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声杜鹃·大斑啄木鸟&褐柳莺 】

标签:
四声杜鹃大斑啄木鸟褐柳莺天坛摄影原创行摄无疆越人好影旅游 |
分类: 飞羽瞬间 |
■1 四声杜鹃。
端午节下午,在天坛收获了三个新鸟种:四声杜鹃、大斑啄木鸟、褐柳莺。此外还拍了几张珠项斑鸠、灰喜鹊和喜鹊。
■2
■3 四声杜鹃
描述:中等体型(30厘米)的偏灰色杜鹃。似大杜鹃,区别在于尾灰并具黑色次端斑,且虹膜较暗,灰色头部与深灰色的背部成对比。雌鸟较雄鸟多褐色。亚成鸟头及上背具偏白的皮黄色鳞状斑纹。
虹膜-红褐;眼圈-黄色;嘴-上嘴黑色,下嘴偏绿;脚-黄色。
叫声:响亮清晰的四声哨音'one more bottle',不断重复,第四声较低,常在晚上叫。
分布范围:东亚、东南亚、菲律宾、婆罗洲、苏门答腊并附近岛屿及爪哇西部。
分布状况:指名亚种为海拔1000米以下低地林的常见夏季繁殖鸟。见于中国东北至西南及东南。在海南岛为留鸟。
习性:通常栖于森林及次生林上层。常只闻其声不见其鸟。
■4 大斑啄木鸟
描述:体型中等(24厘米)的常见型黑相间的啄木鸟。雄鸟枕部具狭窄红色带而雌鸟无。两性臀部均为红色,但带黑色纵纹的近白色胸部上无红色或橙红色,以此有别于相近的赤胸啄木鸟及棕腹啄木鸟。
虹膜-近红;嘴-灰色;脚-灰色。
叫声:錾木声响亮,并有刺耳尖叫声。
分布范围:欧亚大陆的温带林区,印度东北部,缅甸西部、北部及东部,印度支那北部。
分布状况:在中国为分布最广泛的啄木鸟。见于整个温带林区、农作区及城市园林。共记述有九个亚种:tianshanicus于中国西北;brevirostis繁殖于中国东北的大兴安岭,越冬于小兴安岭及东北平原;wulashanicus于宁夏的贺兰山和乌拉山及陕西北部;japonicus于辽宁、吉林及内蒙古东部;cabanisi于华北东部;beicki于华中北部,stresemanni于中南及西南;mandarinus于华南及东南;hainanus于海南岛。
习性:典型的本属特性,錾树洞营巢,吃食昆虫及树皮下的蛴螬。
■5
■6 褐柳莺
描述:中等体型(11厘米)的单一褐色柳莺。外形甚显紧凑而墩圆,两翼短圆,尾圆而略凹。下体乳白,胸及两胁沾黄褐。上体灰褐,飞羽有橄榄绿色的翼缘。嘴细小,腿细长。指名亚种眉纹沾栗褐,脸颊无皮黄,上体褐色较重。与巨嘴柳莺易混淆,不同处在于嘴纤细且色深;腿较细;眉纹较窄而短(指名亚种眉纹后端棕色);眼先上部的眉纹有深褐色边且眉纹将眼和嘴隔开;腰部无橄榄绿色渲染。
虹膜-褐色;嘴-上嘴色深,下嘴偏黄;脚-偏褐。
叫声:鸣声为一连串响亮单调的清晰哨音,以一颤音结尾。似巨嘴柳莺但鸣声较慢。叫声为尖厉的chett…chett似击石头之声。
分布范围:繁殖于亚洲北部、西伯利亚、蒙古北部、中国北部及东部,冬季迁徙至中国南方、东南亚、印度支那及喜马拉雅山麓。
分布状况:指名亚种繁殖于中国东北及中北部;越冬在中国南方、海南岛及台湾。亚种weigoldi繁殖于青海南部、西藏东部及四川西北部,越冬于云南及西藏东南部。两亚种尤其在迁徙时均为常见。
习性:隐匿于沿溪流、沼泽周围及森林中潮湿灌丛的浓密低植被之下,高可上至海拔4000米。翘尾并轻弹尾及两翼。
■7
■8 珠项斑鸠
描述:人们所熟悉的中等体型(30厘米)的粉褐色斑鸠。尾略显长,外侧尾羽前端的白色甚宽,飞羽较体羽色深。明显特征为颈侧满是白点的黑色块斑。
虹膜-橘黄;嘴-黑色;脚-红色。
叫声:轻柔悦耳的 ter-kuk-kurr 反复重复,最后一音为加重。
分布范围:常见并广布于东南亚;经小巽他群岛引种其他各地远及澳大利亚。
分布状况:常见留鸟,见于华中、西南、华南及华东各地开阔的低地及村庄。亚种tigrina于云南西南部的怒江以西;vacillans于云南其余地区及四川南部;hainana于海南岛;formosana于台湾;指名亚种见于其分布区域内的其他地区。
习性:珠颈斑鸠与人类共生,栖于村庄周围及稻田,地面取食,常成对立于开阔路面。受干扰后缓缓振翅,贴地而飞。
■9
■10 灰喜鹊
描述:体小(35厘米)而细长的灰色喜鹊。顶冠、耳羽及后枕黑色,两翼天蓝色,尾长并呈蓝色。
虹膜-褐色;嘴-黑色;脚-黑色。
叫声:叫声为粗哑高声的zhruee或清晰的kwee声。
分布范围:东北亚、中国、日本及伊比利亚半岛(可能为引种)。
分布状况:常见且广泛分布于中国华东及东北。引种至香港,但数量在下降,可能现已绝迹。指名亚种越冬于中国东北的极北部;pallescens为留鸟于小兴安岭;stegmanni于东北的大兴安岭及长白山;interposita为华北东部的留鸟;swinhoei
于长江流域下游上至甘肃南部;kansuensis于青海南部至甘肃西北部。
习性:性吵嚷,结群栖于开阔松林及阔叶林、公园甚至城镇。飞行时振翼快,作长距离的无声滑翔。在树上、地面及树干上取食,食物为果实、昆虫。
■11 喜鹊
描述:体略小(45厘米)的鹊。具黑色的长尾,两翼及尾黑色并具蓝色辉光。
虹膜-褐色;嘴-黑色;脚-黑色。
叫声:叫声为响亮粗哑的嘎嘎声。
分布范围:欧亚大陆、北非、加拿大西部及美国加利福尼亚州西部。
分布状况:此鸟在中国分布广泛而常见,被认为能带来好运气而通常免遭捕杀。亚种bactriana分布于新疆北部和西部以及西藏的西北部;bottanensis于西藏南部、东南部及东部至四川西部和青海;leucoptera在内蒙古东北部呼伦池地区;sericea见于中国其他地区,包括台湾及海南岛。
习性:适应性强,中国北方的农田或香港的摩天大厦均可为家。多从地面取食,几乎什么都吃。结小群活动。巢为胡乱堆搭的拱圆形树棍,经年不变。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