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秋喀·新闻汇 |
搞好新“四创”·谁弄脏了城市大家谈——
我们想有个公厕
□
本报记者李中华文/图
沿文明大道从南门向西行约400米,路北有座小桥。过了小桥,有个小区,名叫文峰区西大街办事处南门西社区内衣厂三村家属院。小区里有两栋楼,紧邻环城河的是1号楼,1号楼北边的是2号楼。两栋楼中间有排煤球房,煤球房南墙和1号楼北墙之间有条长约100米,宽约两米的沟(如下图)。
这条沟原本是记者前不久走进该小区的主要采访对象。因为文峰区西大街办事处南门西社区专门组织人员利用3天时间,每天清运30多车,对这条原本堆积了1米多高生活垃圾的臭沟进行了清理。
然而,这条臭沟是怎么形成的?工作人员所说的清理臭沟时突然会有装着粪便的塑料袋从天而降又是怎么回事?一系列问题,引起了记者的关注。经过调查,一场由公厕引发的“冷战”,渐渐浮出水面。

这条沟原本是记者前不久走进该小区的主要采访对象。因为文峰区西大街办事处南门西社区专门组织人员利用3天时间,每天清运30多车,对这条原本堆积了1米多高生活垃圾的臭沟进行了清理。
然而,这条臭沟是怎么形成的?工作人员所说的清理臭沟时突然会有装着粪便的塑料袋从天而降又是怎么回事?一系列问题,引起了记者的关注。经过调查,一场由公厕引发的“冷战”,渐渐浮出水面。
前后楼展开垃圾大战
1号楼居民:“后面楼上装修后的建筑垃圾隔着窗户就往前面的这条沟里扔,好多次都砸到一楼的窗户了!”
2号楼居民:“前面楼上天天往后面沟里扔屎尿袋子,臭气熏天!”
据介绍,由于臭沟的存在,该小区前后楼居民见了面都不怎么说话,互相之间天天用垃圾“暗较劲”。说是扔垃圾,却经常出现“误炸”的情况。
“我们这里没有公厕已经好多年了!”
“这臭沟里怎么会有粪便,前边楼上怎么会往下扔屎尿袋子,他们家里没有厕所吗?”记者问。
“别说家里了,连公厕都没有!”一位居民回答。这位居民正是该家属院的院长白银平。
据白院长介绍,1号楼建于上世纪60年代。当时设计的是每层的楼梯口有两个公用厕所。但由于管道堵塞等原因,这些厕所用了没多长时间就失去了作用。1号楼的垃圾洞是设计在后面的,各种垃圾顺着垃圾洞就会堆到楼后的沟里。后来垃圾洞经常堵,居民就干脆将垃圾“空投”进沟,久而久之就连粪便也一块“空投”了。2号楼建起后,这条垃圾沟正好处在两楼之间,于是便为前后楼的居民埋下了积怨。
白院长带记者来到1号楼西边的两间平房前(如下图)。
“这就是我们后来使用的公厕。如今12个坑的厕所已变成4个坑了。我们1号楼住着40多户人家,按每家3口人计算,一共住着100多号人。100多号人挤4个坑,你想想能够用吗?”白院长对记者说。
据称,由于这两间公厕都是旱厕,需要按时清理。但由于空间狭小,铁锹在里面无法“工作”。于是,“饱和”之后的公厕被人用建筑垃圾填埋,仅有的公厕从此荒废。
“这臭沟里怎么会有粪便,前边楼上怎么会往下扔屎尿袋子,他们家里没有厕所吗?”记者问。
“别说家里了,连公厕都没有!”一位居民回答。这位居民正是该家属院的院长白银平。
据白院长介绍,1号楼建于上世纪60年代。当时设计的是每层的楼梯口有两个公用厕所。但由于管道堵塞等原因,这些厕所用了没多长时间就失去了作用。1号楼的垃圾洞是设计在后面的,各种垃圾顺着垃圾洞就会堆到楼后的沟里。后来垃圾洞经常堵,居民就干脆将垃圾“空投”进沟,久而久之就连粪便也一块“空投”了。2号楼建起后,这条垃圾沟正好处在两楼之间,于是便为前后楼的居民埋下了积怨。
白院长带记者来到1号楼西边的两间平房前(如下图)。

据称,由于这两间公厕都是旱厕,需要按时清理。但由于空间狭小,铁锹在里面无法“工作”。于是,“饱和”之后的公厕被人用建筑垃圾填埋,仅有的公厕从此荒废。
想说上厕所,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
“那平时1号楼居民上厕所可怎么办?”记者在与该小区多位居民聊天时问。
“要么走400多米到南门那儿的公厕,要么过马路到对面小区的公厕。”“这上厕所的事是急事,跑400多米上厕所真赶不及,得有预见性。”“天天过马路也挺危险的,经常有小孩被车撞着。”居民们说。
据调查,住在1号楼的40多户居民中,基本上每户都住着老人,其中两户居民家中还有偏瘫的病人。对于他们来说,上厕所成了件难上加难的事。出于无奈,居民们想出了“空投”垃圾甚至粪便的下策。
我们想有个公厕
“要能给我们这儿的居民建一所公厕就好了,最好能是水冲式的。”白院长对记者说。据他讲,该小区紧邻环城河,地下就有现成的与环城河平行的排污管道。
采访过程中记者发现,刚刚清扫过的小区街道,就会有人随处倒垃圾。记者认为,尽管目前该小区的公厕无法使用了、旧楼的垃圾洞堵塞了,但这都不能成为“空投”垃圾甚至粪便的理由。毕竟,在文明的社会里,这样的行为不能算是光彩和雅观的行为。
清扫臭沟的工作人员对记者说,小区居民应该养成下楼时随手提下垃圾的习惯,让垃圾择地堆放、集中处理。这对小区环境的保护至关重要。
在呼吁有关部门关注这个没有公厕的小区的同时,记者也希望该小区所在社区能够把存有积怨的前后楼居民组织在一起,搞个座谈、办个联欢,毕竟邻里和睦也是社会和谐的重要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