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想到了最近和彤彤玩分享游戏时,彤彤表现出对分享递进式的认识过程,记录在这样,对我也有很大的收获。
一个小青蛙的玩具引发一连串的故事,故事开始了……
第一步、可以有机会得到更多的玩具,开始愿意尝试分享。
【故事】
彤彤要求我和她玩游戏,我说:“有一天,彤彤拿着自己的小青蛙下楼玩,遇见了小豆豆,小豆豆说,彤彤,彤彤,你可以把小青蛙给我玩玩吗?彤彤说……”我停下来,等待彤彤的回答。彤彤大声并坚决的说:“不行,这是我的。”我面不露色的继续说:“这样啊,彤彤的东西彤彤做主,那就算了吧,小豆豆走了。然后,第二天,小豆豆手里拿了一个特别漂亮的洋娃娃,彤彤特别喜欢,于是,彤彤对小豆豆说:豆豆,豆豆,你可以把你的洋娃娃借给我玩玩嘛?豆豆说……”“好吧”彤彤边点头,边当自己是豆豆,装出非常同意的样子。我马上说:“不行,豆豆说,彤彤昨天的小青蛙都不愿意让我玩,我的洋娃娃也不愿意让彤彤玩。”然后我看着彤彤,彤彤显得有些局促和失望,我继续说:“豆豆的东西,豆豆做主,彤彤就不要玩洋娃娃了吧。”彤彤想了一会,突然对我说:“妈妈,我给豆豆小青蛙玩。”边说边把手里的小青蛙玩具往我手里塞。我心里暗笑,这小家伙自己这么快就得出了分享的经验。要让她有个小教训,于是没有拿彤彤的小青蛙,继续说:“下次吧,这次算了,豆豆不愿意。”彤彤点点头。然后,我继续说:“第三天,彤彤又拿着小青蛙碰见了豆豆,豆豆对彤彤说:彤彤,彤彤,我想玩你的小青蛙,可以给我玩玩吗?”“好吧,”彤彤好像终于等到了机会,马上把小青蛙迅速塞入了我的手里。我做出非常高兴的样子,大声说:“啊,谢谢彤彤给我小青蛙,以后我有漂亮好玩的玩具也给你玩,好不好。咱们还可以一起玩。”“好”彤彤小脑袋不住的点头。然后,我继续:“第四天,豆豆小朋友手里拿着一个特别漂亮的娃娃,彤彤说:豆豆,豆豆,可以把玩具给我玩玩吗?豆豆说:好啊,彤彤昨天给我小青蛙,这个洋娃娃我也给你玩,你拿去吧。”听到这句话,彤彤非常高兴,飞快的跑过来从我手里拿过来洋娃娃。高兴的手舞足蹈。
【思考】
分享最初的愿望应该是出于希望交换到更多的东西,孩子从中可以最直接的体会到分享带来的好处和乐趣,由此产生分享的原动力。引导孩子分享,应该从孩子可以理解的角度出发,对于孩子来说分享不是什么崇高的美德,而是,可以通过行为给自己带来更多快乐的事情,因此,教育孩子分享最没有作用的方式就是说教,相反,最有作用的方式就是让孩子实际感受到好处。
第二步、分享要建立在尊重的基础上,如果我不愿意可以不分享,别的小朋友也可以不分享给我,这个很正常。
【故事】
一天,彤彤要求:“妈妈,给我讲CO汁果汁(我家的两只狗)叼小青蛙那个故事吧。”记得昨天我和彤彤讲这个故事,最终达到了让彤彤同意分享玩具的目的,于是,我本以为今天可以照葫芦画瓢的延续昨天的教育成果。“有一天,彤彤带着小青蛙玩具下楼玩,碰见CO汁果汁了,CO汁果汁说:彤彤可以把你的小青蛙给我玩玩吗?”只见彤彤小眼珠一转,既不说“不行”也不说“同意”慢慢悠悠的说:“我就跑了,跑喜洋洋(小区门口的摇摇椅)哪儿去了”我很惊讶,这小家伙什么时候学会迂回拒绝别人的要求了?不甘心!心想:你跑,那我就追,看你怎么办?继续问:“CO汁果汁就追到喜洋洋哪儿问彤彤:彤彤,可以把你的小青蛙给我玩玩吗?”“我就跑了,我就回家了”小家伙边说边笑,我又继续问:“CO汁果汁就追回家问彤彤,彤彤可以把小青蛙给我玩玩吗?”“我就吃奶奶了。”彤彤说,我继续问:“吃完奶后可以给CO汁果汁小青蛙吗?”“我就睡觉了,睡着了。”我摆出打破砂锅问到底的架势:“睡醒了可以给CO汁果汁玩小青蛙吗?”然后,只见彤彤小手一抬,按在嘴上说了一句:“我就吃了,我给小青蛙吃肚子里了。”面对穷追不舍的CO汁果汁终于想出来吃进肚子里的绝招。然后,当我不紧不慢的说:“第二天,CO汁果汁带来一个特别漂亮的娃娃下楼玩,彤彤特别喜欢,彤彤问CO汁果汁要娃娃玩,彤彤,你说CO汁果汁应该怎么说啊?”彤彤很认真的告诉我:“CO汁果汁说:你昨天把小青蛙吃肚子里了,不给你娃娃玩。”“那你怎么办?”洋洋得意的我以为彤彤会反省自己的错误,但人家却告诉我五个字:“那就算了吧。”
【思考】
笑小家伙小小年纪如此小心思的同时,我倒是也释然了,分享不能强求,彤彤可以选择不把自己的东西分享给别人,就像,她自己选择接受别人不愿意分享玩具给她的事实一样,都是很正常的事情。一个没有明确归属感的孩子,是不会懂得尊重别人东西所有权的。由此看来,孩子是否愿意分享并不是最关键的,关键在于孩子是否懂得尊重他人的意愿、在分享中自己衡量给予的得与失,得出自己觉得合理的判断,不能用简单的对与错去衡量孩子分享与不分享的行为,孩子在第一步了解了分享的好处的情况下,仍然坚持选择放弃既得利益,坚持不分享一定有自己的原因,我们也要尊重孩子的选择。
第三步、分享得到的精神财富更重要,那就是友谊。如果我分享,就会有更多的小朋友和我一起玩,因此,我愿意分享。
【故事】
还是这个故事,每天讲,每天都有不同的收获
昨天,彤彤又要求我给她讲小青蛙的故事,当彤彤再次表示不同意给小朋友玩具玩的时候,我告诉彤彤:“小豆豆很生气,豆豆说:你不给我小青蛙玩,我就不和你玩了。然后,第二天,豆豆带着小娃娃去和洋洋玩。”彤彤在旁边大叫:“豆豆和彤彤玩。”我说:“豆豆说:彤彤不给我玩具玩,我不和彤彤玩,我去和洋洋玩,我和洋洋分享玩具。”“给给给……”彤彤边说边把假装把玩具塞进我的手里。“好吧,彤彤要是愿意和我分享玩具,我就和彤彤是好朋友,以后我们就一起玩吧。”我假装豆豆高兴的说,彤彤听了也非常高兴的说:“好吧,好吧。”
【思考】
彤彤2岁2个月才开始慢慢的懂得和小朋友玩耍,慢慢理解了除了物质上的满足,精神上的伙伴也是相当重要的。孩子思维慢慢成熟,开始在与伙伴玩耍中学习社交的规则,懂得分享是获得友谊的一种方式,就意味着孩子真正开始愿意学习分享了,这应该是孩子思维发育的自然过程。所以,作为家长不要急于教育孩子分享,陪伴让孩子的成长中适度引导、顺其自然才是最正确的选择。
彤彤开始喜欢和小朋友玩的微博
=================================================================================================
昨天带彤彤下楼玩,一直自娱自乐状态的彤彤,一反常态的追着一群5、6岁的小哥哥满院子跑,大笑大叫兴奋不已。突然意识到彤彤真的长大了,她的世界里不再仅仅有我和爸爸,开始要有自己的朋友了。想到这里我倒是有些彷徨,不知道我可以帮什么忙,或许我是多虑了,彤彤根本不需要我,自己去体会足以。
2011-07-01
==================================================================================================
三段小故事,没有任何说教的内容,彤彤却可以通过自己对事物的判断,领悟分享的意义和乐趣,也让我领悟到孩子学习分享是一个自然而然的过程,作为家长的我们需要的是耐心、等待和适度的引导,这就足够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