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类: 秋喀·新闻汇 |
市属国有企业办中小学成为历史
本报讯(记者
李中华)在5月28日晚于市政府常务会议室召开的我市市属国有企业办中小学移交政府管理工作会议暨移交协议书签订仪式上,安化集团子弟学校等5所市属国有企业办中小学及安运总公司子弟学校的18名教师顺利移交我市各相应区政府管理,这标志着我市所有市属国有企业办中小学已全部移交政府管理。
市领导张笑东、王晓然出席会议并讲话。市直有关单位、各区政府、有关企业主要负责同志等参加会议。
会上,安化集团、安阳龙山煤业公司、安阳电池厂、安阳家用纺织品总厂、省建七公司、安运总公司分别与龙安区政府、北关区政府、殷都区政府、文峰区政府相应签订了移交协议。其中,安化集团子弟学校、安阳龙山煤业公司子弟学校正式移交龙安区政府管理;安阳电池厂小学、安阳针织厂小学正式移交北关区政府管理;省建七公司子弟学校正式移交殷都区政府管理;安运总公司子弟学校的18名教师正式移交文峰区政府管理。
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张笑东在讲话中指出,做好市属国有企业办中小学移交政府管理工作,是落实上级政策、保持政令畅通的需要,是履行政府公共管理职能的需要,是整合教育资源、提高教育水平的需要,是维护市属国有企业办中小学师生权益的需要,是保持社会稳定与和谐的需要。全市各有关方面要提高认识,拥护改革,支持移交;要顾全大局,严明纪律,积极移交;要落实政策,善始善终,圆满移交。
据了解,我市市属国有企业办中小学始于上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在计划经济时期,市属国有企业兴办教育,既为其自身发展解决了后顾之忧,提供了动力保障,又为我市的教育事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进入市场经济后,企业竞争日趋激烈,许多市属国有企业因承担过多的社会职能而背上了沉重的负担,难以集中精力谋发展。解决市属国有企业办学出路问题,减轻市属国有企业经营负担,已成为一大社会问题。
我市自2000年以来,已分期分批接收了21所国有企业办中小学。随着安化集团子弟学校等5所市属国有企业办中小学及安运总公司子弟学校的18名教师顺利移交政府管理,我市市属国有企业办中小学成为了历史。
本报讯(记者
市领导张笑东、王晓然出席会议并讲话。市直有关单位、各区政府、有关企业主要负责同志等参加会议。
会上,安化集团、安阳龙山煤业公司、安阳电池厂、安阳家用纺织品总厂、省建七公司、安运总公司分别与龙安区政府、北关区政府、殷都区政府、文峰区政府相应签订了移交协议。其中,安化集团子弟学校、安阳龙山煤业公司子弟学校正式移交龙安区政府管理;安阳电池厂小学、安阳针织厂小学正式移交北关区政府管理;省建七公司子弟学校正式移交殷都区政府管理;安运总公司子弟学校的18名教师正式移交文峰区政府管理。
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张笑东在讲话中指出,做好市属国有企业办中小学移交政府管理工作,是落实上级政策、保持政令畅通的需要,是履行政府公共管理职能的需要,是整合教育资源、提高教育水平的需要,是维护市属国有企业办中小学师生权益的需要,是保持社会稳定与和谐的需要。全市各有关方面要提高认识,拥护改革,支持移交;要顾全大局,严明纪律,积极移交;要落实政策,善始善终,圆满移交。
据了解,我市市属国有企业办中小学始于上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在计划经济时期,市属国有企业兴办教育,既为其自身发展解决了后顾之忧,提供了动力保障,又为我市的教育事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进入市场经济后,企业竞争日趋激烈,许多市属国有企业因承担过多的社会职能而背上了沉重的负担,难以集中精力谋发展。解决市属国有企业办学出路问题,减轻市属国有企业经营负担,已成为一大社会问题。
我市自2000年以来,已分期分批接收了21所国有企业办中小学。随着安化集团子弟学校等5所市属国有企业办中小学及安运总公司子弟学校的18名教师顺利移交政府管理,我市市属国有企业办中小学成为了历史。
前一篇:“全市百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启动
后一篇:我市今年高考呈现三大特点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