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宏村画里乡村黄山行摄无疆越人好影摄影原创旅游 |
分类: 华夏掠影 |
时间:2010年08月10日下午,酷热 地点:安徽黄山黟县宏村 摄影:越人
想象中的宏村,应该飘着江南绵绵细雨,有成片黄灿灿的油菜花映衬。而真实地走进宏村,却是在烈日炎炎的盛夏。携一身淋漓大汗,欣赏画一般的魅力乡村,从石板街巷、大户人家、书院祠堂感受徽文化,别有一番情趣......
2,掩映的绿树、水影中的画里乡村
3,在如画的美景中垂钓,钓的不是鱼,是情趣。
4,进入宏村,要先经过一条长长的石堤和精致的石桥
5,沿着石堤,渐入画中,阵阵荷香迎面飘来
6,宏村的水系巧夺天工,来自黄山余脉的山泉,经人工渠湖遍及全村。途中的半圆形水池为蓄水池,起到过滤的作用,与石堤形成弓箭之势。
7,渠水从家家户户门前潺潺流过
8,弄堂里不时飘来徽菜小吃的香味
9,村里祖上传下来的规矩,中午以前渠水用于洗菜,下午洗衣,晚上可以洗马桶。
10,深深的弄堂
11,宏村呈牛型,位于牛肚部位是一个内湖
12,湖中游弋着四只白鹅,据说是宏村的形象大使
13,湖边有书院和许多大户人家,粉墙、黛瓦、马头墙......处处彰显着曾经辉煌的徽派文化。
14
15
16,充满人生、处世哲理的楹联,还有各种木雕、砖雕......无不透射徽文化的精髓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来宏村观光的游客越来越多,村民们开设了不少家庭旅店
26,经营一些特色商品。生活日渐富裕起来。宏村不是一次走马观花可以体会的,正如朋友说的,黄山可以上一次,宏村要游多回。
完
COPY:
宏村位于安徽省黟县东北部,始建于南宋绍熙年间(公元1131年),至今800余年。它背倚黄山余脉,云蒸霞蔚,恰似山水长卷,融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为一体,被誉为“中国画里的乡村”。2000年11月30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了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宏村是中国古代依据仿生学建造的,具有独特造型的“牛型村落”——“山为牛头树为角,桥为四蹄屋为身”。始祖汪九是唐初越国公汪华的后裔。村子始建于宋代,数百户粉墙青瓦、鳞次栉比的古民居群,特别是精雕细镂、飞金重彩的承志堂、敬修堂;气度恢宏、古朴宽敞的东贤堂、三立堂;森严的叙仁堂、上元厅等祠堂和南湖书院;巷门幽深,青石街道旁古朴的观店铺……,同平滑似镜的月沼和碧波荡漾的南湖,雷岗上参天古木、民居庭院中的百年牡丹与探过墙头的青藤石木,构成一个完美的艺术整体。真可谓是步步入景,处处堪画,同时也反映着悠久历史所留下的广博深邃的文化底蕴。至清代宏村已是“烟火千家,栋宇鳞次,森然一大都会矣”。
全村现保存完好的明清古民居有140余幢。宏村是中国古代依据仿生学建造的,整个村落呈“牛”型结构布局——“山为牛头树为角,桥为四蹄屋为身”,被誉为当今世界历史文化遗产的一大奇迹。那巍峨苍翠的雷岗当为牛首,参天古木是牛角,由东而西错落有致的民居群宛如宠大的牛躯。以村西北一溪凿圳绕屋过户,九曲十弯的水渠,聚村中天然泉水汇合蓄成一口斗月形的池塘,形如牛肠和牛胃。水渠最后注入村南的湖泊,鹆称牛肚。人们又在绕村溪河上先后架起了四座桥梁,作为牛腿。历经数年,一幅牛的图腾跃然而出。这种别出心裁的科学的村落水系设计,不仅为村民生产、生活用水提供了方便,更创造了一种“浣汲何妨汐路远,家家门前有清泉”的良好环境。宏村依山伴水而建,村后以青山为屏障,地势高爽,可挡北面来风,既无山洪暴发冲击之危机,又有仰视山色泉声之乐。八九百年前的建村者便有先建水系后依水系而建村的前瞻,所以使它有了水一样的灵性,这也正是它比其他徽派建筑的村落更具魅力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