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岁11个月还差几天,彤彤突然就学会了骑车,就如同她从爬到走,仅用了三天一样,瞬间完成了从半轮到全轮的蜕变,看着小家伙在小区内飞驰,做妈妈的我蓦然有些感动的情绪,难以言表。
前几天,给她穿上了件带小翅膀的小T恤,彤彤很认真的告诉我:“妈妈,我不能飞的很高,也不能飞得很远,但是,我可以飞得很快。”然后,骑上自行车如剑般飞驰出去。看着女儿的背影,心里默念:女儿,妈妈希望你快乐,因此,不期待你飞得很高,也不期待你飞得很快!但如果有一天,你飞得很远,一定要记得妈妈的牵挂就在你身边。
==================================================================================================
没有彤彤前,很认同孩子摔倒了要让他自己爬起来的说法,似乎也听说过很多妈妈告诉我,孩子摔倒了要让他自己爬起来,认为这样做有助于培养一个坚强、勇敢、独立意识的孩子。随着对过度干预的认识,更加不认可孩子摔倒还没有如何,家长就大惊失色的跑上去搀扶。彤彤会爬开始,经常会出现一些磕磕碰碰,我一般会先看彤彤的表现,如果疼痛的大哭,说明的确是很疼,我会马上抱起她安慰一番,如果她没有哭并且如没事儿人一般,我则会看着她自己爬起来。时常嘴里会说着:“没事儿,彤彤起来吧。”很多时候,我就是顺嘴说,却从没意识到这句话有什么问题。
前几天,彤彤在我身边玩,玩得高兴的她无意间用手指戳到了我眼睛,疼得我瞬间就满眼泪光,“哎呀”我大叫一声,听到我的叫声,彤彤马上用手摸了我的头一下,说:“妈妈,没事儿。”然后,继续干她的事情。这种感觉很干,我心里很是不舒服,但,当我刚要找彤彤理论的时候,突然意识到,怎么听到那句“没事儿”那么耳熟呢?然后,恍然大悟,每次彤彤摔倒或磕碰时,这句话从我嘴里说出过多少遍,我都有些数不清楚了。现在,当彤彤对我说的时候,我却感觉如此的不顺耳。疼的是我,有没有事情,也应该是我来说吧,怎么,彤彤就直接断定了我没事儿了呢?想一想,这能怪谁呢?要怪就怪自己,孩子是家长的影子,这句话一点也没有错。
昨天,去绘本馆给彤彤借书,进去时绘本馆里有4、5个孩子在大人的陪同下一起玩儿,孩子的年龄差距不多,都在1-4岁之间,大约半个小时时间里,巧巧耳边不断听到有家长在用:“没事儿”安慰孩子,有的是因为孩子摔倒了,有的是因为孩子互相抢玩具。不禁感悟,看来,“没事儿”这句话似乎是很多家长的口头禅。只是,在妈妈们说“没事儿”前,很少有人问过孩子真正的感受。
随手在绘本馆翻到一本书《好疼呀,好疼呀》,突然眼前一亮。

书的内容很简单,没有太多的字句,一块石头,把小青蛙,小猪,小狗,小猫……小男孩绊倒了,他们都坐在地上大哭,边哭边喊:“好疼呀,好疼呀。”然后,她们的妈妈循声跑来,嘴里说着:“哎呀哎呀,摔倒了,很疼很疼吧?”然后,抱着孩子用一只手做一个抓扔的动作说:“疼疼,疼疼,飞走喽~~”
孩子从因为疼痛而哭泣到因为有了妈妈的呵护而欢笑的过程,也让我体会到,孩子在面对挫折和痛苦时,父母需要在适当的时候,敞开怀抱,给宝宝温暖,一个坚强的孩子需要的是父母更多的爱,而不是冷漠。
回头来看看我常说的“没事儿”口头禅,我想我应该注意别总是顺口使用,把判断是否有事儿的权力交给彤彤。我仍然会在她难过的时候抱抱她,也一样会在她没有向我提出帮助的时候选择旁观。但,绝对不会再主动说:“没事儿”。现在想想,用“没事儿”来安慰人的做法,实在是可笑又荒唐,不但没有培养勇敢,反而是在鼓励冷漠。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