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高水河将江都城区与郊区划开,人们一般习惯将河东叫着“街上”,而将河西称之为“七闸河西”,这是因为河西的郊区叫做七闸村的缘故。
   
七闸村一共有14个村民组,地域不大。别小看这个小小的七闸村,在高水河和古通扬运河的滋润下,人杰地灵,曾经孕育了一位领袖。这位领袖的爷爷一直居住这里,悬壶济世,颇受乡人尊敬,死后也葬在这里。据说当时的国民政府江苏省主席还专门为他送了挽联。关于这位领袖的亲生父亲,好象没有哪一本书上包括老一代人能交代清楚。这位领袖在七闸村江家村民小组生活了6年。6岁后全家搬到了14公里外的扬州城里。
   
我也是出生在七闸村的。小时侯我们要是上街去玩,先要到高水河边的渡口乘渡船。船是木船,从岸上到船上需要经过乍乍的跳板。我从小胆就小,一踏上跳板,跳板在人的压力下就开始摇晃,走在跳板上的我就随着跳板的上下晃动而心惊肉跳。所以每次我上街坐船的时候都要大人们搀着上船。撑木船的也姓江,人们喜欢称呼他为“江大”,皮肤被阳光晒得黑黑的,满身的肌肉。如果夜里上街没有船了,或是白天骑车,就得从渡口南边约3里路的引江桥去绕。
   
这条孕育了江都人民的高水河,成为城区和七闸村之间的一条“天堑”,极大地制约了七闸村的经济发展。终于有一天,政府决定在高水河上建桥了,那是1978年的事儿。轰轰烈烈地干了一阵,一座漂亮的桥就飞跨在高水河上了。桥很长,大概有四百多米,为了便于河上通航,桥造得很高,光引桥就有近三百米多米长。但桥面宽度不宽,仅十米左右,只能允许行人和非机动车通行(那时也没有多少机动车)。这座桥就取“七闸村”中的“七闸”为名,叫“七闸桥”
   
桥建好以后,方便了七闸的村民们进城,也方便了城里的学生到七闸来读书——江都最好的中学江都中学就建在七闸,更重要的,带动了七闸经济的发展。首先是公检法率先在七闸建了住宅楼,然后聋哑学校、第四中学、建筑学校、第三人民医院等单位纷纷落户七闸,使七闸变成了一个文教区,彻底改变了七闸的面貌。
   
七闸桥上,留下了太多的我和我的伙伴们的回忆。初中的时候,我在江都中学读书的。我的绝大多数同学每天都是城里通过七闸桥来到学校,所以每逢上下学时间,七闸桥上基本都是江都中学的学生,我也经常通过七闸桥去街上同学们的家玩。还有几个早熟的同学经常立在桥头等MM。也有不少小孩在桥上撒开脚丫子跑。夏天的时候,站在桥上,夕阳西下,看在高水河中游泳的人们,看着河东一幢幢六楼工房,体味着小镇的安宁、祥和和温馨,别有一番滋味和风景。偶尔也有不少亭亭玉立的少女袅袅婷婷地走在桥上,在河水的映衬中,向空气中散发着青春的气息。
    
由于七闸桥上人流大,吸引了一些摊贩的目光,慢慢地在桥头出现了一些摊贩卖些日用品之类的。总之,七闸桥给我,给我的同学,给七闸村的村民们,甚至给整个城区的人都带来很大的便利。但是,当时的我们,都没有意识到这一点。
   
后来,我离开了家乡,到另外一个城市求学.七闸桥仍是我脑海中无法抹去的记忆。每次回家,都是由城区通过七闸桥走回家去。每次我走过七闸桥的时候,总是能回忆起一些少年时期的点点滴滴,回忆起少年时期的温馨和朦胧的情感。
   
去年的6月6日,我正坐在办公室中,电话铃声响起。拎起电话,原来是公司驻扬州办事处打来的,说七闸桥被一条船撞坏了,现在已经封航,扬州石化总厂的成品油无法按正常流向运送到头道桥油库了。放下电话,心情突然沉重起来,七闸桥,会不会因此而被撞毁?
   
此后的几天,我增加了和远在家乡的父亲通话的频率,最终知道七闸桥已经被毁,无法在承担沟通河东和河西的职能了。有一天通过GOOGLE搜索了一下七闸桥,进入了一个社区,竟然发现很多人对于七闸桥的被毁在感慨伤心,很多人都在回忆七闸桥给我们留下的一切,看着看着,嗟虚不已。
   
七闸桥于9月21日被爆破拆除了,彻底地消失在人们的视线里。新的桥已经规划好,将在原址上重建。新桥的效果图很漂亮、很气派、很现代,与一个现代化的江都很相配,新桥将在2009年元旦建成,她将很快融到江都人的生活之中。只是,在我心中,一提到七闸桥,出现的仍是那座古朴甚至有点破旧的老七闸桥。

爆破前的七闸桥

七闸桥爆破后的情形

新七闸桥规划效果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