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目标定位与发展规划
(2009-10-22 10:17:34)
标签:
杂谈 |
分类: 优秀成果选登 |
(三)改革课程评价方式
1.在评价的内容上,改单一评价为综合评价,即对学生的德、智、体、美、劳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突出评价学生的行为习惯、心理素质、学力发展水平、创造美的能力、获取信息、整合新知识的能力。
2.在评价方法上,采用学生自评、同学互评、家长和老师评价相结合,发挥各方面的评价作用。
3.在评价标准上,灵活地使用百分制和等级制,既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水平,又关注学生的能力形成。
(四)课程改革分年度计划
1.第一年:2006.9—2007.8
(1)学校成立课改领导小组,课改领导小组每学期召开两次会议,研究部署课改工作。明确分工,规范管理。
(2)制定校本课程开发方案、研究性学习方案。
(3)教师参加各种类型的培训活动,组织全校教师学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上海市中小学课程标准》、《更新教育观念学习提要》等课改理论。
(4)对学生和家长进行课程改革的宣传,与家长一起走进新课程,寻求家长的有效参与和支持。
(5)根据学校实际,启动校本课程——《走近童话》、《形体舞蹈》、《饮水思源、爱国荣校》,多方搜寻资料,形成方案。
2、
(1)以“新理念,新教材,新课堂”为主题,各科教师进行课程改革方面的分层培训,定期组织各学科教师观摩其他学校的课改成果,学校组织相关的专题沙龙活动。
(2)加强教研组建设,注重年级间学科间的横向交流。强化研究的目标意识,倡导每月一个主题的“主题式”研究,进行不同教材的比较研究;进行反思性教学方面的专题研讨。把新课标的落实与课堂教学行为变革结合在一起,把新课标的实施与各学科特色建设研究结合在一起。
(3)教师编写校本课程的教材。完成《走近童话》、《形体舞蹈》、《饮水思源、爱国荣校》等校本教材的初稿编写任务。
(4)校本课程任课教师结合相关课题,收集资料,总结经验,进行教育科研。
3.第三年:2008.9——2009.7
(1)案例、课例汇编。
(2)教师优秀论文汇编。
(3)出版一、二门校本教材。
七、教师队伍建设
(一)队伍建设思路
学校教师结构正在逐步发生变化,学校的发展必须紧紧依托教师队伍的发展。
根据“以师德教育为基础、以学历培训为先导、以综合素养提高为目标、以业务能力培养为核心”的教师队伍建设思路,培养自我更新型的教师,以促进学校的改革与发展。
(二)建设目标
1.提高教师学历水平
积极鼓励教师提高学历水平。本科以上学历达80%,有若干教师参加研究生课程培训。
2. 培养品牌教师和骨干教师
培养若干教师成为区级学科带头人、区级学术骨干。
培养一支能够支持学校特色发展和优势学科创设的骨干教师队伍。
(三)立足校本培训
根据教师专业发展不同阶段的需求,学校提供不同的校本培训内容。主要开展基础性培训和发展性培训。
基础性培训:面上教师的共性辅导,可安排如新基础教育理念、教师职业道德、现代信息技术、教育案例和教育论文撰写等内容。
发展性培训:根据不同层次教师提供不同辅导,如安排教研员亲自带教、专家面对面指导、参观学习、专题报告、名师导读、名师带教、开展教育科研。通过联谊活动促进校际之间学术交流。
(四)加强教研组研修
1.以教研组为基地,以教师为研究主体,发挥教研组作用,逐步形成教研组研修制度,合作研究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争取50%以上的教研组能评为区优秀教研组或先进教研组。
2.开放教室,落实教学公开观摩和同伴互助制度。
教室开放是促使教师专业成长的关键,观摩活动促使教室开放,提供教师专业成长的机会。打破教室藩篱,透过正式观摩活动的安排,让每位老师不仅开放自己的教室接受观摩与学习,也有机会进入他人教室观摩学习。改变长久以来校园中“教室乃任课教师的领地”的非正式规范,使学校文化从封闭走向开放,使学校成为学习共同体。
3.创造展示机会
(1)每学期,将由教导处与工会联合组织进行教师教学展示(评比)活动;
(2)教研组长、骨干教师带头进行全校性教学展示。
(3)逐步形成校内公开教学制度。积极鼓励、大力推荐教师进行市、区级教学展示。争取有60%的学科能获得区级教学展示机会。
(五)启动《教师专业发展计划》
制定《教师专业发展计划》,教师结合自身情况,以及眼前的机遇和制约因素,为自己制定专业发展目标,在学习、实践研究中不断提高。
1.教师个人阅读计划
学校要求教师制订阅读计划,开展教师阅读活动。
2.教师个人课题研究计划
引领教师研究学校发展和学科教学问题,从中选择课题进行研究,促使教师成为研究型教师。
3.教师个人生涯设计计划
教师个人结合自身情况以及眼前的机遇和制约因素,为自己确立职业生涯发展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而制订行动方案。
(六)建立保障机制
学校把教师专业发展放到重要位置,通过制度保障、政策倾斜,激励教师主动发展。使学校的师资队伍建设出现良性循环,既能吸引优质师源,又能流动。
八、确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优化学校管理制度
(一)指导思想
学校管理以规范为基础、以情感为纽带、以合作为方法,强调以人为本,着眼于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发展,体现人文关怀。
(二)加强管理的制度化
进一步深化以职责为基础,质量为中心,制度为保证,评价为杠杆的学校内部管理制度,实行以岗位工资为主体,重实绩、重贡献的分配制度,用足、用好人员经费的分配。
完善学校的各种管理制度,制订教学、德育、职称评定、工资改革、课程管理、后勤管理等方面的管理文件,使学校管理制度化。
(三)学校管理的民主化
关于学校发展规划、课程改革、教学改革、人事制度等重大问题,由全体教师分项起草,经过小组讨论,最后形成蓝皮书交由教师代表大会通过,由学校下发。
实行“校务公开”制度,学校及时宣传通过民主程序形成的决策,及时公开有关信息。
(四)加强学校管理的科学性
完善学校管理的专家咨询制度,聘请各类专家为学校发展战略及教学工作提供宝贵的咨询意见。
九、学校文化建设
(一)树立科学合理的教育价值观
学校文化建设旨在进一步形成全体教职工的凝聚力,形成奋发向上的工作氛围,让全体教师员工树立“一切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价值观。
(二)营造合作文化
教师之间互助合作。教师之间互助合作、共同提高。
学生之间在合作的基础上竞争,形成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
教师和学生之间合作,形成一种师生合作的学校文化氛围。教学过程是师生为实现教学任务和目的,围绕教学内容共同参与,通过对话、沟通和多种合作活动产生交互影响,以动态生成的方式推进的活动过程。
(三)校园环境设计
主要是在校园环境设计、布置上体现学校办学理念、教育特色及文化追求。
1.建筑设计
校园建筑体现出艺术性和教育性,体现出朴素典雅、造型新颖等风格,富有教育意义。
2.校舍内部的陈设布置
校舍内部陈设包括室内外墙壁,走廊墙壁的利用,橱窗、名人挂像、警示牌等布置,教师办公室的装饰与布置,各专用教室内部陈设、布置等。校舍内部陈设做到简洁醒目、规范统一、协调和谐。
3.校园的绿化与美化
合理规划绿化面积和场地;有针对性地选择花草树木;合理地设计一、二个校园景点;加强绿化管理。
4.注重榜样人物的作用。
通过教师榜样和学生榜样,激励教师员工和学生自主发展,形成奋发向上的氛围。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