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育儿博客推荐第42篇

彤彤出生第一天,3155克
宝宝刚出生,家庭一下子就变得非常混乱,一个大宝贝的威力到底有多大,同事说的话非常有道理:“有多少人,用多少人。”整个月子生活似乎是忙忙碌碌中度过的,在我的脑子里留下的记忆好像都是孩子的哭声和大人忙碌的脚步,现在回想大家都忙些什么,似乎都已经想不清楚了。

出生第三天,皱皱巴巴的小手
出了月子,仍然是这个宝宝,大家都淡定了许多,日子的记忆变得恬静、温馨、自在甚至有些闲散。现在想想很感谢我当时请的月嫂寇姐,从她那里学到了许多新生儿的育儿经。帮助宝宝很快的适应了妈妈肚子外面的生活环境,也为孩子健康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第一次与女儿的对视让我终生难忘

是的,你是个爱笑的孩子,
在生命开始的第四天,你用那个灿烂的微笑证明了这一切。
1、选择适合宝宝的睡觉的地方
宝宝晚上睡觉时是和我一起入眠,这样母子的睡眠质量的有明显提高,宝宝与妈妈同睡的好处,我在以前的亲密育儿法中提到过就不再赘述了。
白天,如果宝宝单独睡觉时,最好选择可以轻微摇晃的摇床或童车,越是小的孩子浅睡的时间比深睡的时间越长,她需要经常醒来确认妈妈是否在自己的身边,如果想避免不停抱起孩子,然后放下,再抱起的劳累,就需要选择可以轻微摇晃的摇床或童车,在宝宝每次轻微惊醒前轻轻摇动,大部分时间孩子可以继续安睡。而且,相对狭小的空间,宝宝安全感更强些,似乎也有利于孩子提高睡眠质量。
彤彤10个月前的白天,都是在童车中入睡的。10个月彤彤在一次轻微感冒后,白天睡觉就变得格外安稳了,每次可以安安静静不用我陪着自己在床上睡1个多小时,从那以后才彻底告别了童车。

记住宝宝,你生命的第七天向我宣誓:“妈妈,我永远爱你!如同你爱我一般!”
2、睡觉前洗澡,有利于调整孩子作息时间。
彤彤刚回到家时,我们曾经延续医院的习惯白天洗澡,也是出于孩子洗澡时阳光充足比较暖和的考虑。从医院回到家的第一天晚上,也许是因为更换环境,彤彤那天晚上特别躁动,基本一晚上没有睡觉,总是不断的哭闹。
第二天,我们改变了洗澡时间,每天傍晚哄彤彤入睡前给彤彤洗澡,这种方式也调节了彤彤的作息时间,洗完澡的彤彤入睡也安稳许多。我们感觉给婴儿洗澡似乎有安抚宝宝的作用。

第八天,你在睡梦中祈祷,正如妈妈一样,希望自己:“健康、快乐!”
3、和妈妈穿的一样多
孩子燥热也是引起孩子哭闹的原因之一。还记得妇产医院的医生曾经告诉过我,室温25度孩子脱光了都不会感冒。刚出生的宝宝汗腺没有发育完善,不容易排汗,如果穿衣服过多,孩子的体温会上升的非常快显得烦躁不安,同时也降低了宝宝身体对外界气温变化的适应能力而使抗病能力下降。如果室内温度超过25度,孩子显得烦躁不安,皮肤表面出现一片片的红色,家长就可以依据孩子穿衣情况判断孩子是否穿多了。

第九天,我幸福的像花儿一样
古话说的好:“要想小儿安忍得三分饥饿寒。”彤彤从出生的那天一直保持和我穿的一样多,带彤彤出门时经常被热心的老人指责给孩子穿得太少,彤彤身体一直还算不错,1岁4个月前,我们甚至没有吃过药。还记得,彤彤7个月一次秋天出门,遇见一个和彤彤一样大的孩子,那个孩子比彤彤多穿了1件毛衣和1件外套圆圆鼓鼓的,奶奶看见彤彤穿的很少,就上来摸彤彤的手,惊讶的说:“这孩子火力真壮,穿这么少,手还挺热乎。”然后自己念叨:“我们家的孩子手总是那么凉,穿的不少了,怎么还这么凉。”我摸了一下这个孩子的确手是凉的。彤彤从小不捂着,反而具备了更好的对温度变化的适应能力。

第十天,正在脱皮中……
4、母乳按需喂养
母乳喂养的好处,我就不在这里赘述了,只是想说一句,最好的安抚孩子的方法就是按需喂养母乳,母乳喂养孩子的重点是不看时间喂养,一切围绕孩子的需要,依据孩子自己对饱饿的感觉按需喂养。孩子得到内心的满足,自然也会愉快起来。

第十一天,我的连环脚。
5、睡觉时不要轻声
孩子刚出生时,对于周围的响动其实还没有那么敏感。充分利用这段时间,让孩子适应周围生活环境的正常声响,比如大人的说话声、比如走路声音,培养在正常嘈杂环境下可以安然入睡的宝宝,这非常重要。
彤彤每次睡觉,我从没有刻意给她创造过安静的环境,反而,家人会仍然正常交谈,在她身边走来走去。彤彤8个月以前,很长时间白天都是在客厅的童车里睡觉的,每天她睡觉的时候,我就会利于这段时间收拾房间,叮叮当当的声音对彤彤的睡眠也完全没有影响。现在彤彤的睡眠质量一直非常好,即便是春节期间的鞭炮也对彤彤没有任何影响。还是要归功于彤彤在月子里就养成了睡觉时不轻声的习惯。

第十三天,我是双眼皮
虽然1岁以内我是单眼皮,直到现在仍然一只单一只双。
我仍然坚定的说:“我是双眼皮,铁证如山!”

第十五天,在欢笑中逐渐丰满的脸庞

第十九天

第二十四天纯母乳,保持每天体重增加1两的成果。

第二十六天的小胖手,全是坑啊,全是坑。

第二十七天,我卜了一卦--“大吉”

满月的那天,我向妈妈说了2句话:
第一句:工作表现不错!
第二句:还需再接再厉!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