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在世界气象馆专访气象官员

(2010-05-02 01:31:02)
标签:

世博会

世界气象馆

世界眼光

开幕式

                                    以世界的眼光看世博

                         以世界的眼光看世界气象馆

                                        -------专访世界气象馆总代表许小峰

         在世界气象馆专访气象官员

 

宋英杰(以下简称宋):4月30日世博会开幕式,您就在现场,您如何评价开幕式气象保障服务?

许小峰(以下简称许):精彩而难忘。正如同中国对于世博会的承诺一样,气象保障值得祝贺。

 

宋:我们知道,世博会开幕式并没有进行人工影响天气。

许:是否采取人工影响天气,需要科学看待,需要科学地权衡利弊得失,不施行人工干预,也是充分考虑到南北方的差异,季节性的差异,人工干预的条件更苛刻,限制因素也更多。对人工影响天气需要建立正确的科学预期。大范围大规模的天气系统并不能完全通过人工影响的方式彻底消除其影响。更科学的方式,或许并不总是改变,而是顺应天气,制订缜密的应对方案。

 

宋:今天,世博媒体中心的同志对我们说,人称卢森堡馆“亦小亦美”,而看了世界气象馆,感觉用这四个字评价你们,最为贴切。那么您作为世界气象馆总代表,能不能说一说参观者不要错过世界气象馆的理由是什么?三个理由吧。

许:哈哈,只能有三个理由啊!

好,第一,科学本身的魅力。一个场馆的美不仅在于新奇的外观,更在于内容的魅力。世界气象馆融汇了几个世纪里全球气象人的智慧和足迹。

第二,气象的贴近性和亲和力。气象并不枯燥,气象卫星、气象节目的互动体验、4D影院的直观诠释等等都是以参观者熟悉和喜欢的方式让大家走进气象,实现一种愉悦的体验。

第三,全社会对于气候变化的关注。人们越来越多地谈论气候变化,越来越积极地应对气候变化,而在世界气象馆,我们大家可以看到关于气候变化的科学事实以及如何有效地应对气候变化。

 

宋:我看到,气象馆中有欧洲的卫星模型,有非洲的电视气象节目情况,有其他一些国家应对气候变化的情况,而不是很自我地展示中国的气象工作。

许:是,因为是世界博览会,因为这是世界气象馆,我们需要以世界的眼光来展示,你们也需要以世界的眼光去报道。以更加开放的心态,全方位地理解气象。我们在不断进步,但在自豪的同时更要学习,在世界的坐标系中不断修正自己的定位,这样才能在进步的同时善于发现新的差距。

 

              关于世博会开幕最关注的三个问题

                       -------专访上海市气象局局长汤绪

 


          在世界气象馆专访气象官员



宋英杰(以下简称宋):世博会开幕式之前,您最关注的是什么?

汤绪(以下简称汤):第一是风,第二是风,第三还是风。

     世界上喷泉和焰火大型活动失败的个例很多。最大的影响因素往往是风。对于风力和风向的微小变化(当开幕式开始前东南风的偏东分量略微增大),都有着精细化的应对预案。例如喷泉喷嘴的角度向江面进行微调,以免风向的偏北分量增大时喷泉打湿观众;例如根据风力风向的变化,先在哪个方向燃放后在哪个方向燃放,是先发低弹还是先发高弹。在多点多方向多高度燃放的情况下,要保证影响最小,效果最佳,这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观测、预测和应对的过程。

 

宋:那在开幕式之前的几天,会不会因为担心,常常从梦中惊醒?在世界气象馆专访气象官员-在世界气象馆专访气象官员

汤:说实话,这几天好像都没抽出时间做梦。

 

宋:在开幕式举行的过程中,您最关注的是什么?

汤:第一是人,第二是人,第三还是人。

    我们预测20-22时的气温是15-18度,最后的实际情况是15-17度。我们除了预报,也做了温馨提示:做好保暖。在现场,我看到大多数人对这个温度还是充分适应的,但也有一些老年人以及来自赤道地区的一些国家的朋友又加了一件外套。因为这次需要服务更广泛的人,对象更加差异化,我们需要以人为本、换位思考进行更贴心的服务。

 

宋:世博会刚刚试运行的时候,上海的雨时断时续,非常阴冷。之后的预报是五一开园比较热、有点干,需要防晒和补充水分,实际状况与预报非常吻合。那么在世博会开幕之后,您最关注的是什么?

汤:第一是技术,第二是技术,第三还是技术。

    我们经常说:人努力,天帮忙。实际上,人需要努力,天才能帮忙。从历史资料来分析,4月30日和5月1日发生小雨的概率分别为49%和53%,降雨是一个大概率事件。但是我们提前12天进行展望,并不断修正和精细化,技术的支撑和保障是一个重要前提。只有不断提升和优化我们的技术能力,才能系统性地提升我们的服务水平。

在世界气象馆专访气象官员

                                      世博会开园首日的世界气象馆

 

在世界气象馆专访气象官员

                      世界气象馆二层的“小球大世界”,呈现全球风云变幻

在世界气象馆专访气象官员

                                       在世博气象台外的播报演示屏在世界气象馆专访气象官员

在世界气象馆专访气象官员
                                在世博气象台里,与工作人员沟通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