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我记录生活变迁社会/纪实 |
分类: 秋喀·新闻汇 |
【高举旗帜 科学发展】
全面实施新农合制度
请听内黄农民的心声
□本报记者 李中华 见习记者 王龙
□本报记者 李中华 见习记者 王龙
70岁的宗合群老汉住在内黄县亳城乡河村,一家七口人,以种田为生。
今年4月,从来没生过什么大病的宗老汉被确诊患了听神经瘤,前前后后光治病就花了6万多元。
前不久,内黄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以下简称新农合)办公室的工作人员专程来到宗老汉家,将1万元的新农合最高补助金交到了宗老汉手中。
11月14日下午,记者见到了大病初愈的宗老汉。到院里相迎的他谈笑风生,身体恢复得很好,精神更好。
回忆接到新农合补助金的那一刻,宗老汉高兴地说:“新农合不赖,真不赖!国家为了解决咱农民‘看病贵’的问题,出台了新农合好政策,让咱农民过上了幸福的好日子!”
自2007年1月1日起,作为我省第三批新农合试点县的内黄县正式实施新农合制度,越来越多的内黄农民从中受益。
宗合群所在的河村有5200余口人,是内黄县人口最多的行政村。2006年12月,河村99%的农民都加入了新农合。“今年村民加入新农合的积极性更高。一些去年没有加入新农合的村民看到了新农合的好处,都早早地来我这儿打听情况,生怕报不上名。”河村卫生所所长师景身对记者说。
除了为补助金额在3000元以上的参合农民送款到家以外,内黄县新农合办公室配备的两辆新农合服务车的另一个用途就是“赶庙会”。
“通过利用在农村庙会上进行宣传等一系列宣传工作,广大群众感受到了新农合的优越性,实现了‘五个明白’,即:优惠政策明白,参合方式明白,补助比例明白,报销程序明白,报销方法明白。”内黄县新农合办公室主任王新中介绍说。
在河村,家家户户都有这样一张“明白纸”,上面清楚地写着如何参加新农合、参加新农合如何看病补助、新农合资金如何管理、县内定点医疗机构有哪些等内容。60余万张“明白纸”进农家,使内黄县“户户有张明白纸,家家有个明白人”。
2007年,内黄县参合农民人数达到56.5万人,参合率达85.3%。截至今年10月底,该县享受新农合补助的参合农民人数达到8.5万人,补偿总金额达1606.4万元。其中,达到最高补助金额1万元的参合农民人数为109人。2008年,该县参合率预计将达到95%。
为了方便参合农民报销医药费,内黄县将新农合服务大厅建在了县第二人民医院旁边,每天来此报销医药费的参合农民络绎不绝。考虑到内黄县外出务工农民人数增多的情况,该县新农合办公室出台了外出务工参合农民亲属代报制度。
家住内黄县城关镇杨刘庄村的张章旺最近喜事不断。他远在山西省打工的女儿通过剖腹产手术生下了一个大胖小子,手术费花了1000多元。这天,当了外公的张章旺按照“明白纸”上的要求,带着女儿邮寄过来的相关单据,高高兴兴地来到服务大厅报销医药费。不到半个小时,张章旺便拿到了500元新农合补助金。
“小病不出村,大病不出县,一般病就在乡镇卫生院”。按照这一原则,内黄县充分利用县、乡、村三级医疗网络,切实降低参合农民的医疗费用。为此,该县加强了乡镇卫生院的建设。目前,在全县17个乡镇中,已有16个乡镇卫生院建成,还有一个也将于今年12月交付使用。
“乡镇卫生院的药品实行统一审批规划、统一采购、统一价格、统一配送、统一办理结算手续。通过集中招标采购,乡镇卫生院的药品价格在原来的基础上下降了近16%。此外,我们还对参合农民在乡镇卫生院就医时的用药情况进行监控,对不按规定用药的乡镇卫生院进行严肃处理。”内黄县卫生局副局长王俊廷对记者说。
投资69万元新建起的内黄县第二人民医院亳城乡分院是内黄县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冬有暖气,夏有空调。在每位医生的办公桌玻璃板下,都放着一张《河南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本用药目录(试行)》(以下简称《目录》)。
亳城乡分院院长武梁军介绍说:“参合农民来我院就医,我们都会按照程序为他们办理相关手续,并从《目录》中选取最有效、最廉价的药品使用。根据病人的治疗情况,如需使用《目录》以外的药品,我们都会将有关情况告知病人,在征得病人同意并与病人签订协议后方才使用。”
党的十七大提出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提高全民健康水平。内黄县是农业大县,全面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改善城乡医疗卫生条件,是为66万内黄农民办的一件实事、好事。
“以前生病能熬就熬、能扛就扛;现在生病就近就医,医药费还能按比例报销。新农合减轻了咱农民的负担,让咱农民看病有了主心骨!”内黄县二安乡大槐林村参合农民林山印的一席话,道出了当地广大农民的心声。
前一篇:“别找了,它们在这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