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高举旗帜 科学发展)老城区困难户的冬天

(2007-11-27 08:07:52)
标签:

我记录

城市印象

社会/纪实

分类: 秋喀·新闻汇
【高举旗帜 科学发展】
老城区困难户的冬天
□本报记者 王涛 李中华 见习记者 王龙
 
    冬天来了,家住文峰区头二三街道办事处乔家巷社区的困难户冯素芬一家借来了煤球炉。然而,300元的煤球钱却让冯素芬一家人犯了愁。
    “素芬,这取暖费的事你别为难,我一定将这个情况向上级汇报,尽快给你解决。另外,我再给你爱人介绍个工作吧。”这天,社区主任张洁来到冯素芬家了解情况。
    躺在病床上的冯素芬今年49岁,患有子宫癌。每月除了230元的低保金外,冯素芬一家的生活主要靠丈夫卖菜、蹬三轮车跑运输来维持。冯素芬的女儿今年20岁,因家境贫困而辍学打工。
    像冯素芬家一样,在文峰区辖区内的老城区,共有困难户758户。“解决这些特困群众的生活困难,是文峰区关注民生、促进和谐的一项重要工作。”文峰区委书记史东林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在冯素芬家的小桌上,记者看到两张填好的表格,一张是《河南省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申请表》,一张是《市区廉租住房保障申请表》。自去年开始,冯素芬家每人每月都会领到40元的廉租住房保障金。有了这个钱,冯素芬家结束了长期租房住的生活,盖起一间属于自己的10多平方米的小屋。小屋虽已盖好,可用石棉瓦搭起的屋顶却四面透风,难挡严寒。
    “解决特困群众生活困难,首先要让有住房困难的特困群众‘安居’。”史东林说。2007年,文峰区把“为特困群众改造翻新住房”列为十件实事之一。通过入户调查等方式,该区民政部门确定了包括冯素芬家在内的63户困难户作为帮扶对象,投资28万元为他们改造翻新住房。
    如今,冯素芬家小屋的屋顶已由石棉瓦换成了结实、保温的彩钢板。“我们的小屋才真正像个家。”冯素芬说。
    让特困群众看得起病,也是文峰区各级各部门解决辖区特困群众生活困难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
    作为全省城市医疗救助试点区,该区于2005年出台了《文峰区城市医疗救助实施意见》,对辖区城市特困群众实施医疗救助。截至目前,此项工作共救助该区城市特困群众588人,发放救助金160.7万元。
    家住东大街街道办事处东南营社区的陈海玲患有胸腺瘤病,并发肌无力症,已花去的3万多元医疗费用,让本就贫寒的陈海玲家雪上加霜。
    冬季来临,陈海玲病情复发。卧床不起的她常常这样自责道:“都是我把这个家给败了呀!”在电话里,她曾对自己正上大学的女儿说:“闺女啊,你可要好好学习,将来有个好前程。不然我死了,谁来养活你爹啊!”
    为了解决陈海玲家的看病难题,东大街街道办事处工作人员积极帮助陈海玲申请了城市医疗救助。前不久,当办事处民政办主任张岩将5000余元医疗救助金交到陈海玲手中的时候,泣不成声的陈海玲感激地说:“谢谢党和政府!这钱救了我们全家!”
    “今天请大家来,就是让大家把辖区内特困群众在冬季遇到的生活问题都报一下。看看还有多少困难户缺衣少被、生不起煤火取暖。明天,区里就要组织将募捐物资进行发放了。关于部分困难户取暖的问题,咱们是发钱,还是直接发煤球?是一次发够,还是分批发?咱们大家再商量一下。”结束在老城区的入户采访,记者来到文峰区民政局了解相关情况,碰巧旁听了一次由文峰区辖区各街道办事处相关负责人参加的特困群众生活现状摸底调查会,正在发言的是文峰区民政局副局长霍改英:“冬天来了,咱们要想尽一切办法,解决特困群众的冬季生活困难,不能让他们受委屈!”
    党的十七大提出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作为一方群众的父母官,文峰区各级各部门始终心系特困群众,把解决老城区困难户过冬难题作为头等大事来抓,以民为本,为民解困。
    “关注民生促和谐”,老城区758户困难户的这个冬天不再寒冷。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