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zt:要红利还是要净值

(2006-09-27 19:40:27)
分类: 精彩收藏
   市场上很多基金产品,有的很少分红,有的频繁分红,有的分红比例非常高,而有的只分几分钱。分红与分红多寡能否作为判断基金优劣的标准呢?分红与收益到底是什么关系?从基金公司角度,它是通过两条渠道为投资者实现增值的,一种是分红,另一种是提高基金净值,分红又有现金分红和红利再投资之分。下面为大家介绍该如何选择有利于自己的回报方式来满足增值需求。
    根据2004年7月颁布的《证券投资基金运作管理办法》规定,我国开放式基金默认的分红方式为现金分红。如果采用红利再投资方式,请注意修改。
    ■ “金鸡”、“金蛋”谁更重要?
    把基金比作可以下“金蛋”的鸡,基金分红看作是“金鸡”下的“金蛋”。要一只能给我们带来持续收益的“金鸡”当然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但一味追求“金蛋”的高产量,也势必会改变“金鸡”的成长轨迹,甚至会出现杀鸡取卵的严重后果。  
    从基金持有人而言,基金的分红并不会改变资产总量,只是将基金资产净值的一部分转为了现金。无论是基金分红还是赎回实现收益,均不征收所得税。用赎回的方法实现收益还需要支付赎回费。相对而言,分红显然更容易被接受。  
    但是,基金公司从自身角度是不愿意分红的,因为现金分红将减少基金管理的资金,从而使得基金公司提取的管理费减少。但更重要的是,由于基金分红要用已实现的收益作基础,基金管理人必须抛出手中获利的股票或债券才能分红。频繁分红、大量套现,容易导致基金陷入波段操作的短期行为,一方面可能会损失仍然具有成长空间的股票所带来的收益;另一方面则可能会影响到基金对未来投资机会的把握,甚至可能打乱基金的运作节奏,形成破坏性开采,从而侵蚀到基金资产的中长期增值,进一步影响到基金的净值,最终给现有基金持有人带来不必要的损失。从转嫁成本而言,增加的印花税和佣金等交易成本最终还是要由基金持有人承担。因此,若基金公司从替客户角度考虑,是不应频繁分红的,换句话说,基金不过度分红是为了最大限度的保护基金持有人的长远利益。
    投资者常有的困惑是:究竟是高分红的基金好,还是不分红的基金好?在这个问题上,要结合自己是否需要红利和基金本身的经营来看。  
    首先,考虑自己是否需要红利。不同客户的投资理念、投资需求不同,导致投资的基金种类有很大区别。如果您是长期投资的理念,就不再以基金是否高分红为判别标准;如果您希望在投资后每年使用一部分分红的话,就要选择多次分红、高分红的基金产品。这就如同养鸡是为了吃肉还是为了吃鸡蛋,从本质上决定了“金鸡”是否需要不断地产“金蛋”。
    其次,衡量不同基金的投资理念是否与实际相符。基金可分为成长型产品和分红型产品。成长型的产品必然要追求成长,分红型的产品主要投资于盈利增长稳定的红利股,追求稳定的股息收入和长期的资本增值,两者的操作策略和选股标的都是不同的。这就如同我们养一只“金鸡”,在其品质上就要有所判别,是要养一只会下蛋的鸡,还是养一只快速长大的肉鸡。
    一般情况下,成长型基金是追求净值成长的,而不是基于分红的投资理念。在策略的运用上必将选择业绩增长好、处于成长期、业务扩张后续投资大的企业,通常不会采用高派息的红利政策。举一个例子,如果基金全仓购买茅台,从20元买进后涨到了80元,因为觉得仍然有上涨空间,所以继续持有。茅台10股送10股后上涨到50元。这时基金的净值上涨了5倍。只要没有出售,盈利仍然只是一个数字,“实现收益”仍然为零。没有任何分红,但您认为这只基金还有继续持有的价值吗?答案是肯定的。
    对于分红型产品,如果基金全仓购买倾向高分红政策的公司,并且通过不断调整组合和上市公司分红派现实现现实收益,进行多次分红,也能让持有人最终获得每年稳定的分红回报,这种防守反击型品种也很适合长线持有。像华夏回报基金,采取到点分红策略,即收益每超过一年定期存款利率就分红。除了2005年业绩欠佳未达到分红承诺的要求未分红外,截至2006年6月30日,共分红16次,分红率38.88%,该基金累计净值增长率也超过了80%。像这样到点分红的产品还有,长城安心回报、上投双息、海富通回报等。
    总之,大家应该记住,基金分红并非衡量基金业绩的唯一标准,只有合理分红才是最好的。衡量基金业绩的最重要的标准是基金净值的增长,以及基金的持续盈利能力。毕竟,最终赚钱是投资者购买基金的原始目的。投资者可根据自己的投资偏好,调整投资思路,明确到我到底是要养“蛋鸡”还是养“肉鸡”,从而进行有效的投资。当然,即使饲养“蛋鸡”,我们的宗旨也是力求多生“金蛋”,但前提条件是养好这只会生蛋的“金鸡”。或者通过调整投资结构,在拥有高产量的“金蛋鸡”的同时,还要不断茁壮成长,必将卖个好价钱的“金肉鸡”,也不失为一种好的投资思路。
    
 ■ 我该选择哪一种
    很多人喜欢“落袋为安”,但也有一些基金公司依然在坚守低分红的策略,到底我们该如何比较哪种基金更好?现以华夏回报基金这只分红大户和上投中国优势基金——只有一次分红记录的基金为例,对比基金分红和净值提高两种方式。
    为了分析的统一性,笔者假设投资者在2004年9月24日分别以10000元的本金申购了“最爱”分红的华夏回报基金和“最不爱”分红但第一支净值突破2元大关的上投中国优势基金,于2006年7月31日全部卖出所持有的华夏回报基金份数和上投中国优势基金份数。
    考虑到主要分析上投中国优势基金通过净值提高给投资者带来回报,笔者假设上投中国优势基金仅有的一次分红,投资者只选择红利再投资的方式;而对于华夏回报基金,笔者则假设了两种情况,即分别统计了以现金分红和红利再投资的方式给投资者的回报情况。
    从数据统计情况来看,在近20个月的时间里,对于上投中国优势基金,投资者的累计投资回报为8766.5元。对于华夏回报基金,如果投资者选择现金分红,则累计投资回报为6107.71元;如果选择红利再投资,则累计投资回报为5978.79元。
    比较来看,投资者选择操作业绩优秀的、通过提高净值给投资者带来回报的上投中国优势基金比通过分红给投资者带来回报的华夏回报基金更有优势。当然,以上的结论是建立在所跟踪的20个月,股票市场是呈现一个总体上涨的行情中。
笔者认为,如果市场是处在一个单边的上涨行情期,则选择操作业绩优秀、通过净值提高给投资者带来回报的基金更好,因为可以用更多的资金和更长的时间买入成长性更强的股票,避免因为要给投资者分红被迫卖掉还有成长潜力的股票;如果市场是处在一个上下波动调整的行情期,则选择通过稳定的现金分红给投资者带来回报的基金更好,因为可以通过分红,将已经获得的收益“锁定”住,避免因为市场行情的下跌使已经获得的收益又失去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