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爱在中国行抗震救灾记者四川人杂谈 |
“我印象中的四川人,应该是属于‘南方人’性格,偏细腻、拘小节类型。其实并非你我想象那样,在这个特殊时期,四川人对待外地人很够哥们儿!”
四川哥们儿
——《安阳日报》赴四川地震灾区采访记者朱震晓眼中的四川人
一号哥们儿:胡子青年
6月1日,我们在绵阳市区找网吧传稿子,由于地形不熟悉,我们象没头苍蝇一样到处乱撞,停停走走,半个小时也没找到网吧的影子。
这时,路边一位留小胡子的青年,主动上前搭讪我们,并指手画脚的为我们描述去网吧的路线,由于语言的障碍,我们的对话驴头不对马嘴。胡子青年一拍大腿开门上车,要亲自为我们带路。
路上,胡子青年一直向我们举大拇指,嘴里叽里咕噜一直说个不停,我竖着耳朵听也没听太懂,我想应该是 绵阳郊区方言吧(开个玩笑)。不过我们也都知道是夸我们的话。
所以现场的画面是:大家在谁也听不懂谁的情况下,都是咧着嘴互相大笑,频频点头,气氛甚是融洽,颇有一见如故的感觉。
下车后,胡子青年依依不舍的向我们挥手告别。
二号哥们儿:网吧老板
刚一进网吧,便引起许多人的围观,因为我们身着迷彩,且胸前有突击队员标志。
网吧老板是个30出头的中年人,死活不要我们付钱,我硬是赛到他手里20元钱,开了两台机器。
传稿子、传图片、传视频,半个小时后,我们吧手头的工作做完了。下机退钱,老板又吧20元钱原封不动的赛到了我手中,两人互相“推搡”了几个来回,老板还是没要我的钱。
临出门的时候还说:“活蓝人(河南人)够哥们儿,我们不得要钱!”
三号姐们儿:个体老板
回营地的路上,我想买条短裤,因为帐篷里面就像桑拿房一样,温度高达40度,我都恨不得不传衣服。
路过地摊,我看到有卖大裤衩子,便问老板多钱,老板是个女的,正忙着和别的买家讨价还价,头也没回地说了声:“30元钱。”
说完她感觉我们的口音不对,马上转头向我们这边看过来。看到我们的装束,老板娘一路小跳过来,
“你们要啥子东西嘛?”
“裤头,多钱?”
“原价48,现价30,最低15”
说完她有补了一句“卖给你们的话,10元就好楼!”
付钱。
老板娘专门找了个看上去十分高档的袋子给我们装衣服,嘴里还不停:“你们大老远的来帮助我们,杂能挣你们的钱呢?”
四号哥们儿:交警老乡
在黄土镇灾民安置点内采访安阳的志愿者时,我们偶遇了一位正在之行任务交警。攀谈几句后才发现,大家原来是老乡
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得知大家都是老乡,而且还是在这么个特殊的时期、特殊的地点,大家马上成了兄弟,几个男的感觉相见恨晚、互相递烟、拍胸脯,想孩子一样。
现场采访时,一位在成都上学的安阳小姑娘要会学校,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地方拦不上车,情急之下,我们把他拉到了交警老乡那里,老乡二话没说,挥手拦车。一辆好心的千里马将小姑娘拉去了成都。
这位交警名叫史力文,老家安阳滑县。
哥们儿太多了,如果有时间、有精力,我一定挨个介绍他们;如果有网速,我还要上传他们的照片。
我们的到来,感动了他们,同样,他们也正在感动我们。
我还想说,四川人够哥们儿!
●安阳电视台记者王钰的《四川之行》
http://blog.sina.com.cn/u/1267593511
http://imgcache.qq.com/ac/qzone_v4/b.gi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