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五杭小学  李玉华
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系  徐斌艳
[摘要]  课堂教学“成”与“败”的关键因素之一是师生教学对话的策略。当前课堂教学中存在着“表扬泛滥”、“满堂问”、“简单低效评价”等现象,其关键因素也是师生教学的对话策略。本文在认识理解师生教学对话特征的基础上,根据数学课堂提问及反馈行为的分类,通过对特级教师与普通教师的课堂观察分析,提出了“提问——激发学习兴趣,提升思维价值;叫答——利于学生发展,提高其实效性;理答——提倡鼓励为主,促进学生再思考”等师生教学对话策略的改进建议。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如能根据自身的特点适时采纳这些改进建议,进行尝试、落实,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一定会有较大作用。
    [关键词]  对话  教学对话  策略
    “听听感动,想想激动,回到课堂动也无法动”,这是许多大型课堂教学公开活动听课教师的一句口头禅,其意思是听特级教师的课确实是一种“享受”,也为特级老师的睿智和学生的聪慧而感动;再聆听专家的诠释后,想想上课确实应该这样,非常激动并会产生尝试的冲动;但当回到自己的课堂按其方案尝试时,却会大大背离原有的课堂效果。这是为什么?我们认为,除了特级教师自身的实践智慧、理论修养和课堂艺术远远高于一般普通教师外,师生教学对话的基本策略是课堂“成”与“败”的关键因素。当前的新课程改革理念强调师生互动,平等对话,课堂生成,但现实的课堂教学师生教学对话中“表扬泛滥”、“满堂问”、“简单低效课堂评价”等现象仍然存在,其关键因素也是师生教学对话的策略。
    一、基本认识    
    1.师生教学对话的特征
    教学与对话是紧密联系的。发生在教学过程和教学情境中的对话,我们可称之为“教学对话”。在广义上,教学对话存在于自古及今的教学过程中。对话在孔子和苏格拉底那里是自觉应用的,而且的确产生了教学效应,是当之无愧的教学对话,但由于那时整个时代还是非对话时代,尽管教育家个人怀有民主的作风和与学生对话的情怀,但教学对话只能是一种教学的艺术。
随着历史不断前进,教学对话才逐渐从教学艺术转化为教学原则。作为教学原则的教学对话,首先意味着教学从知识的传授走向知识的建构:对于学生来说,学习不再是被动地接受,而是发生在对话与合作之中的知识生成,即追求教学的创造性质。其次意味着师生关系人性化,只有民主、平等、对话的师生关系才是真正符合人性的师生关系。这里的对话,不仅仅是指师生双方狭隘的语言交谈,而且是指师生双方各自向对方的精神敞开和彼此接纳,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精神平等与沟通,即追求教学的人性化。简单地说,师生教学对话就是师生在课堂教学活动过程中,遵循教学对话原则,采用师生、生生双向或多向之间的接触、会谈,实现民主与平等、沟通与合作、创造与生成的教学形式。
    2.师生教学对话的分类
    师生教学对话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它所涵盖的内容非常多,包括问题、发问、候答、叫答、理答、讨论等因素。本项师生教学对话策略分析,将采用数学课堂提问及反馈行为的分类:
教师提问类型、挑选回答问题方式、教师理答方式、学生回答的类型等四大类。(1)教师提问类型:①常规管理性问题——教师用于进行管理课堂教学,维持教学秩序,保证教学正常进行的提问,如,“我讲到什么地方了?”“谁能听清他们的见解?”②记忆性问题——为了使习得的概念、定理、法则得到巩固强化,从而达到促进知识内化、构建认知结构的提问,即“是什么?”③推理性问题——为了进一步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刺激学生能综合性地思考问题、研究问题的提问,即“为什么?”④创造性问题——为了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提高综合运用知识能力的提问,如“你有什么新的发现?…‘你有什么新的想法?’’⑤批判性问题一为了培养学生的批判意识,激发不畏权威,不唯书本信念的提问,如“对老师的说法有什么意见?”“书本上讲得对吗?”(2)挑选回答问题的方式:①提问后,让学生思考。②提问后,让学生齐答。③提问后,让举手者答。④提问后,让未举手者答。⑤提问后,改让其他同学答。(3)教师理答方式:①打断学生的回答,或自己代答。②对学生的回答不理不睬,或消极批评。③重复自己的问题或学生的答案。④对学生的回答鼓励、称赞。⑤鼓励学生提出问题。(4)学生回答的类型:①无回答。②机械判断是与否。③认知记忆性回答。④推理性回答。⑤创造评价性回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