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国足迹:鹰潭龙虎山

(2014-10-15 16:45:44)
标签:

龙虎山

鹰潭

江西

丹霞

世界遗产

分类: 旅行[中国]
中国的东南部名山云集,名气最大的要算三清山和武夷山,去年夏天探访这两处名胜,也是近年在国内游玩最难忘的经历,所以之后就对继续探索这一带其它名山充满向往。如今来到上海,这些景点距离都还不算远,适当安排,都可以作为周末游的目的地。这次龙虎山就这样安排了,周五白天坐火车前往景点所属的鹰潭市,在鹰潭住一晚,周六游玩一天,晚上坐过夜火车回上海,周日早上到,当然也可以周六走周一回.龙虎山位于江西省鹰潭市贵溪市境内,距鹰潭市区约20公里,以丹霞地貌峰林景观闻名于世,其中主峰龙虎山(龙虎峰)海拔247.4米,2001年被列为国家地质公园,2010年与另外一些中国丹霞地貌代表一起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龙虎山也是这个遗产项目众多代表地中我到的第一个

中国足迹:鹰潭龙虎山



丹霞是一种形成于西太平洋活性大陆边缘断陷盆地极厚沉积物上的地貌景观。它主要由红色砂岩和砾岩组成,也叫红层,反应了一个干热气候条件下的氧化陆相湖盆沉积环境。这些沉积层经历了区域地壳抬升,剧烈的断裂、流水的深度切割侵蚀、块体运动、风化和溶蚀作用,塑造了群峰、崖壁以及峡谷等有着极大景观美的绝妙景观。世界红层景观著名的由美国的grand canyon,委内瑞拉canaima,澳大利亚的乌卢鲁岩石等;中国丹霞红层景观包括了一个地貌系列:从地貌不太显著,下切不太发育的青年期,到迷宫般的峰群和峡谷发育较好的壮年期,到以大范围低地和广泛河流体系围绕的孤峰为特征的老年期。龙虎山丹霞地貌,是中国华南唯一的中-大型复合型红层盆地信江盆地中发育的绝妙的自然景观,保留了中国亚热带湿润区丹霞地貌的各种基本类型。龙虎山丹霞地貌景观可归属为流水侵蚀型、雨水侵蚀型、崩塌残余型、崩塌堆积型和溶蚀型等五种成因类型。例如龙虎山泸溪河沿岸地带是老年期丹霞峰林地貌典型代表,也是河流侵蚀宽谷疏散型丹霞地貌的模式地

买前往鹰潭的火车票的时遇到一些困难,主要是从上海去程。不想买票价较高的动车,而K和T字头的车次是很多,因为从上海(南站)往两广、云贵、四川、湖南各个方向的车都要走杭州、衢州、上饶、鹰潭这段,可是下午发车晚上到的相对更快的T字头车竟然已经买不到硬座了,只能退而求其次,买了K字头的,上午发车,晚上到,K1185,票价93块钱。车开起来确实慢,几乎每个有带顶棚的站台的车站都停...

这段路比较无聊,也没什么风景可看,况且这几年在这一带坐火车也走过很多遍了。中饭买车上的盒饭,依然很贵,25块钱也没什么好吃的,但那一段竟然没有停站,也没有到车站上买的可能(车站上一般10块)。算上晚点的二十多分钟,到鹰潭已经晚上五点多了。在携程预定了7天连锁酒店,原因就是距离火车站很近,方便坐车去龙虎山。到车站一看果然很近,出了车站右手边就是,都不用过马路。在列车进站的时候我就看到酒店的楼了,在酒店里有一半房间是可以看到火车从站台驶进驶出的。我订的一间大床房,134块钱,还算便宜,前台贴着告示,过两天就要国庆节了,房价要上浮10块钱,和我无关

中国足迹:鹰潭龙虎山


入住酒店后,简单休息了一下,试了试wifi,还满好用。就出门吃晚饭,鹰潭火车站地区是我走过的中国大、小城市里秩序最好的,没有之一,出了火车站大门的站前广场竟然是空旷的!没有拥挤的摊贩、拉客司机、滞留旅客,走出广场,有出租司机、摩托车司机拉客,但也是很有礼貌很节制的。在火车站站前大街上也有不少小旅店,但看不到通常中国城市火车站附近缠着单身男性旅客推销小姐的大妈

因为饿了,就没再找其它饭馆,火车站和酒店之间夹着一家麦当劳,对我正合适。吃完饭就在城里溜溜,看看夜景,鹰潭城市不大,市区尤其小,从火车站正对的大街走两、三条街,就是鹰潭市的购物中心“时代广场”,附近的几条算是商业街吧,沿街可以走到滨江公园。散步的路人很多,店铺也很热闹,稍微空旷些的地方都有很多跳舞的大叔大妈。除了一家Howard Johnson酒店外,没见到其它高楼大厦,典型的中国中型城镇(在车牌上也可以显示出来,是赣L,在江西省内都不算大城市)。到滨江公园,有一处观景台可以看看信江的江景,桥都用彩灯装点起来,有一座桥还是专门供步行游玩的,稍远处也有一些高楼也用彩灯勾出轮廓

中国足迹:鹰潭龙虎山


走累了就折返回酒店,路上买了准备带到景区的点心和饮料(虽然后来主要还是在餐馆吃的)。晚上洗漱一下,睡得比较早,因为明天不能起太晚,7天连锁酒店竟然是不提供牙膏牙刷的,不过我之前订房时候就注意到了,就自己带了,还好房间里提供了纸杯和毛巾。九点房间的窗子本来就是封闭的,否则会被火车鸣笛声音吵得睡不成,但鹰潭的气候本来就比上海热不少,刚出去逛逛觉得穿长袖衣裤已经不断出汗了,晚上就只能开空调睡了

一直睡到九点多,起床洗漱收拾后就退房了,因为没有免费早餐提供。为了早点去景点,我也就不吃早饭了,到火车站另一侧(出门左手侧)尽头的公交车停车场,坐K2路公交车,票价3块钱,终点就到龙虎山景区门口。(也有黄褐色的面包车,应该是直达龙虎山景点中途不停的,但似乎间隔时间更久。)路上穿过鹰潭郊区的一些村镇,用了40多分钟到终点
,听本地乘客说是因为有一段路在修路,所以只能绕路,否则半个小时就到了。下车后就看到游客接待中心、也就是售票处和博物馆,很漂亮的建筑,还有水池,平静的水面倒影出远处的龙虎山群峰

中国足迹:鹰潭龙虎山

中国足迹:鹰潭龙虎山


这一天天气依然炎热,天气预报说有32、33度左右,但我觉得高于35度了,本来以为山区会凉有一些,所以没有带短裤前来,只能穿长裤,走路时候把裤腿卷起来,但卷不紧,时不时就要卷一下,这一天就一直很别扭。票价又涨价了,比在网上看到的信息又贵了几十块钱,260块钱通票,一日有效,景点门票+竹筏票+观光车,每一项都是必要的,单买就更贵很多。景点门票上有四个景点是标明了的,象鼻山、正一观、天师府、大上清宫,这几个地方进门是刷票上的条形码,并且相应的副联也要做标记,不过其它景点入口、包括竹筏码头,也要扫条形码

中国足迹:鹰潭龙虎山


买了票就赶快去坐观光车进景点了,打算最后回来再看博物馆。虽然是周六,这一天却没见很多游客,即使后来在竹筏码头、三清古镇这些游客集中点,也没见到预料中的排队情况,甚至也没见到旅行团。观光车和武夷山很像,也有一些小火车形态的,大部分还是中巴车、公交车车型。观光车站的人倒是很少查票。因为只有一天时间,实际上到这里也快中午了,就坐车到象鼻山景点西门才下,略过了空中栈道,后来有些后悔,因为和三清山一样,这里也沿着大岩石山峰的崖壁修了栈道,感觉是在峰丛间凌空穿行,一定很有意思

象鼻山差不多要翻过一座小山丘,从西门进,从东门(或者叫南门)出,但风景除了刚进西门就登上观景台看到的“象鼻”之外,就真的没什么别的景观了,反而耗费了大把时间和体力,不值得。所谓象鼻,就是刚好风化成象鼻样子的natural bridge啦

中国足迹:鹰潭龙虎山

中国足迹:鹰潭龙虎山

中国足迹:鹰潭龙虎山

中国足迹:鹰潭龙虎山


辛辛苦苦走完象鼻山景区,继续坐车,就打算先去上清古镇,因为到午饭时间了,古镇里餐馆比较集中。从景区入口的站往里走都只到正一观,要换乘专线到上清古镇的车,也不需要等太久,实际上景区的观光车调度还不错,除了在上清古镇回来时等车有些久,其它站点等车时间基本都在十分钟之内。龙虎山景区内的上清古镇已经有上千年的历史,作为中国道教发源地而闻名天下,今天上清镇方圆50余平方公里,人口近2万。实际上明初上清镇即形成了今日的规模,至明代后期,上清古镇已相当繁荣,徐霞客游记中称上清街“甚长”。上清古镇自然环境优美,群山环抱,依水而建,古镇名胜古迹甚多,长约2公里的上清古街将长庆坊、留侯家庙、天师府、留侯第、天源德药栈、天主教堂等景点串成一线。沿河栉比鳞次的吊脚楼和船埠头更让小镇显现出江南水乡的风格。河畔浣纱村妇、捣衣少女、戏水孩童,以及渔舟片片、白鸭浮水形成了一条韵味十足的古镇风景线

但到了实际地点看,这所谓古镇一点也不古,有一片划定的旅游区,立了一座仿古风格的大门与外面隔开,区域里除了零散几处破败的明清建筑和依稀可见的河滨旧码头,其它大部分都是开发旅游区之后复古的,包括崭新的天师府。沿街的民居有些改成饭馆、旅店了,也有在门口摆摊卖纪念品、本地特产的,但大部分民宅并没有做游客的买卖。在划定为旅游区的这个所谓古镇之外,是本地村民常规的街道、社区

中国足迹:鹰潭龙虎山

中国足迹:鹰潭龙虎山

中国足迹:鹰潭龙虎山


说到这里就必须交代一下龙虎山上清镇的道教背景了。中国的道教始于东汉末年,张道陵在此炼丹,传说“丹成而龙虎现”,山因此得名。张道陵的著作也首次从宗教角度全面阐释了老子《道德经》。他把自己创立的宗教命名为“道教”,对老子和他的“道”进行了神话,界定了道教的宗旨和基本教义,后来又吸收了中国古代的神仙崇拜和民间巫术,逐渐成为中国最大最古老的本土宗教。道教的分支很多,龙虎山这里的道教最早叫天师派,属于更大范围的符箓派,以《正一经》为主要经典,以降神驱鬼、祈福禳灾为主要活动,继承了南北天师道与上清、灵宝等派的内容,后来又吸收了雷法和内丹术。教主世袭制是该派的突出特点,据道教典籍记载,张道陵第四代孙张盛在三国或西晋时已赴龙虎山定居,至今承袭六十三代,历经一千九百多年。宋理宗钦点了龙虎山正一天师道为道教各派之首,元朝以后各符箓派分支又进一步融合,最后成为统一的正一派

中国足迹:鹰潭龙虎山


古镇街口就有一座叫长庆坊的小庙,是供奉元代名医朱震亨(朱丹溪)的,朱大夫是浙江义乌人,搞不懂怎么在龙虎山修了他的庙

中国足迹:鹰潭龙虎山


古街上相对最古老的建筑是留侯家庙,也叫天师祖庙,是正一派天师及家族祭祖的地方。今天看到的庙宇始建于北宋崇宁年间,元朝到清朝期间修缮过几次,占地1042平米,布局为头门、二门、三门、中门、上殿五个层次

中国足迹:鹰潭龙虎山

中国足迹:鹰潭龙虎山


古镇主街走过一半,就到了景区门票标明的四处景点里的天师府,这是一处巨大的府邸,占地5万平方米,有500多间房舍,楼台殿阁金碧辉煌,曲径回廊不计其数。天师府原建于龙虎山下,后迁于上清。实际上北宋以前都没有关于天师府的记录,1105年第30代天师张继先开始修建,作为天师供奉神灵、生活起居场所,1276年忽必烈封第36代天师张宗演为“嗣汉天师”,就叫做“嗣汉天师府”了,后来迁址两次才到了今天的地点,从朱元璋时期开始,在明清时期多次修缮、扩建,最近的大规模扩建在1927年民国年间,后来至今仍有小规模工程。所以,和整个古镇一样,这个天师府大院子里只能说布局维持了原先的模样,而庭院庙堂,大概百分之七、八十都是近十到二十年维护修建的

中国足迹:鹰潭龙虎山


进门往里走,就见到左右手两侧的法箓局和玄壇殿两座院落,其内的主殿分别是斗姥殿和财神殿

中国足迹:鹰潭龙虎山

中国足迹:鹰潭龙虎山


整个天师府的主殿就是院落中央的玉皇殿,1992年重建的。玉皇大帝是道教的最高神灵,被威武地称为“昊天金阙无上至尊自然妙有弥罗至真玉皇上帝”,驾驭诸天,统领万圣。这里殿前院落就很气派,面积大,配有大片绿地、参天古树,也有雕刻石柱,进院门处地面上还有八卦图,游客都愿意在工作人员指点下走一走。大殿门口挂着牌匾写着“道教祖庭”金字。走进大殿,玉皇大帝的雕像有一种顶天立地的庄严,两侧的护卫诸神也都很威猛

中国足迹:鹰潭龙虎山

中国足迹:鹰潭龙虎山

中国足迹:鹰潭龙虎山

中国足迹:鹰潭龙虎山


穿过玉皇殿院落,还有一些小院落,除了一些庙堂,就是天师的住处。这个正一派天师是家族传承的,一直到国民党逃往台湾,末代天师也跟着去了,在大陆就没有接续人。目前开辟成了博物馆,展示的藏品里包括一些皇帝写给当时天师的圣旨,因为一般都会得到很多皇帝的册封

中国足迹:鹰潭龙虎山

中国足迹:鹰潭龙虎山


从天师府参观完出来,就在门口广场旁找了一家饭馆吃中饭,这广场上和古街上饭馆都很多,价格也不算贵。到上清古镇吃饭一般游客都会点两道特色菜,上清豆腐和泸溪鱼,我一个人吃饭,就只点了一盘上清豆腐,米饭是不限量供应的,又买了两瓶饮料,一共二十多块钱。豆腐确实鲜嫩,配料味道也不错

中国足迹:鹰潭龙虎山


饭后就按计划原路返回乘车点了,没有继续前往大上清宫,看到很多游记攻略提到大上清宫是比上清古镇更人造化、更假的景点,以前是单独售票的,后来可能去的游客不多,干脆和其它景点捆绑了。也许是中午司机休息车少,在古镇门口等了20分钟才坐上回景区入口方向的车,在正一观下车,进寺庙参观

正一观始称“祖天师庙”,是第四代天师张盛自四川回龙虎山“永宣祖教”,为祭祀祖天师张道陵而建的庙宇,现在的正一观是在原址上仿宋代建筑风格新建的,占地60余亩,背靠山丘,坐东朝西,南北对称

中国足迹:鹰潭龙虎山

中国足迹:鹰潭龙虎山


正一观再往回程方向坐车,在泸溪河漂流的竹筏码头下车。车站在路边,还要步行几百米到码头,和武夷山一样,修建了一个候船大厅,其实我到的时候零零散散总共也没几个游客。我和另几个游客凑了8个人,才能找船夫开船。泸溪河漂流才是整个龙虎山游玩的精华,只有在河上往两岸看,才能看清那高高低低的岩石、山丘,那才把龙虎山的地质之美展现到极致,奇特的造型也让人浮想联翩,有的像书本,有的像蘑菇,有的像龟背...而红色的岩体也正是“丹霞地貌”的特征。全程大约1个小时,从正一观到仙水岩景区仙女岩景点的码头,途中还经过无蚊村,但不会靠岸,如果想去参观,只能坐观光车前去。有人不相信这里真的没有蚊虫,但至少我是相信了,因为今天在景区里很多地方走累了坐下休息过,始终没有受到蚊虫叮咬,这在附近的三清山、武夷山是无法想象的。无蚊村外正有工人布置大型实景演出的场地,看来也是重点开发的观光项目

中国足迹:鹰潭龙虎山

中国足迹:鹰潭龙虎山

中国足迹:鹰潭龙虎山

中国足迹:鹰潭龙虎山


这里竹筏比武夷山的看起来小一些,都是不可能不进水的,实际上船的中部都是没过水面的,我反正也是穿着凉拖,就把袜子脱了,把脚泡进河水里,享受自下而上的凉爽感觉。船夫一前一后两位,并且和武夷山一样,出发以后先简单介绍了几个景点,很快就说如果继续讲解要每人付费十元,大家都没说话,船夫问了几遍也没人回应,就真的默默划船了,后来看到岸边船夫排成队把竹筏一步一步拖回码头,也能体会他们的辛苦

中国足迹:鹰潭龙虎山


龙虎山的一项重要文化遗产是和武夷山一样的悬棺崖墓,泸溪河两岸很多岩石壁上都有,尤其是仙水岩区域,16座山一共发现了207处崖墓,绝大部分属于春秋战国时期古越人,也有少量是明代道士仿效的。悬棺是中国古代南方少数民族的丧葬习俗,之所以把棺木藏于悬崖峭壁,一般有两种说法,一种是“高葬者为孝”,将先人高葬,表示子孙的孝敬,另一种认为葬得高,离天近,灵魂能飞升。安葬方法是先将棺木一头置于崖穴内,另一头则架于绝壁所钉的木桩上,人们在崖下可仰望到先人的棺木。这里还从崖墓发现了大量纺织工具和乐器,成为重要的考古研究对象

基于这样的传统,景区搞了一个传统观光项目升棺表演,谐音同“升官”,重现古人把棺材悬吊上崖壁的过程,每天大概中午12点,下午2点和4点有,地点就在竹筏终点仙女岩的水面上。因为时间没有掌握好,坐竹筏到仙女岩的时候,升棺表演已经结束了,远远看到崖壁上吊索吊着工作人员像荡秋千一样把棺材塞进崖壁缝隙里,之后还要取出来供下次表演使用。如果想仔细看崖墓,可以在竹筏码头下船后爬到一座小山上,正对着悬棺比较集中的一处崖壁

中国足迹:鹰潭龙虎山


竹筏码头下来有食品店,买了根冰棍,坐在凉亭一边吃一边歇了一会儿。从这里到观光车站,要先穿过仙女岩景点,也是众多造型奇特的丹霞山峰中的代表。这段山路上有小贩卖天然果汁做的凉粉,很好吃。从这里也可以往仙人城方向走,那边地势高,可以俯瞰泸溪河,但时间已晚,我就没去。走过景点到渡船码头,要凭景区门票横过泸溪河(或者给船夫五毛钱或一块钱),到对岸就是桃花洲,再走一段才有观光车站,每天升棺表演的时候游客也是在这里集中、坐船到近处观看表演的

中国足迹:鹰潭龙虎山


从桃花洲回到了象鼻山南门的观光车站,坐上车就直接返回了景区入口,售票处看来已经下班了,但博物馆还开着,分成两部分,一部分介绍地质地貌,一部分介绍道教文化,我都大概看了一下,布置合理,内容详实,也有珍贵的展品,例如悬棺中的干尸

中国足迹:鹰潭龙虎山


参观完博物馆,就结束了在龙虎山的游览,还在来时下车的公交车站,坐K2路车返回城里,直接回到火车站。我晚上回上海的车是11点20分发车,剩下时间就在火车站附近活动了。站前大街两旁有很多中式快餐店,随意找了一家,点了一盘青椒肉丝盖浇饭,没意识到这是一种很辣的菜,吃了几口就满头大汗了,不得不剩下,浪费不少。这里甜品店卖的点心倒是非常便宜,买了带到车站广场的麦当劳,一边吃一边看文献,一直等到快发车的时候才进站,K12次硬卧,下铺174块钱,很便宜。上车换了票就睡了,一直到上海南站前换票,也是迷迷糊糊的,下车时候眼睛还没有完全睁开,从南站出来,半梦半醒着走回住处,好在路都熟悉,不至于走丢,回到房间,继续倒头睡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