个大爱、至善的王国”不重要,重要的是,自己的慈善捐款一定要清清清楚,不要成为一笔糊涂账。余先生以为然否?

 

新闻链接:http://news.qq.com/a/20090607/000101.htm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