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安阳新区规划建设工作动员大会召开

(2011-11-12 09:13:01)
分类: 秋喀·新闻汇

奋力打造豫北区域性中心强市新的增长极
安阳新区规划建设工作动员大会召开
张广智张笑东分别作重要讲话
安阳新区规划建设工作动员大会召开

  本报讯(记者 李中华)凝心聚力加快新区建设,创新实干促进跨越发展。11月11日下午,安阳新区规划建设工作动员大会在市党政综合楼会议室召开。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的重大决策部署和十届市委第六次常委会议精神,安排部署安阳新区规划建设工作,动员全市上下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凝心聚力,加快推进,迅速掀起安阳新区建设高潮。
  市领导张广智、张笑东、李文斌、李发军、赵微、郑俊峰、朱明、彭治安、彭玉斌、常保利、代毅君、吴水和、董宝、武锋、于自强,市中级人民法院院长王长法等出席会议。
  市委书记张广智,市委副书记、市长张笑东在会上分别作重要讲话。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彭治安主持会议。
  张广智在讲话中就安阳新区规划建设工作提出三点意见:一是充分认识规划建设安阳新区的重大意义;二是切实把握好安阳新区规划建设中的“三个关系”;三是扎实有效推进安阳新区规划建设工作。
  张广智指出,规划建设安阳新区是落实省委、省政府重大举措的具体体现,是拓宽城区发展空间的重要平台,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有效途径,是促进“三化”协调发展的重要支撑,是一件牵动全局、事关长远的大事,是全市干部群众期盼已久的喜事,对我市经济社会的长远发展至关重要,意义重大,影响深远。他表示,省委、省政府对安阳新区建设高度重视。市委、市政府已成立了高规格的新区规划建设领导小组,工作机构正在抓紧组建,各项工作即将全面启动。在安阳新区规划建设过程中,全市上下要注意把握好“统”与“分”的关系,把握好“远”与“近”的关系,把握好政府“管”与“放”的关系。要正确认识、坚决贯彻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把握好、运用好“统分结合”的管理模式,着力建立一套科学有效、富有活力的管理体制和机制,形成各区域优势充分彰显、功能布局合理、互动联动发展的良好局面。要着眼长远抓谋划,立足当前抓推进。要充分发挥政府在规划布局、招商引资、重大项目、优化环境等方面的引导作用和服务功能,注重发挥市场机制作用。他要求,全市各级各部门要讲大局、讲纪律、讲运作、讲实效,加强领导,统筹协调,科学运作,扎实工作,力争使安阳新区规划建设工作开好局、起好步。
  张广智强调,规划建设安阳新区,寄托着省委、省政府的殷切期望,担负着引领安阳“三化”协调科学发展的时代重任,代表着安阳未来发展的崭新形象。全市上下要持之以恒,遵循规律,开拓创新,尽心尽责,求实求效,努力把安阳新区规划好、建设好,为加快建设豫北区域性中心强市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张笑东在讲话中指出,建设城市新区是省委、省政府为加快中原经济区建设、促进中原崛起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全市上下要充分认识规划建设安阳新区的重大意义,进一步强化大局意识、机遇意识、责任意识、服务意识,全力支持新区,倾力服务新区,合力推进新区,为促进我市经济社会跨越发展、加快建设豫北区域性中心强市注入新动力、构筑新支撑、打造新优势。
  张笑东要求,全市各级各部门要明确管理范围,创新管理体制,建立完善精简高效的工作推进机制。要围绕目标任务,突出工作重点,迅速掀起新区规划建设新高潮,着力做好新区规划编制工作,着力提高新区综合承载能力,着力做大做强新区产业支撑,着力推进体制机制创新,着力实施开放带动战略,着力构建和谐新区。要加强领导、积极配合,精心组织、抓好交接,强化运作、实干当先,广泛动员、形成合力。
  张笑东强调,规划建设安阳新区是推动安阳跨越发展的重大机遇。安阳新区规划建设工作的帷幕已经拉开,号角已经吹响。全市各级各部门要抓住中原经济区建设的战略机遇,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开拓进取,砥砺奋进,奋力谱写我市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崭新篇章。
  会议下发的《中共安阳市委、安阳市人民政府关于明确安阳新区管理体制和管理范围的意见》指出,安阳新区空间范围包括北至洹河,东至白璧镇东边界,南至文峰区南边界,西至京广铁路和中华路的区域,规划面积约226平方公里。行政区划涉及安阳县、文峰区、北关区和高新区。根据省委、省政府规划建设安阳新区的战略意图,结合安阳新区空间范围内各区域发展现状和实际情况,按照统分结合、统筹兼顾、保持稳定、有利发展的原则,现阶段,新区采取“统分结合”的管理模式。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