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电视天气预报新闻联播播音员罗京杂谈 |
在奔赴报告会会场的路上,我的思绪已然与气候变化毫无关系。生态固然脆弱,而生命却比生态更为脆弱!
在听到《新闻30分》主播纳森播报这条令人心痛的消息之前,我一直不愿意真正相信罗京老师的离去!-宁愿认为那条短信是极端荒唐的杜撰。
尽管很多人认为,电视屏幕中富有光彩、富有魅力的播音员主持人或许从事的是一种伤害健康、减少寿命的工作,但无论如何,也不应该是48岁!
我初识罗京老师,是在1990年的夏天。那时候我是中央气象台的一名年轻预报员,业余进行《天气预报》节目的幕后配音。作为《天气预报》节目的主持人候选者,领导把我交给罗京老师“调教调教”。那时还从没有接受过播音主持训练的我,每天像跟屁虫一样,跟着罗老师上班。那时候的《新闻联播》还是录播,大家的播出心态还比较轻松,但即便如此,他的播音依然严丝合缝。作为旁观者的我,很希望他能偶尔出个纰漏或者错误,像个普通人,然而,在一点,他几乎精准得像个圣人。
现在很多人把我称为《天气预报》第一位主持人。其实在1983年他成为《新闻联播》播音员之后至1986年9月,他就在播出天气预报。只不过那时候天气预报还是《新闻联播》当中的一部分。
所以1990年他对如何主持《天气预报》节目具有实战经验和权威感。但他不希望我被以往的天气预报播报方式所禁锢,希望我依托自身的学业背景制造自己的风格。每次领导问及我的情况,罗京老师总会说诸如挺好的之类的话。于我,这是一种激励;于领导,这是专家评语,非常贵重的专家评语。
现在,“老师”很多,只要年龄稍长、资历稍深或知名度稍大就被人们随口称为“老师”。或许某些“老师”还并不具备老师的风范或者功能,但是罗京是一位真正的老师!
近年来很多次《天气预报》节目的研讨会,罗京老师经常出席,并且愿意俯下身来与大家平等探讨......
其实我们很悲伤地回忆他,并不仅仅因为个人在生活中与他的熟悉程度。更重要的是,数以亿计的人是看着他的节目长大的,他承载着国家和民众的光阴历程。1/4个世纪里,国家的形象和声音。他的离去,意味着我们原本生活中的一部分固有内容将从此注定缺失!
今天,北京下了一场雨。在我的眼里,这并非一场原生态的降雨,而是我们泪水的更多汇集!
罗京老师一直很阳光,或许从此天堂里有了更多的阳光......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