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T+0操作的几个注意

(2016-01-05 15:10:27)

T+0相关的几个注意:
  当上升达到一个高点,将要发生回撤时,要避免接下来的大幅下跌,这样的下跌一般是不回头的,杀伤力很大的。
  分析时注意时间和趋势的结合,趋势也就是方向的变化需要时间来确认,只有注意到时间变化的关系,才可以把握走势的准确变动点。在每个趋势下的操作次数,在上涨的趋势里,操作次数可以频繁,因为高点是组建抬高的,胜率要大一点,在下跌趋势中做的好的可以是跟随股价的下跌,自身的成本也在不断降低,可以叫换仓。
  换仓操作避免一种误区,上涨时换仓可以有一点盈利,下跌时换仓很难保持成本摊低,特别是超过10%的下跌,解决的办法是判断大的趋势,减少操作次数。减少操作次数的方法:当大势和个股都配合上涨时,可能会收阳线,如果个股没有出现过份拉高行为,差价则难以产生,减少操作;中阴线出现时,第二天还会有低点出现,如果手中没有仓位,减少操作,有仓位,需要寻找机会减仓。
  操作次数和每天的震荡次数和幅度有关系,和自己的可操作仓位有关系,资金量可以对一支股票完成2次的买入和卖出比较理想。

T+0的操作难点:
  作为散户,T+0操作完全是一种被动的T+0操作方式,因为个股的波动是自己无法掌控的,但T+0操作本身却是一种主动出击的思路,这种大局和局部的关系需要注意。
    T+0操作时经常会遇到这样的事情,预测正确,操作失误
  原因:对走势的把握不准,对大盘的走势,对板块的走势,对个股的股性把握没有达到统一。预测也只是一种假设,要将各种可能出现的情况和现有的条件分析清楚。
  首先,通过小的尝试,反复的介入和出局,达到对目标股主升段的把握。这里要说明的是,不断地T+0会无形的增加很多交易成本,多数人亏钱可能也就是在手续费上面,但上升趋势和下降趋势的操作有本质的区别,在下降趋势中,必须要有见利就走的准备,因为你不能保证反弹什么时候会结束。
  T+0在选股中所起的作用,T+0不会对某一个股票进行长期操作,而是在一个上升的阶段进行的操作,这个上升阶段结束后一个T+0操作阶段也就完成了。T+0操作的风险大小,完全取决于选股的好坏,按照什么操作系统选股,基本上就会有什么样的盈利结果。
  现实和预测之间的不断协调中和。预测在实际操作中是一种争议颇多的方法,但在T+0中却难以避免这样的方法,操作本身有很多挨耳光的时候,挨耳光也不见得是坏事,操作需要保证的是本金的安全,预测,可以理解为一种止损保护,T+0操作很大成分也是建立在这个基础上的,一但好的获利机会出现,马上由预测变为跟随。操作难度越来越大的今天,脚底多抹些油保护自己吧。
分析的细节上首先看个股的成交量的情况,从成交量上判断股性是否开始活跃,不论上涨或下跌,总要有一个比较大的空间才值得参与;接着看形态,将要形成多头排列和暴跌阶段刚过,一定有短线的操作机会,
1、该股股性活,上下波幅大;
2、必须严格设立止损,不能因为下跌而不卖,否则将会股票越做越多,成本越做越高。
3、一定要做自己熟悉的个股
4、大盘的走势关系到个股的发展方向
5、T+0最忌的就是追涨杀跌,和做权证不同,因为你买入的部分今日不能售出。

短线操作的本质是为了规避长期持股中的风险,获得短线利润。短线买进是为了1天或3天后的卖出,无论盈亏都必须在短期内清空账户,不参与沉闷而寂寞的盘整。在目前T+1交易制度下,买进后一旦发生风险当日不得卖出,因此短线客将买入时间选择在收盘前15分钟,此时间段内不跌的话,第二天任何时间感觉有风险可随时卖出。
    很多情况下,一只股票早上开盘后进行长时间的横盘,在均价附近窄幅整理,遇大盘下跌,它能坚持不动或被大盘稍有拖累后,也能迅速返回;而均线基本上保持一直线。此类股票往往会在下午耐不住寂寞,选择向上突破。但是如果在下午一开盘就突破的话,最好不要跟进,因为此时多数属于主力试盘动作。
   真正上攻的股票,一般都会选择在14:30之后,特别是在14:35-14:40开始上攻。此时要看它的上升角度。如果超过80度的话,就会显得太急,容易产生抛压。有个别强势股14时刚过就展开攻势,这时候必须要放巨量,以接近90度的推升迅速涨停,否则的话容易夭折。最漂亮的走势是先沿30度角运行几分钟,然后在大成交量的推动下改为45度到60度向上攻击,而均线此时也最好紧随股价,呈30度以上的弧形。这样用20多分钟时间完全可以涨5%以上,甚至涨停。以上情况必须紧盯5分钟至60分钟K线分时指标,特别是60分钟。在盘整期间,60分钟指标如KDJ,一旦在底部形成金叉状态,而时间上又刚好吻合的话,就可以择机介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