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育儿博客推荐第12篇

彤彤11个半月带彤彤去天坛玩,有群老太太从她身边经过,指着彤彤说:“这么爱笑的孩子说明身体健康。”
我深信孩子是天使,她是带着一颗善良的心来到人间的。天使怎么会打入呢?当然不会!那只是因为我们的小天使还没有学会如何用正确的方式表达爱。没有学会用正确的方式表达爱并没有什么可着急的,着急的是小天使在没有学会表达爱之前却先具备了用不正确的方式发泄情感的能力---这个能力就是“打”,孩子运动能力总是早于语言能力在发展。这里要说,千万别开发小天使“打”的能力,否则,以后2年左右的时间我们紧绷神经的日子就算是开始了。

彤彤10个月左右就会抬手指来指去,开始,我还以为她是给我指明前进的方向,后来发现我可以原地不动,只要告诉她那个东西是什么,她就会放下手,再次抬手时她会指向另一个东西,然后,我就又告诉她那是什么……如此反复一天无数遍。呵呵,我暗自庆幸找到动嘴不动腿的偷懒方式,否则,照她这么个葵花乱指的频率,我本就不粗的腿非遛细成两根筷子不成,也算是彤彤懂事心疼她娘我了。
说些题外话,言归正传。

随着彤彤学会有意识的控制手指的方向,也就更能理解大人想法,和大人玩互动游戏种类也随之多了起来。一段时间,我发现彤彤奶奶特别喜欢和彤彤玩打人的游戏。游戏是这样的,彤彤奶奶抱着彤彤兴高采烈的走到爷爷身后,然后指着爷爷的头对彤彤说;“打爷爷、打爷爷”,然后,不等彤彤有反应,奶奶就拉起彤彤手,劈头盖脸的照着爷爷的头打下去,然后,奶奶哈哈大笑,爷爷随即非常配合的面带喜悦、非常享受的大叫一声:“啊”,刚开始,彤彤完全不得游戏要领,只是被动的接受奶奶的安排,每次打完爷爷看到爷爷奶奶都非常高兴,彤彤也在这种气氛感染下笑的花枝招展。慢慢的,发展到彤彤不用奶奶帮忙了,奶奶只用抱着彤彤走到爷爷身后稍加示意,彤彤就对爷爷大打出手了,看到彤彤这么能理解奶奶的意思,奶奶非常高兴,彤彤一边打,奶奶还会非常高兴的说:“好好,打打,打爷爷”,爷爷也显得非常高兴,说:“对对,打爷爷,对,对揪揪,揪爷爷头发。”彤彤打的开心,爷爷奶奶彤彤笑作一团、那情景可以用其乐融融来形容。其实,老人也是想锻炼孩子交流以及动手的能力。但这个游戏,反馈到彤彤给的信息却是非常可怕。

睁一只眼睛发现孩子的优点,闭一只眼睛包容孩子的错误
彤彤11个月半月开始学会走路,和小朋友接触的机会也就多了起来。有一天,我带彤彤下楼去玩,彤彤突然劈头盖脸的打了身边的一个小朋友,然后站在原地哈哈大笑。当时,那个小孩的妈妈用一种非常差异的眼神看看彤彤,然后看看我。我想她一定不能理解我家彤彤为啥打完她家孩子以后这么愉快,看着彤彤完全陶醉在“把自己的快乐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的快乐中,使我立刻清醒的认识到我们以前犯了一个多么大的错误,彤彤一定是被我们搞糊涂了,通过和奶奶玩那个打人的游戏,彤彤错误的认为打人是表达喜欢别人的一种方式。从那天开始,我们再也没有和彤彤玩过打人的游戏。
现在,彤彤已经开始学会表达了,偶尔,彤彤会打一下自己特别喜欢的小白兔,然后,扬起稚嫩的小脸顽皮的对我说:“打小白兔那”,每当这时,我一定会问彤彤:“彤彤喜欢小白兔吗?”,“喜欢”彤彤回答,“那应该怎么告诉小白兔你喜欢她呢”,彤彤会马上用手摸摸小白兔,然后,把小嘴凑过去亲小白兔一口,嘴里配合动作说:“摸~~~,亲~~~”。“恩,对了,这样小白兔就知道彤彤喜欢她了,小白兔也喜欢彤彤。”我一边看着彤彤一边表扬。
1岁9个月的彤彤对打人这个动作的意义并不理解,完全是出于好奇而去尝试,然后,观察我们对她的每一个动作所作出的反应,我希望可以引导彤彤学会正确的表达方式,当然,要建筑在理解孩子的基础上,同时付出很大耐心,我知道,一切急不得。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