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震中:求同存异、兼容并蓄、学术民主、“或称”为好
(2011-11-07 16:00:48)分类: 秋喀·新闻汇 |
王震中:
求同存异 兼容并蓄 学术民主 “或称”为好
司母戊鼎的名称应该怎样改?如何改?在11月4日上午举行的“司母戊”更名“后母戊”辩论会上,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历史学博士王震中给大家提了个醒。
王震中表示,“司母戊”更名“后母戊”辩论会本身就体现了学术的民主。辩论会所邀请的专家学者各抒己见,分为“司”、“后”两方。这场精彩的辩论会,再次掀起了关于“司”、“后”的热议。辩论会上,专家学者各抒己见,谈了各自的主张,使“司”、“后”两方的观点均得到了进一步充实和升华。
王震中认为,从许多文化更名的例子里可以看出,即使更了名,原名的影响力一定还在。他推断,在今后一段时期内会出现这样一种状态:一部分主张后母戊鼎的学者会在后母戊鼎的名称后面加上一个括号,注明“或称司母戊鼎”;而一部分主张司母戊鼎的学者则会在司母戊鼎的名称后面加上一个括号,注明“或称后母戊鼎”。一个“或称”既体现了求同存异、兼容并蓄、学术民主,又能够为公众所接受。毕竟,司母戊鼎改名非同小可,“司母戊”三字早已家喻户晓。
文化更名应如何进行?王震中谈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司母戊鼎是否需要更名为后母戊鼎,应组织一次全国性的论证。根据论证结果,如确实应改,则需召开新闻发布会向公众解释,使公众容易接受。“司母戊鼎的更名,为我们今后的文化更名提了个醒。”王震中说。(本报记者李中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