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 东方大苇莺·小PT及其他 】

(2011-07-20 22:25:07)
标签:

东方大苇莺

小pt、黑水鸡

黄苇鳽

摄影

原创

行摄无疆

越人好影

飞羽瞬间

分类: 飞羽瞬间

【 <wbr>东方大苇莺·小PT及其他 <wbr>】

■1,东方大苇莺

 

近期拍的一组鸟,主要是期待已久的东方大苇莺,以及小PT、黑水鸡和黄苇鳽等......

 

【 <wbr>东方大苇莺·小PT及其他 <wbr>】

■2,小PT.

描述:体小(27厘米)而矮扁的深色。繁殖羽:喉及前颈偏红,头顶及颈背深灰褐,上体褐色,下体偏灰,具明显黄色嘴斑。非繁殖羽:上体灰褐,下体白。
虹膜-黄色;嘴-黑色;脚-蓝灰,趾尖浅色。
叫声:重复的高音吱叫声ke-ke-ke-ke,求偶期间相互追逐时常发此声。
分布范围:非洲、欧亚大陆、印度、中国、日本、东南亚、菲律宾、印度尼西亚至新几内亚北部。
分布状况:留鸟及部分候鸟,分布于中国各地包括台湾及海南岛。亚种capensis为留鸟见于中国西北部,philippensis见于台湾,poggei见于中国其余地方。偶尔上至海拔2000米。
习性:喜在清水及有丰富水生生物的湖泊、沼泽及涨过水的稻田。通常单独或成分散小群活动。繁殖期在水上相互追逐并发出叫声。

 

【 <wbr>东方大苇莺·小PT及其他 <wbr>】

■3

 

【 <wbr>东方大苇莺·小PT及其他 <wbr>】

■4

 

【 <wbr>东方大苇莺·小PT及其他 <wbr>】

■5,东方大苇莺

描述:体型略大(19厘米)的褐色苇莺。具显著的皮黄色眉纹。野外与噪大苇莺的区别为嘴较钝较短且粗,尾较短且尾端色浅,下体色重且胸具深色纵纹;拿在手上时其区别为外侧初级飞羽(第九枚)比第六枚长,嘴裂偏粉色而非黄色。与异域分布的大苇莺的区别在体型较小,初级飞羽的凸出较短而胸侧多纵纹。
虹膜-褐色;嘴-上嘴褐色,下嘴偏粉;脚-灰色。
叫声:冬季仅间歇性地发出沙哑似喘息的单音chack。
分布范围:繁殖于东亚;冬季迁徙至印度、东南亚、菲律宾及印度尼西亚,偶尔远及新几内亚及澳大利亚。
分布状况:繁殖于由新疆北部和东部至华中、华东及东南。迁徙时见于华南省份及台湾。
习性:喜芦苇地、稻田、沼泽及低地次生灌丛。

 

【 <wbr>东方大苇莺·小PT及其他 <wbr>】

■6

 

【 <wbr>东方大苇莺·小PT及其他 <wbr>】

■7

 

【 <wbr>东方大苇莺·小PT及其他 <wbr>】

■8

 

【 <wbr>东方大苇莺·小PT及其他 <wbr>】

■9

 

【 <wbr>东方大苇莺·小PT及其他 <wbr>】

■10

 

【 <wbr>东方大苇莺·小PT及其他 <wbr>】

■11.黑水鸡

描述:中等体型(31厘米),黑白色,额甲亮红,嘴短。体羽全青黑色,仅两胁有白色细纹而成的线条以及尾下有两块白斑,尾上翘时此白斑尽显。
虹膜-红色;嘴-暗绿色,嘴基红色;脚-绿色。
叫声:响而粗的嘎嘎作叫pruruk-pruuk-pruuk。
分布范围:除澳大利亚及大洋洲外,几乎遍及全世界。冬季北方鸟南迁越冬。
分布状况:亚种indica繁殖于新疆西部,包括天山;指名亚种繁殖于华东、华南、西南、海南岛、台湾及西藏东南部的中国大部地区。越冬在北纬32°以南。
习性:多见于湖泊、池塘及运河。栖水性强,常在水中慢慢游动,边在水面浮游植物间翻拣找食。也取食于开阔草地。于陆地或水中尾不停上翘。不善飞,起飞前先在水上助跑很长一段距离。

 

【 <wbr>东方大苇莺·小PT及其他 <wbr>】

■12

 

【 <wbr>东方大苇莺·小PT及其他 <wbr>】

■13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