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9日,星期四,正月十九日,阴,气温1度至5度,东北风3—4级。
昨夜休息的很好,一夜睡到晨6:30,起来后看到的是阴天。
早上吃的是蛋羹、蚕蛹、面食、醋溜白菜、冲燕麦片。
餐后练习弹奏《欢乐颂》前四节的三和弦,我一直对左手和弦心存忐忑,老师不急不燥的引导,课堂上不赶进度,一小节一小节的推进练习,结果真的是给了我信心,这样以来我反而是心中踏实起来。蚂蚁啃骨头呗,越发有味道了呢,我给自己助力加油。
14楼邻居老汪给我家送来了一盘子海蛏子,个头蛮大的,是女儿送给他们老两口的,非要与我们分而食之,真是远亲不及近邻噢。
借休息之机,与北京同事车姐连线,庆幸的是她目前摆脱了一切助力工具,可以完全自己行走了,医生还鼓励她练习上下楼呢。她说鉴于外面很冷,她只是在室内行走锻炼,等气温上升后再出去活动。
中午吃的萝卜丝炖海虾,蛏子肉炒蛋,少许面食,喝点冲泡燕麦片。
看午间30分,《今日说法》。继续看《香山叶正红》。
室内活动、拍打健身操。再次弹奏《欢乐颂》的三和弦练习。
下午老伴回老屋那边去了,冬天他把两轮电瓶车的电瓶卸下来了,应女儿要求,他今天回去请修车师傅帮助恢复起来,这样女儿上下班就骑电瓶车,要方便很多。
我家的那盆龙吐珠花木养得不错,早早就开花了,可是我却忘记了它的名字,想了几天都没记起它到底叫啥,你说多悲哀的事情呀。下午我在阳台上站着甩双臂,突然看到有一簇白色花中的一个露出了紫色的种子模样的一抹,我一个激灵脑海中浮现出“龙吐珠”字样来,是的,它的名字就叫“龙吐珠”,这就是我记忆力衰退过程中的一个小花絮。
今晚老伴去“诚心饺子馆”买了8个鲅鱼大馅饺子和一盘茄子扇贝丁菜,我吃了2个,老伴吃了6个,久违了的味道。
餐后看了会儿《威海记忆》杂志,满是浓浓的乡土味道,尤其是读到我初中同学在兰口述的经历:《我在生产队放蚕那两年》,不仅知晓了她刚毕业回村的情形,更是详尽的知道了养柞蚕的繁杂过程。我见过养桑蚕的情形,那是在室内里摆弄呵护的;可柞蚕是在山上的柞树丛中放养的,那就要苦多了。
我从儿时起就特别喜欢吃蚕蛹,那时的蚕蛹一毛两分钱一斤,可从来不知道养蚕人有多么辛苦,在兰的叙述让我肃然起敬。蚕种需要从头一年的秋季蚕茧中挑选出饱满的用线穿起来在空房子里挂墙一个冬天,来年春天4月份蚕蛹开始破茧成蛾,蚕农需要从山上采摘来一枝枝长满嫩叶的柞树枝,放在蚕房地上,蚕蛾就会把一肚子的籽排放在叶子上,几天后这些籽就会变成很小的虫子,蚕农叫它们是蚁子,这时蚕农就要把它们搬到事先选好的山地柞树林内,让它们自然的生长,期间要不时的搬家,就像牧民赶着牛羊换草场一样,必须确保蚕有叶子吃。蚁子长成蚕茧需要眠四次,每次眠都要脱层皮,一眠、二眠、三眠至大眠(不说四眠,忌死音),终成茧,需要三个月时间(4月至6月),而秋季的下一茬则是从7月至9月收茧。在兰养蚕的两年丰富了自己的阅历,后来她又做起了民办教师,再又转为公办教师。
7:30我的钢琴课,三和弦(下),还以《欢乐颂》为例,练习弹奏下半部分,增加了对三和弦的记忆难度,以C、D、E、F、G为标记,熟记它们所代表的柱式三和弦组成。
敲打博文,10时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