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村钢城记行(三)
(2009-10-03 17:03:40)
标签:
杂谈穆村 |
分类: 潍坊风物 |
穆村钢城记行
文图/布袍宽
版权所有,转载请署作者姓名
从村中出来,还不曾打听得这么多的岔路,哪一条能去穆村,却是无意中闯进了了一处极好的所在,从朱家营往东,就能看见石头的地理形态上(石头坡或是石头岭子)架起绿色的金属隔离网,我明显的判定,这圈起来的就是一座公园了,从方向上判定,这就是九龙涧公园的西边了,九龙涧从南边太公堂山下一直向北绵延过来,占地之大,纵横之长我早已在网上、书上领教过它。但是从来没有进去过,一来没时间,二来舍不得花钱去看一座小时候在河崖岭子上整天见的物事儿,如今却是成了让人觉得稀罕的景色了,原因很简单,恋恋风尘风尘仆仆的我们,来不及将一切的一切记录下来,风景却已不再。
这公园外面的景色,在我看来亦是一座公园,九龙涧要的就是原生态,纯粹的原生态植被和河流,不过听说他们正在进行的也是要搞些外来的高档的植物树种,那就真真的落入俗套了。
外边依然还是纯原生态,不太硬的石头形成的沟涧,上面留着季节更换水位交替的白痕,柳树生长在水里,跟着水位发散开来的根须也是裸露出一些,水草可见,河水静绵。一派诗意风光尽显。活脱脱则个陶渊明下武陵问源!
有位大爷坐在沟涧中的石头山垂钓,更加增添了诗意,往东顺着河崖岭子下来,看到的是数十棵柳树生在水中,枯死的神之早已成了舍利干,与那些新生的枝桠枯荣相济,合着下面水中的倒影一块儿,合成整幅写意画面,真是浓淡相辅,别有洞天。
水面极静,树木不动,人迹无踪,合着喳喳叫的喜鹊在水面林间掠影,仿佛这里是动物们的时空,人站在这里,只会慨叹万物惟妙,造化为师,自己渺小罢了。
久久留恋于此,实不想走,无奈时间有限。
向南,至穆响公路,穆响路就是穆村至响河子,过双官埠,至太公堂山下,往东至穆村。再向北不远,就是那棵已经作古的老槐树了,老槐树在穆村的东西街上,我几次从这条南北路上走,都是看到了他的影子却没有凑到近前。
老槐树已经死了多年,我走进各个角度拍了照片,他已经连皮都不存在,上面的分叉的枝干可能是因为碍事,被人锯去,只剩下中空的树干,中间内部却是烟熏火燎,显然临死之时造过火患,粗大的皮壳举世无匹,甚是粗大,以至于行走潍州这么多年,观槐无数,自认为这一棵是最粗的,以至于北城的东王家庄、高里西营、刚才的腰赵、城南的颜家都比他们不如,也不知道相关部门统计的是否正确,这穆村古槐我看才是头把交椅才对——可惜他已经死了。
我拍照时正有古槐周边的几家妇女出来倚墙闲聊,我发现了古槐下面有块绿色的石头比较特别,但不知道是何种物什,于是询问起她们说,这是一块石狮子,可惜被人破坏了,你现在看到的是小狮子的腚了。
她们又说古槐原先旁边有口古井,古井现在的位置就在北面这户人家的院内。
我再问,是否这可古槐枝干上真有“佛脸”一说,为何周匝土著十里八乡前来对其顶礼膜拜?我咋就看不出来,是在那个位置呀?
对方其中一个呵呵的答道,那,这不就在这里嘛,用手一指古槐下半部分的西南侧,现在是看不出来了,不过当时活着的时候,带着树皮,老远一看真的像个佛的脸,看着却是是有些几分像的。
我又探寻起古槐的死因,对方说,原来活的好好的,可惜在九二年的时候,造了雷击,烧起来了,就此没事了。
我看罢古槐,谢过,随口问了一句附近还有什么大树之类的吗?对方却答道,这样吧,这里没看见狮子,你到穆三去看狮子吧,那可是有名的古物,有一年有人来收,出一万块钱人家也没卖!
当下觉得收获不小,白捡一漏儿,按照对方指点向西至九龙涧公园门口,再向北,穆村极大,不知道有几个大队组成,穆三就是穆村三村的简称,这几个村子都连成片了,如今改成九龙涧街办,俨然一方小城镇。
在村委前的健身广场上一对儿门墩前一左一右正树立着两头石狮,风格极为迥异,看惯了那些从嘉祥运来的遍布机关门前那些臃肿发福、机器雕刻、电脑整形的那些呆货,这一对却是极为精干传神,狮子个头不大,明显偏瘦,却是个大开门儿的东西,一眼就能瞧见这是精品。俗话说早以里(土话,从前的意思)有钱的财主门前都是立着“哈巴狗子张口子兽”,这石头刻的哈巴狗和张口兽我未曾见过食物,不知造型如何,但这一对明显的石狮形式里面带有狗的形象,威武而不失和蔼亲近,系着红绸,西侧的看来是母,向东顾盼雄狮,背后还爬着一头小狮子正和母亲脚底下的另一头争抢紫黻绶带,寓意吉祥。这座石狮座下镌刻:
潍邑东九龙山杨世臣拙工
东侧雄狮张目正视,弓背端坐,与西侧的母狮一样,雕工颇具汉代风格,座下镌刻:
清乾隆三十六年四月告竣
这么漂亮的雕工,这么久远的文物,穆三村村民早已将它视为镇村之宝,怎么会区区一万块钱就能被打发了他们呢?合影留念,图个喜庆,讨个吉利,这么好的文物,潍坊民间村落已经不多了,但愿我事事(狮狮)顺利!但愿穆村人民好好珍存保护。
原路返回,就在九龙涧公园门口南边,是一块空地,亦不知道这里要新建什么,但是由此再往南,瞥见一片杨树庇荫下草木葱茏,似乎有些石碑之类,走进了一瞧,哦,是片公墓,这穆村人占尽资源之利,大兴碑刻,公墓里造型雕工好的高大石碑多达数十块,最显眼的要算西南角一座大坟,封土极高,但周遭全用水泥抹了一遍,美倒是美观,也防着别人破坏和渗雨,但是唯一的缺点就是地气出不来,天气进不去,少了些沟通与发散。
看形制,是为新修,多是水泥制式,碑前上刻:
始祖張公 諱 才興
两侧竖联:
居依濰水新門第,來自海豐舊世家
哦,原来是穆村海丰张氏的祖坟,如今整个潍坊300多个自然村,能够保留祖坟的为数却是不多了,而穆村张氏族人依然将其保存完好,不由叫人心生艳羡和敬佩。
碑阴勒石道:
穆村五甲張氏重修始祖墓碑記
浩浩黃河水乃有源之百川匯集,鬱鬱泰山林為有根之萬木聚攏,甡甡五甲張氏子民,系有德始祖之子孫繁衍。
吾始祖諱才興,明洪武元年自武定府海豐縣(今濱州無棣)遷來,
已六百餘載,二十幾代,千多口人,官至縣級、學為教授、富甲一方者,眾目所矚,濟濟人材, 仰望始祖德澤。莘莘學子追憶始祖恩蔭,芸芸眾生思念祭祖標識。
二十世孫世昌首倡,闔族雲應,重修始祖墓並立碑。藍天作紙難以頌揚始祖德馨才隆;海水為墨表達不盡始祖望重恩深,僅刻此石為鑒,子孫萬代永銘。
柳毅冬夏久綠 ,
後裔福壽永昌。
两侧联曰:功高日月吾祖厚澤千秋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