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仲夏·野鸭湖 】

标签:
野鸭湖中杓鹬燕隼灰背伯劳白尾鹞戴胜飞羽瞬间行摄无疆越人好影 |
分类: 飞羽瞬间 |
■1 中杓鹬
那是个鸟的家园,即使在鸟荒季节也能觅得它们优美的踪影
那是个离京城最近的草原,周末人们可以在那里放松心情,自由驰骋.....
■2
■3 中杓鹬
中杓鹬 Whimbrel
http://www.cnbird.org.cn/shouce/0339.jpg仲夏·野鸭湖
鹳形目
> 丘鹬科 > 杓鹬属
CICONIIFORMES > Scolopacidae
> Numenius phaeopus
描述:体型偏小(43厘米)的杓鹬。眉纹色浅,具黑色顶纹,嘴长而下弯。似白腰杓鹬但体型小许多,嘴也相应短。较常见的亚种variegatus腰部偏褐,但一些个体腰及翼下为白色,与指名亚种相近。
虹膜-褐色;嘴-黑色;脚-蓝灰。
叫声:独特的高声平调哨音,如马嘶he-he-he-he-he-he-he
分布范围:繁殖于欧洲北部及亚洲;冬季南迁至东南亚、澳大利亚及新西兰。
分布状况:迁徙时常见于中国大部地区,尤其于华东及华南沿海几处河口地带。少数个体在台湾及广东越冬。
习性:喜沿海泥滩、河口潮间带、沿海草地、沼泽及多岩石海滩,通常结小至大群,常与其他涉禽混群。
■4 灰背伯劳
■5
■6
■7
■8 灰背伯劳
灰背伯劳 Grey-backed Shrike
http://www.cnbird.org.cn/shouce/0617.jpg仲夏·野鸭湖
雀形目
> 伯劳科 > 伯劳属
PASSERIFORMES > Laniidae
> Lanius tephronotus
描述:体型略大(25厘米)而尾长的伯劳。似棕背伯劳但区别在上体深灰色,仅腰及尾上覆羽具狭窄的棕色带。初级飞羽的白色斑块小或无。
虹膜-褐色;嘴-绿色;脚-绿色。
叫声:粗哑喘息叫声并模仿其他鸟的叫声。
分布范围:喜马拉雅山脉至中国的南部及西部;越冬至东南亚。
分布状况:在西藏及中国西部替代棕背伯劳,于华中两者有些重叠。地方性常见于喜马拉雅山脉高可至海拔4500米的灌丛、开阔地区及耕地。
■9 燕隼
■10 燕隼
燕隼 Eurasian Hobby
http://www.cnbird.org.cn/shouce/0512.jpg仲夏·野鸭湖
鹳形目
> 隼科 > 隼属
CICONIIFORMES > Falconidae
> Falco subbuteo
描述:体小(30厘米)黑白色隼。翼长,腿及臀棕色,上体深灰,胸乳白而具黑色纵纹。雌鸟体型比雄鸟大而多褐色,腿及尾下覆羽细纹较多。与猛隼的区别在胸偏白。
虹膜-褐色;嘴-灰色,蜡膜黄色;脚-黄色。
叫声:重复尖厉的叫声kick。
分布范围:非洲、古北界、喜马拉雅山脉、中国及缅甸;南迁越冬。
分布状况:地区性非罕见的留鸟及季候鸟。指名亚种繁殖于中国北方及西藏,越冬于西藏南部;streichi为繁殖鸟或夏候鸟,分布于中国北纬32°以南;有时在广东及台湾越冬。
习性:于飞行中捕捉昆虫及鸟类,飞行迅速,喜开阔地及有林地带,高可至海拔2000 米。
■11
■12 白尾鹞
白尾鹞 Northern Harrier
http://www.cnbird.org.cn/shouce/0478.jpg仲夏·野鸭湖
鹳形目
> 鹰科 > 鹞属
CICONIIFORMES > Accipitridae
> Circus cyaneus
描述:雄鸟:体型略大(50厘米)的灰色或褐色鹞。具显眼的白色腰部及黑色翼尖。体型比乌灰鹞大,比草原鹞也大且色彩较深。缺少乌灰鹞次级飞羽上的黑色横斑,黑色翼尖比草原鹞长。雌鸟褐色,与乌灰鹞的区别在领环色浅,头部色彩平淡且翼下覆羽无赤褐色横斑。与草原鹞的区别在深色的后翼缘延伸至翼尖,次级飞羽色浅,上胸具纵纹。幼鸟与草原鹞及乌灰鹞幼鸟的区别在两翼较短而宽,翼尖较圆钝。
虹膜-浅褐色;嘴-灰色;脚-黄色。
叫声:通常无声。
分布范围:繁殖于全北界;冬季南迁至北非、中国南方、东南亚及婆罗洲。
分布状况:甚常见的季候鸟。指名亚种繁殖于新疆西部喀什地区、河北及东北各?Gㄡ闶奔谥泄亩氩浚蕉谇嗪6俊⑽鞑囟喜考俺そ阅系厍?br>习性:喜开阔原野、草地及农耕地。飞行比草原鹞或乌灰鹞更显缓慢而沉重。
■13 雉鸡(雌)
雉鸡 Common Pheasant
http://www.cnbird.org.cn/shouce/0050.jpg仲夏·野鸭湖
鸡形目
> 雉科 > 雉属
GALLIFORMES > Phasianidae
> Phasianus colchicus
描述:雄鸟:体大(85厘米)、原引自中国的、为欧洲及北美洲所熟悉的雉种。雄鸟头部具黑色光泽,有显眼的耳羽簇,宽大的眼周裸皮鲜红色。有些亚种有白色颈圈。身体披金挂彩,满身点缀着发光羽毛,从墨绿色至铜色至金色;两翼灰色,尾长而尖,褐色并带黑色横纹。雌鸟形小(60厘米)而色暗淡,周身密布浅褐色斑纹。被赶时迅速起飞,飞行快,声音大。中国有19个地域型亚种,体羽细部差别甚大。东部诸亚种下背及腰浅灰绿色。亚种formosanus,
kiangsuensis, torquatus, karpowi及pallasi具白色颈环;rotschildi,
suehschanensis及elegans无颈环或仅有部分颈环;其他亚种均有不完整颈环。亚种 pallasi 及 elegans
胸绿而非紫。西部诸亚种翅上覆羽白色,下背及腰栗色,并具不完整的白色颈环。Shawii胸绿色,Mongolicus胸紫色。诸亚种翅上覆羽黄褐色,下背及腰皮黄色,白色颈环缺失或不明显。这些亚种中,tarimensis胸部紫红,余者胸部均为绿色。
虹膜-黄色;嘴-角质色;脚-略灰。
叫声:雄鸟的叫声为爆发性的噼啪两声,紧接着便用力鼓翼。
分布范围:西古北区的东南部、中亚、西伯利亚东南部、乌苏里流域、中国台湾等地、朝鲜、日本及北部湾。引种至欧洲、澳大利亚、新西兰、夏威夷及北美洲。
分布状况:广泛分布在有矮树的开阔地区。过去常见,如今局部地区已降至低水平。具诸多的地域型亚种分化 --
pallasi于黑龙江及内蒙古东北部;karpowi
于辽宁、吉林、河北东部及内蒙古东南部;torquatus于中国东部及东南部;kiangsuensis于陕西北部、内蒙古中部、山西及河北西部;decollatus于贵州、四川东部及湖北西部;rothschildi于云南东南部(蒙自);tatatsukasae于广西西南部;formosanus于台湾中部;elegans于中国西南;suehschanensis于西藏东北部、四川北部及青海东南部;strauchi于四川北部及东北部、陕西南部、甘肃中部及南部、青海东部;satscheuensis于青海北部及甘肃西北部;shawii于新疆西南部;tamirensis于新疆塔里木盆地及吐鲁番盆地;Mongolicus于新疆西北部;vlangalii于青海的柴达木盆地;sohokhensis于内蒙古西部的腾格里沙漠;alaschanicus于宁夏的贺兰山;edzinensis于内蒙古西部的居延海。
习性:雄鸟单独或成小群活动,雌鸟与其雏鸟偶尔与其他鸟合群。栖于不同高度的开阔林地、灌木丛、半荒漠及农耕地。
■14 戴胜
戴胜 Eurasian Hoopoe
http://www.cnbird.org.cn/shouce/0163.jpg仲夏·野鸭湖
戴胜目
> 戴胜科 > 戴胜属
UPUPIFORMES > Upupidae
> Upupa epops
描述:不会错识的中等体型(30厘米)、色彩鲜明的鸟类。具长而尖黑的耸立型粉棕色丝状冠羽。头、上背、肩及下体粉棕,两翼及尾具黑白相间的条纹。嘴长且下弯。指名亚种冠羽黑色,羽尖下具次端白色斑。
虹膜-褐色;嘴-黑色;脚-黑色。
叫声:低柔的单音调hoop-hoop hoop,同时作上下点头的演示。繁殖季节雄鸟偶有银铃般悦耳叫声。
分布范围:非洲、欧亚大陆、印度支那。
分布状况:常见留鸟和候鸟。在中国绝大部地区有分布,高可至海拔3000米。指名亚种为候鸟,可能繁殖于新疆西部;longirostris为云南南部、广西及海南岛的留鸟;saturata繁殖于中国其余地区及新疆南部,北方鸟冬季南下至长江以南越冬,偶见于台湾。
习性:性活泼,喜开阔潮湿地面,长长的嘴在地面翻动寻找食物。有警情时冠羽立起,起飞后松懈下来。
注:非洲类群有时被视为独立种。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