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批评现状堪忧
http://s5/middle/4934b49dt8897c62532e4&690
电影《无人驾驶》剧照
影评也有风光无限的时候,那是上世纪八十年代。那时,全国的影评组织好似星火燎原,各省各市甚至不少县里都有影评组。影评人堪为百万大军。刊发影评那是报刊的时尚;影评覆盖各种时政文娱报刊版面。既有权威性影评,又有群众性大众影评,蔚为壮观。影评成为一道文化景观。影评普及了电影文化,更为重要的是扶助中国电影进入一个繁荣期。
近来,影评境遇堪忧,风光委顿,影评命运遭逢尴尬。时政报刊上的影评阵地无几。流行时尚报刊上的影评多为推介之文。少数几家专业期刊的影评,多为学术论文鲜有力领潮头、透析倾向之作。时下影评弊端,大约有三。一曰失语,价值失误判断模糊的作品煊赫问世时,缺少理性影评的冷静质疑;对推进中国电影产业进程有重要意义的作品遭逢“群殴”时,缺乏科学的理性的影评加以准确评估。在影评应及时出场时,影评却缺席、失语。二曰失身。被商业利益驱动,影评沦为广告推介书,缺少良知,缺少科学,缺少公正,净说昧心话。影评已不是影评。此等影评人,已沦为广告代言人。三曰应景。每当节庆活动组织影评大赛,成效甚少。影评成为文化应景。现在的多数影评缺乏勇气,缺乏学理,缺乏目光。电影批评已失去批评本身的意义。
相较传统媒介影评之寂寥,影评风光却现于网上,真是众声喧哗,万人置评。这与中国电影总体地位和文化力量提升有关。网上的影评有三大特征:一曰共时性。在电影推出的同时,影评也共时而生,带有第一目击的鲜活感。二曰率真性。那些影评率意而为,写真感受真见解,不避讳不做作不矫情不卖弄,尽说自己的真心话,痛快淋漓,见仁见智。三曰跨文体写作,了无八股气息,不拘泥于转承启合布局谋篇,有的象随笔有的象散文,有的当为锐气十足的文论。但,也有弊端:满足于表达感受,普遍缺乏学理分析;满足于急就成章,普遍缺乏复读魅力。
近来的网络影评也得了流行病:酷评成风,酷评成为时尚。所谓酷评就是冷面,冷血,冷刃,零情感操作,浑身锋芒,一路砍杀,管你是谁,爱谁是谁,管你是何等成色的作品,只要我不顺眼,便血刃到底。用情绪代替判断,用谩骂代替观点,追求发泄的快感!意气用事,丧失理性。影片不入眼,则砍倒,谁说好就跟谁恶语相向;影片被他欣赏,则护驾到底,谁说一个不字,就跟谁骂到底!
电影批评是社会公器,不是泄欲器。反对非理性、非文化的酷评。
培养电影批评队伍,扩大传统媒介影评阵地,引导网上电影批评,让电影批评形成科学、理性的风气,让电影批评能为中国电影大发展大繁荣保驾护航已成文化要事,当务之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