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褚遂良《伊阙佛龛碑》释文

(2017-02-08 19:02:02)
标签:

教育

书法

书法培训

书法资料

分类: 名家欣赏

《伊阙佛龛碑》亦称“褚遂良碑”。篆额题《伊阙佛龛之碑》。贞观十五年(公元641年)刻于河南省洛阳龙门石窟壁宾阳洞内。通高约5.00米、宽1.90米。由中书侍郎岑文本撰文,谏议大夫褚遂良书,时年46岁。此碑共32行,满行51字。计1600余字。本期介绍的是现藏国家图书馆宋拓本(明何氏清森阁本)。 《伊阙佛龛碑》所处环境因伊水东西两岸之香山和龙门山对峙如天然门阙,故古称“伊阙”,隋唐以后,习称龙门。碑文主要记述唐太宗第四子魏王李泰在其母长孙皇后逝世后做功德而开凿,太宗贞观十五年李泰与太子李承乾争夺太子位,李泰借为母亲开窟造像做功德,实有获得太宗好感,为自已捞取政治资本的目的。落成后,唐太宗于这一年的十一月辛卯亲自大阅于伊阙。 《伊阙佛龛碑》是褚书早期的代表作。为目前国内所见褚遂良楷书之最大者,字体清秀端庄,宽博古质,是标准的初唐楷书。此碑虽说是碑,实际上却是摩崖刻石。两者功用相同,都是为歌功颂的。但在创作时条件不同,一个是光平如镜,而另一个则是凹凸不平,书写的环境也不会那么优游自在。于是,摩崖书法的特征也就不言而喻。因无法近观与精雕细琢,于是便在气势上极力铺张,字形比碑志大得多,舒卷自如,开张跌宕。正是在这一点上,像汉代的《石门颂》、《郙阁颂》、《西峡颂》,它们气度之开张,韵致之飞扬,自然拙朴,即使是如《礼器碑》、《乙瑛碑》、《史晨碑》等真正的碑志精品也无法比拟,褚遂良的《伊阙佛龛碑》,正是这样一种典型的摩崖书风。

    《褚遂良伊阙佛龛碑》释文(节选)

藏室、延阁之旧典,蓬莱、宛委之遗文。其教始于六经,其流分于百氏,莫不美天地为广大,嘉富贵为崇高。备物致用,则上圣(存其)发育,御气乘云,则列仙体其变化。兹乃尽域中之事业,殚方外之天府。 击表而称笃论,眇帝先而谓穷神。岂非徇淼漫于陷井者,未从海若而泳天(池)也;矜峻极于塊阜者,未讬山祗而窥地轴也。乌识夫无边慧日,垂鸿晖于四衢;无相法宝,韫善价于三藏。泊乎出(形)器之外,寂焉超筌蹄之表。三界方于禹跡也,犹大林之匹豪端;四天视于侯服也,若龙宫之方蜗舍。升彼岸而捨六度,则周孔尚溺于(沉)沦,证常乐而捐一乘,则松乔莫追其轨辙。由是见真如之寂灭,悟俗谛之幻化。八儒三墨之所称,其人填(丘)陇矣;柱史、园吏之所述,其(言)犹糠粃矣。若夫七觉开绪,八正分涂,离生灭而降灵,排色空而现相。唯妙也,掩室以标其实;唯神也,降魔以显其权。故登十号而御六天,绝智于无形之地;遗三明而冥五道,应物于有为之域。是以慈悲所及,跨恒沙而同跬步;业缘既启,积僧祗而比崇朝。故能使百亿日月,荡无明于大夜;三千世界,  法云与下土,然则功成道树,非练金之初;迹灭坚林,岂断筹之末?功既成,俟奥典而垂范,迹既灭,假灵仪而图妙。是以载雕金玉,阐其化于迦维;载饰丹青,发其(善)于震旦。绳绳乎方便之力至矣!魏魏乎饶益之义大矣!文德皇后道高轩曜,德配坤仪,淑圣表于无壃,柔明极于光大。沙麓蕃祉,涂山发祥。来翼家邦,嗣徽而赞王(业);聿修阴教,正位而叶帝图。求贤显重轮之明,逮下彰厚载之德。忠谋著于房闼,孝敬申于宗祀。至诚所感,清 魄于上;至柔所被,荡震胜于下。(碑文片段)

                2017.2.8肥城长荣练字整理,选自上海书画出版社2012.7第一版《褚遂良伊阙佛龛碑》

 

http://s6/mw690/001l7a0kzy78CTzLQR705&69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