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如何满足保护孩子的好奇心

(2012-05-17 15:07:02)
标签:

育儿

满足

好奇心

教育

早教

帮助

分类: 幼儿早教

如何满足保护孩子的好奇心

     彤彤是个好奇心很强的孩子,随着年龄的增长,行动能力的增强。好奇心似乎就成为了让人头疼的事情,许多时候,我们尽量保护这样的好奇心,尽量不打扰或干预。但是事实,孩子的好奇心的确会和家长发生很多冲突和矛盾,简单的阻止往往是大哭大闹一番,却很难一劳永逸的避免彤彤下次好奇心的萌发。和彤彤的接触中,巧巧感觉很多时候与其阻止不如满足,只是满足需要一些技巧,比如帮助她自然的体会结果,或是给出更好的建议。站在孩子的对立面想要达到教育的目的很难,与孩子共同经历和体会反而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说几个最近发生的小故事:

 

一、让孩子学会用结果约束自己。

    和彤彤一起去大姨家,彤彤对大姨家的饮水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眼看小家伙对放水跃跃欲试,拦是拦不住了。于是问彤彤:“彤彤,是不是很想玩饮水机?”彤彤点头:“嗯”“好,彤彤答应妈妈一个事情,彤彤就可以玩?”“好”彤彤不假思索的同意。我继续说:“因为饮水机的水是大姨辛辛苦苦挣钱买来喝的,所以不能够浪费,如果彤彤想玩,咱们每次倒一杯水,必须把倒出的水全部喝完,才可以继续玩?彤彤同意吗?”“好吧”彤彤连连点头同意,“好,如果不能把水喝完,就不能继续玩饮水机,好吗?”“好的”彤彤痛快的答应道。于是,我拿来一个大杯子给彤彤,彤彤拿到杯子马上开始倒水,很快倒了满满一杯。我问彤彤:“彤彤,这个水应该怎么办?”“我喝了”彤彤回答我。然后,彤彤坐在饮水机旁的小椅子上,认认真真的开始喝水。水真的是很多,彤彤很努力的喝,大约几分钟过去了,彤彤面带难色的问我:“妈妈,我怎么才可以喝完呀?”我回答:“彤彤,努力喝就可以喝完了,不着急,慢慢喝,总会喝完的。”彤彤点点头,我说:“那,彤彤需要妈妈看着喝,还是自己自觉喝呢?”彤彤马上来了精神,说:“妈妈,你别看着我,你去吧,我自己喝。”我马上渲染的说:“彤彤真是个自觉的孩子,妈妈一会儿等你喝完的好消息,彤彤喝完一定要告诉妈妈啊。”“好”彤彤回答我。留下认认真真喝水的彤彤,我自顾自的忙自己的事情去了。大约5分钟,彤彤兴奋的大叫:“妈妈,快来看!”我马上愉快的跑过去,看见彤彤举着个空杯子,无比兴奋的给我看。我也夸张的回应彤彤:“彤彤真是太棒了,是个说到做到的好孩子,而且,还可以自觉把水喝完,不用妈妈管……”抱着彤彤罗罗嗦嗦的把自己能想到的彤彤表现不错的地方都说了一遍。我的表扬给彤彤带来了莫大的鼓励,彤彤突然就士气高涨,信心十足的对我说:“妈妈,我再来一杯。”如何满足保护孩子的好奇心汗,从心里真的想拒绝,这丫头喝这么多水也不怕尿炕?但却没有找到拒绝的理由。于是只好继续同意。还好,彤彤有自知之明,这次只倒了半杯水。然后,又要求我离开,自己一个人认认真真的喝水。终于喝完了,如同上次喝完一样,又是欢喜和表扬。然后,彤彤小朋友很认真的告诉我:“妈妈,我不玩了,喝不了了。”如何满足保护孩子的好奇心

    孩子之所以容易在这个年龄犯错,很多时候是因为她们无法预见事情的结果,我们需要的是引导孩子行动的方向,提前告诉孩子可能的结果,尽可能为孩子创造安全或是愉快体验结果的条件,鼓励孩子勇敢承受结果给自己带来的不悦。很多时候,孩子学会用结果约束自己总比家长用语言和行动约束有效,而且,效果会更长远。

 

二、细心观察发现不善表达的孩子真正的潜台词,给孩子一个好的建议。

    某天,彤彤翻出一个yoyo球,拿着绳子的一头就往凉台跑。眼看彤彤就要把yoyo球扔到楼下去,我上去拦着,告诉彤彤万一拿不住,有可能砸到人,这是很危险的事情。彤彤马上回答我:“妈妈,我使劲拿着,不松手。”这个孩子已经学会了如何反驳我,我一时语塞。总不能说:妈妈不相信你可以拿得住吧。于是,彤彤要玩,我坚决不同意。把彤彤带得了房间里,把yoyo球的绳子缠好,告诉彤彤yoyo球只能在房间里玩。当彤彤把绳子松开的一刻,我才恍然大悟,原来是yoyo球的绳子太长了,彤彤个子不够高yoyo球直接砸到了地上没法玩。于是问彤彤:“彤彤,是不是因为yoyo球荡不起来,才想到去凉台的?”彤彤委屈的点头。于是告诉彤彤,妈妈有好办法,可以让YOYO球在房间里也能荡起来。找来了梯子,让彤彤爬到梯子上。站在梯子上玩YOYO球的彤彤显得满足而愉快,再也没有要求去凉台上玩yoyo球。

      3岁大的孩子,看起来已经能够整句的表达自己,却其实还有很多表达自己的障碍,孩子对身边事物了解有限,但却学会了用自己有限的知识试着去设法解决问题,这就难免会发生很多让人意想不到的错误。很多时候,我们只看见了孩子要做什么,却很少问自己:“孩子为什么要这么做?”于是,我们一门心思的专注于“堵”,让孩子除了放弃没有任何选择。孩子专注的是:我怎么做才能达到目的;大人专注的是:孩子怎么不做才可以不出问题。“做”与“不做”成为了一对很难解决的矛盾。和彤彤的这个故事教育了我,很多时候这样类似于专制的教育办法,不论我们的教育理由多么正确,都很难让孩子认可或接受。对于孩子的好奇心,与其简单的“堵”,不如想办法“疏”,面对孩子的行为多问:“孩子为什么要这么做?”,发现孩子行为背后的潜台词,帮助孩子提出更好的建议才是最好的选择。

 

     好奇心是孩子最美好的天性之一,在好奇心背后充满了无限想象力,好奇心也是孩子学习最好的动力,它驱使孩子在不断探索和实践中完善自己。作为家长的我们,面对孩子的好奇心,需要的是帮助而不是阻止,需要的是细心而不是抵触。对立而行的教育只可能让孩子止步不前,唯有和孩子站在一个方向前进,才可以把路走得更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