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 冬日观鸟 】

(2013-02-01 18:46:10)
标签:

行摄无疆

越人好影

飞羽瞬间

旅游

分类: 飞羽瞬间

【 <wbr>冬日观鸟 <wbr>】

■1 橙腹叶鹎(雄)

 

别罢灰霾,迎来蓝天,心情也舒朗起来

登几张冬日小鸟,算是对美好环境的期待

 

【 <wbr>冬日观鸟 <wbr>】

■2

 

【 <wbr>冬日观鸟 <wbr>】

■3 橙腹叶鹎(雌)

 

【 <wbr>冬日观鸟 <wbr>】

■4 黄雀

 

【 <wbr>冬日观鸟 <wbr>】

■5 杂色山雀

 

【 <wbr>冬日观鸟 <wbr>】

■6 大山雀

 

【 <wbr>冬日观鸟 <wbr>】

■7 褐头鹪莺

 

【 <wbr>冬日观鸟 <wbr>】

■8 叉尾太阳鸟

 

【 <wbr>冬日观鸟 <wbr>】

■9 红胁蓝尾鸲(雌)

 

【 <wbr>冬日观鸟 <wbr>】

■10 宝兴歌鸫

 

【 <wbr>冬日观鸟 <wbr>】

■11 雉鸡(雄)

 

【 <wbr>冬日观鸟 <wbr>】

■12

 

【 <wbr>冬日观鸟 <wbr>】

■13 白腿小隼

 

【 <wbr>冬日观鸟 <wbr>】

■14

 

橙腹叶鹎 Orange-bellied Leafbird

http://www.cnbird.org.cn/shouce/0609.jpg冬日观鸟 】" TITLE="【 冬日观鸟 】" />

雀形目 > 和平鸟科 > 叶鹎属
PASSERIFORMES > Irenidae > Chloropsis hardwickii

描述:雄鸟:体型略大(20厘米)而色彩鲜艳的叶鹎。上体绿色,下体浓橘黄色,两翼及尾蓝色,脸罩及胸兜黑色,髭纹蓝色。雌鸟不似雄鸟显眼,体多绿色,髭纹蓝色,腹中央具一道狭窄的赭石色条带。
虹膜-褐色;嘴-黑色;脚-灰色。
叫声:清亮的鸣声及哨声,常模仿其他鸟的叫声。
分布范围:喜马拉雅山脉、东南亚及中国南方。
分布状况:为中国最常见、分布最广泛的叶鹎,见于中国南方包括海南岛的丘陵及山区森林。指名亚种为留鸟于中国西南及西藏东南部;melliana于中国南方及东南;lazulina于海南岛。
习性:性活跃,以昆虫为食,栖于森林各层。

 

 

黄雀 Eurasian Siskin

http://www.cnbird.org.cn/shouce/1249.jpg冬日观鸟 】" TITLE="【 冬日观鸟 】" />

雀形目 > 燕雀科 > 金翅属
PASSERIFORMES > Fringillidae > Carduelis spinus

描述:体型甚小(11.5厘米)的雀鸟。特征为嘴短,翼上具醒目的黑色及黄色条纹。成体雄鸟的顶冠及颏黑色,头侧、腰及尾基部亮黄色。雌鸟色暗而多纵纹,顶冠和颏无黑色。幼鸟似雌鸟但褐色较重,翼斑多橘黄色。与所有其他小型且色彩相似的雀的区别在嘴形尖直。
虹膜-深褐;嘴-偏粉色;脚-近黑。
叫声:鸣声为丁当作响的金属音啾叫、颤音及喘息声的混合,于高栖处或在作姿势如蝙蝠的炫耀飞行时发出。典型叫声为细弱的tsuu-ee或干涩的tet-tet声。告警时也作唧啾叫声及尖声的tsooeet。
分布范围:不连贯。于欧洲至中东及东亚。
分布状况:甚常见。繁殖于中国东北的大小兴安岭。习性:冬季结大群作波状飞行。觅食似山雀且活泼好动。

 

 

杂色山雀 Varied Tit

http://www.cnbird.org.cn/shouce/0869.jpg冬日观鸟 】" TITLE="【 冬日观鸟 】" />

雀形目 > 山雀科 > 山雀属
PASSERIFORMES > Paridae > Parus varius

描述:体小(12厘米)而具特色的山雀。额、眼先及颊斑浅皮黄至棕色;胸兜及头顶暗黑,头后具浅色的顶纹;颈圈棕,上体灰色;下体栗褐色,具皮黄色臀线。台湾亚种较小而色深,头无顶纹且无浅色臀纹。幼鸟色较黯淡。
虹膜-褐色;嘴-黑色;脚-灰色。
叫声:尖细的pit,高音spit-spit-see-see及责骂声ch-chi-chi。有多种变调的"chick-a-dee" 叫声。鸣声丰富多变,包括有特色的纯哨音peee。
分布范围:留鸟于中国东北、台湾、朝鲜、日本及Kuriles。
分布状况:亚种varius罕见于辽宁东部及吉林西南部。亚种castaneoventris局限于台湾山区中等海拔至山巅。在广东省八宝山有记录,但可能是出逃之笼鸟或为新亚种。
习性:隐蔽而惧生。成对活动,偶成小群。在林冠层取食且藏匿坚果。

 

 

大山雀 Great Tit

http://www.cnbird.org.cn/shouce/0862.jpg冬日观鸟 】" TITLE="【 冬日观鸟 】" />

雀形目 > 山雀科 > 山雀属
PASSERIFORMES > Paridae > Parus major

描述:体大(14厘米)而结实的黑、灰及白色山雀。头及喉辉黑,与脸侧白斑及颈背块斑成强对比;翼上具一道醒目的白色条纹,一道黑色带沿胸中央而下。雄鸟胸带较宽,幼鸟胸带减为胸兜。6个亚种略有差别,见于中国极北地区的亚种 kapustini下体偏黄而背偏绿。此亚种易与绿背山雀混淆,但分布上无重叠且绿背山雀具两道白色翼纹。
叫声:极喜鸣叫。联络叫声为欢快的pink tche-che-che变奏。鸣声为吵嚷的哨音chee-weet或chee-chee-choo。
分布范围:古北界、印度、中国、日本、东南亚至大巽他群岛。
分布状况:6亚种分为3组,常见于开阔林地及林园:major组--kapustini于中国极东
北及西北;minor组--minor于华中、华东、华北及东北,tibetanus于青藏高原,subtibetanus
于西南及西藏东南部,comixtus于华南、东南及台湾;cinereus组--hainanus于海南岛。
习性:常光顾红树林、林园及开阔林。性活跃,多技能,时在树顶时在地面。成对或成小群。

 

 

褐头鹪莺 Plain Prinia

http://www.cnbird.org.cn/shouce/0922.jpg冬日观鸟 】" TITLE="【 冬日观鸟 】" />

雀形目 > 扇尾莺科 > 鹪莺属
PASSERIFORMES > Cisticolidae > Prinia inornata

描述:体型略大(15厘米)而尾长的偏棕色鹪莺。眉纹色浅,上体暗灰褐,下体淡皮黄色至偏红,背色较浅且较褐山鹪莺色单纯。台湾亚种flavirostris色较淡,嘴黄色。
虹膜-浅褐;嘴-近黑;脚-粉红。
叫声:鸣声为单调而连续似昆虫的吟叫声,长达1分钟,每秒3~4声。叫声为快速重复的chip或chi-up声。
分布范围:印度、中国、东南亚及爪哇。
分布状况:常见留鸟高可至海拔1500米;亚种extensicauda于华中、西南、华南、东南及海南岛;flavirostris于台湾。
习性:栖高草丛、芦苇地、沼泽、玉米地及稻田。有几分傲气而活泼的鸟,结小群活动,常于树上、草茎间或在飞行时鸣叫。在香港不如黄腹鹪莺普遍。

 

 

叉尾太阳鸟 Fork-tailed Sunbird

http://www.cnbird.org.cn/shouce/1188.jpg冬日观鸟 】" TITLE="【 冬日观鸟 】" />

雀形目 > 太阳鸟科 > 太阳鸟属
PASSERIFORMES > Nectariniidae > Aethopyga christinae

描述:体小(10厘米)而纤弱的太阳鸟。顶冠及颈背金属绿色,上体橄榄色或近黑,腰黄。尾上覆羽及中央尾羽闪辉金属绿色,中央两尾羽有尖细的延长,外侧尾羽黑色而端白。头侧黑色而具闪辉绿色的髭纹和绛紫色的喉斑。下体余部污橄榄白色。雌鸟甚小,上体橄榄色,下体浅绿黄。指名亚种两翼较黑。
虹膜-褐色;嘴-黑色;脚-黑色。
叫声:喧闹吵嚷。鸣声为高颤音;进食时也发出成串的唧唧声。响亮的金属音chiff-chiff-chiff 叫声。
分布范围:中国南方(包括海南岛)及越南。
分布状况:常见的低地鸟于中国东南及华南(latouchii)和海南岛(指名亚种)。
习性:栖于森林及有林地区甚至城镇,常光顾开花的矮丛及树木。

 

红胁蓝尾鸲 Orange-flanked Bush-Robin

http://www.cnbird.org.cn/shouce/0773.jpg冬日观鸟 】" TITLE="【 冬日观鸟 】" />

雀形目 > 鹟科 > 鸲属
PASSERIFORMES > Muscicapidae > Tarsiger cyanurus

描述:体型略小(15厘米)而喉白的鸲。特征为橘黄色两胁与白色腹部及臀成对比。雄鸟上体蓝色,眉纹白;亚成鸟及雌鸟褐色,尾蓝。雌鸟与雌性蓝歌鸲的区别在喉褐色而具白色中线,而非喉全白,两胁橘黄而非皮黄。亚种rufilatus的腰、小覆羽及眉纹亮丽海蓝色,喉灰色较重。
虹膜-褐色;嘴-黑色;脚-灰色。
叫声:叫声为单音或双轻音的chuck。声轻且弱的churrr-chee或dirrh-tu-du-dirrrh。
分布范围:繁殖于亚洲东北部及喜马拉雅山脉。冬季迁至中国南方及东南亚。
分布状况:指名亚种繁殖于黑龙江;迁徙时经华东至长江以南、台湾及海南岛越冬。亚种rufilatus繁殖于青海东部至甘肃南部、陕西南部、四川及西藏东部,于云南南部及西藏东南部越冬。
习性:长期栖于湿润山地森林及次生林的林下低处。

 

宝兴歌鸫 Chinese Thrush

http://www.cnbird.org.cn/shouce/0721.jpg冬日观鸟 】" TITLE="【 冬日观鸟 】" />

雀形目 > 鹟科 > 鸫属
PASSERIFORMES > Muscicapidae > Turdus mupinensis

描述:中等体型(23厘米)的鸫。上体褐色,下体皮黄而具明显的黑点。与欧歌鸫的区别在耳羽后侧具黑色斑块,白色的翼斑醒目。
虹膜-褐色;嘴-污黄;脚-暗黄。
叫声:鸣声为一连串有节奏的悦耳之声,通常在3~11秒间发3~5声。多为平声,有时上升,偶尔模糊。
分布范围:中国中部。
分布状况:偶见于湖北至甘肃南部及云南南部至西北部从低地至海拔3200米的混合林及针叶林。迷鸟有至山东。
习性:一般栖于林下灌丛。单独或结小群。甚惧生。

 

 

雉鸡 Common Pheasant

http://www.cnbird.org.cn/shouce/0050.jpg冬日观鸟 】" TITLE="【 冬日观鸟 】" />

鸡形目 > 雉科 > 雉属
GALLIFORMES > Phasianidae > Phasianus colchicus

描述:雄鸟:体大(85厘米)、原引自中国的、为欧洲及北美洲所熟悉的雉种。雄鸟头部具黑色光泽,有显眼的耳羽簇,宽大的眼周裸皮鲜红色。有些亚种有白色颈圈。身体披金挂彩,满身点缀着发光羽毛,从墨绿色至铜色至金色;两翼灰色,尾长而尖,褐色并带黑色横纹。雌鸟形小(60厘米)而色暗淡,周身密布浅褐色斑纹。被赶时迅速起飞,飞行快,声音大。中国有19个地域型亚种,体羽细部差别甚大。东部诸亚种下背及腰浅灰绿色。亚种formosanus, kiangsuensis, torquatus, karpowi及pallasi具白色颈环;rotschildi, suehschanensis及elegans无颈环或仅有部分颈环;其他亚种均有不完整颈环。亚种 pallasi 及 elegans 胸绿而非紫。西部诸亚种翅上覆羽白色,下背及腰栗色,并具不完整的白色颈环。Shawii胸绿色,Mongolicus胸紫色。诸亚种翅上覆羽黄褐色,下背及腰皮黄色,白色颈环缺失或不明显。这些亚种中,tarimensis胸部紫红,余者胸部均为绿色。
虹膜-黄色;嘴-角质色;脚-略灰。
叫声:雄鸟的叫声为爆发性的噼啪两声,紧接着便用力鼓翼。
分布范围:西古北区的东南部、中亚、西伯利亚东南部、乌苏里流域、中国台湾等地、朝鲜、日本及北部湾。引种至欧洲、澳大利亚、新西兰、夏威夷及北美洲。
分布状况:广泛分布在有矮树的开阔地区。过去常见,如今局部地区已降至低水平。具诸多的地域型亚种分化 -- pallasi于黑龙江及内蒙古东北部;karpowi 于辽宁、吉林、河北东部及内蒙古东南部;torquatus于中国东部及东南部;kiangsuensis于陕西北部、内蒙古中部、山西及河北西部;decollatus于贵州、四川东部及湖北西部;rothschildi于云南东南部(蒙自);tatatsukasae于广西西南部;formosanus于台湾中部;elegans于中国西南;suehschanensis于西藏东北部、四川北部及青海东南部;strauchi于四川北部及东北部、陕西南部、甘肃中部及南部、青海东部;satscheuensis于青海北部及甘肃西北部;shawii于新疆西南部;tamirensis于新疆塔里木盆地及吐鲁番盆地;Mongolicus于新疆西北部;vlangalii于青海的柴达木盆地;sohokhensis于内蒙古西部的腾格里沙漠;alaschanicus于宁夏的贺兰山;edzinensis于内蒙古西部的 居延海。
习性:雄鸟单独或成小群活动,雌鸟与其雏鸟偶尔与其他鸟合群。栖于不同高度的开阔林地、灌木丛、半荒漠及农耕地。

 

 

[白腿]小隼 Pied Falconet

http://www.cnbird.org.cn/shouce/0506.jpg冬日观鸟 】" TITLE="【 冬日观鸟 】" />

鹳形目 > 隼科 > 小隼属
CICONIIFORMES > Falconidae > Microhierax melanoleucos

描述:体型微小(15厘米)的黑白色隼。上体黑色,最内侧次级飞羽具白色点斑。下体白色,脸侧及耳覆羽黑色,耳覆羽周围具白色线条或块斑。幼鸟脸散见红色。
虹膜-深褐;嘴-偏灰;脚-灰色。
叫声:高而生硬的哭叫声shiew及快速重复的kli-kli-kli-kli声。
分布范围:印度东北部、中国南方、印度支那北部。
分布状况:全球性近危(Collar et al., 1994)。不常见于中国有林覆盖的低地至海拔1500米的云南西部及南部、广西、广东、江西、福建、安徽南部和江苏南部。
习性:喜林缘或开阔原野,包括稻田,常立于无遮掩的树枝上。突然冲出捕食蜻蜓及其他昆虫,有时大胆袭击小鸟及其他猎物。在树洞营巢。

 

 

END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