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第斯之巅(厄瓜多尔与秘鲁):行程回望

标签:
厄瓜多尔秘鲁旅游 |
分类: 旅行[南美] |
这次南美的行程,意在为我五年的美洲生活划上一个句号──行程从休斯顿开始,无数次从休斯顿转机,这次才真正贴切了机场那霸气的名字,"intercontinental"...这次,竟真的踏上一片从未涉足的大陆...
因为飞机故障导致了航班延误,后半夜才飞抵基多,好在入境一切顺利,没有遇到传闻中对中国护照的刁难,之前的波折也就成了旅程的装点。匆匆打了辆车前去机场附近的酒店,路上除了夜色什么也看不清,只从轻微的头疼中感受到海拔2800米的空气密度,不过睡了一觉就全适应了
赤道穿越十几个国家,却只有厄瓜多尔以此作国名,来到这里,迫不及待地就一定要先去赤道看看,算是我人生亲临的第二条重要的线条吧,上一次是两年多以前,在格林尼治一脚踏过本初子午线,由今天起,世界在我心中才真的有东西两向,南北二分...
座落在山谷中的厄瓜多尔首都基多,在1534年由西班牙殖民者在印加帝国土地上建起,至今完整地保存着众多殖民时代的建筑,玻利瓦尔、苏克雷、圣马丁,这些南美解放者遗留的足迹,至今在老城区的狭街窄巷间清晰可寻...
初上安第斯,就深刻体会到气候是多么折磨人:厄瓜多尔每年的气候分为雨季和旱季,而不分春夏秋冬,但住在安第斯山区的人却能够在一天之内体会到四季变化,中午出门短袖衣裤,晚上出门秋裤毛衣...后来三进三出安第斯,其实始终都没能完全适应这样的气候,没有因此而生病,真可以算是本次旅途中最大的幸运
本次的行程安排故意比惯例松懈了一些,例如在基多,最后一天只逛了半天博物馆,下午就在旅舍喝喝咖啡,逗逗兔子,打打台球,看看paper...美洲的告别之旅,不想赶路
旅程中第一次长途移动,从基多到昆卡,两座古城之间10个小时的车程,在安第斯山间穿越,最终顾忌安全选择了在白天坐车而非夜车,庆幸这一选择,这10小时内看到的风景,将让我终生难忘...其实安第斯的这段路让我想起高加索,想起格鲁吉亚的Kazbegi,雄浑的气势二者不相上下,安第斯的农耕和牧区似乎更密集
经历了十小时的长途奔波,晚间来到昆卡,在五百年历史的古城中心广场旁的咖啡厅里,一边吃点心一边上网一边看风景儿,桌边还有个艺人在唱曲儿...鄙人既不文艺也不矫情,度假旅游时不时能以这个程度舒服一下,足够了...而古城的面貌,却在白天让我惊喜,原以为,昆卡是蓝色的,看过才发现,它是红色的,但在这山谷的土地下,沉睡着一个更古老的名字,tomebamba,那是印加人的村落,在遇到西班牙人之前它是什么颜色的,如今已不可考了,好在还有那长街深巷,静静地诉说着安第斯山间那些信仰的故事,岁月的变迁...
在昆卡的时间,用一天到海拔四千米的Cajas国家公园,阴差阳错在山岭间徒步了四个小时,这对本人而言破天荒的举动,纯粹是因为前一天到昆卡太晚,常规的一日游已经没位置了,只剩下这个偏重户外的,但竟然还真走下来了,也没出现什么不适,看来我可以去西藏了,要不哪天没事我也去转转那神山去?在Cajas的山上还第一次看到了羊驼,我脱口而出,这货在俺们中国非常出名呀,同车的德国大妈问为什么呢,我就语塞了...
最近几次旅行总要纯为交通中转而安排一些落脚点:土耳其的伊兹密尔,约旦的亚喀巴,这次的瓜亚基尔...这些城市有个共同的特点:位于海港,潮湿闷热,但好歹从气候阴晴不定的安第斯山下来,总算可以享受几天低海拔的生活了。很多大城市就游览价值来说是纯粹的middle
of nowhere,瓜亚基尔就被认为是这样的地方,来到这里,用了半天时间在海滨Las
Penas闲逛,却也在这港口城市找到了不经意的惊艳...
记不清多少次陆地穿越国境了,但每次这仍是我旅途中最大的兴奋点,因为这勾起我对那个意味深远的词汇的联想,“边疆”...但这次由厄瓜多尔前往秘鲁,却仍有特殊之处,第一次可以一边上wifi一边吃喝一边听曲儿一边过境,幸亏了cruz
del sur家的大巴...
离开厄瓜多尔后坐了18个小时的过夜大巴,在朦胧中醒来时已身处秘鲁北部重镇特鲁希略,酒店入住后就到街上走走,色彩明艳的街道,古风古韵的庭院,载歌载舞的人群,悠久传统的文明,成了我的第十六个国家给我的第一印象,另外更深刻的印象是,秘鲁厨子做饭也太TM咸了
提起秘鲁,世人皆知印加和它的马丘比丘,但秘鲁境内,其实大部分遗址都比印加更古老,就好像在中国用紫禁城PK兵马俑...来到特鲁希略,主要是为了昌昌,公元9-15世纪奇穆王国的首都,最繁荣时有3万居民,灭亡于印加的侵略,城邦的布局特点是由护城墙分隔开的"城堡"组成
在特鲁希略地区,除了奇穆王国的昌昌,还有更早的莫切古国(公元2-9世纪)遗址,留下了日、月神庙建筑群,考古发掘中出土的色彩艳丽内容丰富的壁画,让人叹为观止
带着对特鲁希略的流连,重返安第斯,从闷热的海滨城市来到海拔三千米的瓦拉斯,穿起毛衣秋裤依然瑟瑟发抖,一夜大巴,睡得真不错,只是或许因为山路曲折所以一直做梦吧,梦见自己变成一架失控的飞机乱飞。偶然醒来看窗外,夜色中山势险峻,路边竟是白雪皑皑...在huaraz入住酒店,店主登记个人信息,发生了这样一段对话,"beijing...是一个城市?""是呀,是首都,就像利马是秘鲁的首都一样...""哦,北京是日本的首都..."
瓦拉斯地区正处于雨季,我赶上的半晴天,已是难得,若隐若现中,秘鲁第一高峰、海拔6768米的瓦斯卡兰雪山露出真容,以雪山为中心建立的国家公园,早已成为世界遗产,无尽的美景,组成了童话般的世界...
来到瓦拉斯,主要是为Chavin古城,公元前1200-500年间的文明遗迹,没去过埃及,所以我到过的同时期的遗址也就只有安阳殷墟了...这些神庙,曾是安第斯山间最神圣的场所,亮点有两个,一是错综复杂的"gallery"(迷宫式的通道),一是镇子里的chavin国家博物馆,因有日本政府资助,馆内竟有中文文字说明
从Huaraz到Chavin,或者坐车,或者像朝圣的古人一样徒步四天...沿途翻山越岭,最高海拔接近五千米,雪山与湖泊,岩石与瀑布,风景奇绝,但如今雨季也的确危险,每分钟都有可能山体滑坡,雪线以上浓雾弥漫司机基本靠第六感觉开车
接着,从瓦拉斯来到巴兰卡,这太平洋海滨小城看来完全与旅游无关,街上没见任何旅行社、家庭旅馆、青年旅舍,连中心广场都毫无特色,确实有个海滨浴场,可既没有外国游客也不见本国游人,只有本地人在嬉戏玩水。住宿根本没发达到网络预定的程度,找家全城最好的商务酒店住下,看看书,睡睡觉,两进两出安第斯,本次行程上半场结束...
行程下半场,由美洲最古老的城市开始,烈日下走进沙地中的Caral,五千年前的Norte
Chico文明,如今只剩下凭想像才能勾连起的神奇,遗址显然还在发掘,访客只能在管理人员带领下参观,不得随意走动,这里的双语文字说明牌,是我走过世界上很多考古遗址中,做的最好的,没有"之一"...
带着对古文明的想像,伴着太平洋的无敌海景,来到利马,千年古国秘鲁的今日之都,也许有些朋友从利马开始秘鲁之旅,觉得这里真是个大农村,而我这个安第斯村民却觉得这真是个国际大都市,人那么多,车也那么多,好热闹!由此往南直到马丘比丘,我也就走上举世闻名的"tourist
corridor"
探访利马城,没有急着去看那些殖民建筑,仍从更古老的遗迹开始,这里虽是由西班牙殖民者建立,但它本身有着更久远的文明,Huaca
Pucllana,一座正在发掘的公元400年的利马文明的遗迹,正在利马中产阶级汇集的miraflores区展现出原本的风貌...
今天的利马,是由西班牙殖民军首领"征服者”皮萨罗在1535年作为殖民地首府而建立,舍弃印加旧都库斯科主要是因为西班牙人对3500米的海拔真心适应不能...不知他为新城奠基的时候,怎就没想到为自己划一块风水好点的墓地?或者他真以为自己能衣锦还乡?!来到利马的中心广场,走进大教堂,只为看看皮萨罗,在他的墓前,我又想到科尔蒂斯,墨西哥的“征服者”。墨西哥和秘鲁,当时是西班牙的新大陆拓张事业的两张王牌,这两位常胜将军,最终结局如何?科尔蒂斯回国后被国王软禁在托莱多,此后再没能回到新大陆;皮萨罗则根本没能活着回西班牙,因分赃不均导致内讧被小伙伴一剑斩首在利马街头...十六世纪的世界被一种冲动而偏狭的英雄主义所裹挟,而这些英雄,最终得到的是什么?这个世界,又得到了什么?皮萨罗那残缺断裂的肢体已在利马大教堂里躺了五百年,但愿这日日夜夜里天主的召唤,能让他明白一些人世的道理...
利马有两个"国家博物馆",对历史感兴趣的,应该去"国家考古、人类学与历史博物馆",不过秘鲁各考古遗址大多把宝贝扣在当地博物馆里了,所以利马能展出的其实很有限,查文的一座Tello石柱恐怕算是镇馆之宝了,精美程度和我几天前在查文原址见到的Lanzon石柱比还是稍逊...利马更著名的博物馆其实是Museo
Larco,这家私人博物馆以令人吃惊的规模收藏了秘鲁各主要文明的瓷器,展览的布置和文字说明尤其令人称赞,不仅有对展品本身的介绍,还介绍了考古学家如何通过文物来挖掘历史背景、了解文明特质,此外这是我见过的第一个对访客开放收藏间的博物馆...在秘鲁逛博物馆,仅就器物而言,每一种文明都表现出各自独特的性质,从艺术性和想象力来排名,最吸引我的无疑是Wari,其次是moche,
chimu, 而印加最次,如果说军事和官僚政治的强大总要牺牲艺术细胞的话,印加大概是个例子
来到利马,又想舒坦舒坦,于是来到miraflores海滨区,坐在商城的咖啡厅里,一边上wifi,一边吃午餐,一边看海景,身边着装时尚的靓女俊男无数...谁再说利马是大农村?!
从利马出发,开始扫荡秘鲁南部,第一站落脚在paracas,一个太平洋海滨的小渔村,没赶上日落,却仍见余晖...之后的一日游,一半是海,一半是沙漠,上午坐船看鸟和海狮,下午游览国家自然保护区,这里也有类似纳斯卡的地画,何人所做,还有待研究...全天都在刮沙尘,旅舍的摄影师们紧张坏了,纷纷把相机拆了洗刷刷...
从paracas出发又是一夜赶路,醒来时已在阿雷基帕,三座火山环绕下的古城,城内大部分建筑都由火山岩构筑,因而是白色的,这里也就被称为“白城”...
Santa
Catalina修道院在殖民时代就是全阿雷基帕城最出名的地方,一群大户人家的女儿在这里隐修,这里也就成为“城中之城”,鲜艳的色彩、遍布的花丛、曲折的窄巷...仿佛穿行于典雅的老照片之中,让人迫不及待地想探究在每个角落里发生过的故事...
在阿雷基帕,正好赶上中国春节,于是,本安第斯村民Juan Pablo
Kukurany就带着一只又傻又萌的羊驼alpaca祝朋友们新年好了
秘鲁有一首著名的乐曲Condor
Pasa,"老鹰大人",班得瑞等乐团都曾演奏过,安第斯久远的历史和雄浑的山水融入那苍凉的旋律,意境深远,凌晨就从阿雷基帕出发,赶四个小时山路,翻越5000米高峰,就为在Colca大峡谷中一睹安第斯鹰的风采,它们天不亮就等候在山崖,只等清早风起,就展开那11米长的巨翅,随风翱翔...
在阿雷基帕休息足了,才启程去海拔3500米的库斯科,这里是印加最后的都城,皮萨罗征服战争最后的战场。480年前,这里的每一条街道都血流成河,凄厉的喊杀声似乎仍在天际回荡...时光如梭,历史成了盛大的展览,观光客在古城的每个角落里扮演着主角...印加时代建筑遗留的大石块自顾自诉说着往昔的故事,漫山遍野的红顶房子矫情地散发着某种欧式风情,穿着安第斯传统服饰的老妈妈牵着小羊驼挤在景点门口,急切地盼着游客来付费合影...而我,只在这雨后的下午,漫步在羊肠小巷里,在那被雨水冲刷地光滑锃亮的石板路上,找寻着我要的远行
为了避免高原反应,我没有在库斯科住宿,当晚就到了海拔较低但距马丘比丘更近的欧雁台ollantaytambo,以这里为基地游玩圣谷和马丘比丘。来到圣谷地区,马丘比丘虽然是绝对的主菜,但本人安排行程的向来原则,是前菜也要吃饱吃好...于是一日内游玩圣谷三绝:莫雷的圆形梯田,萨利纳斯的山地盐池,欧雁台的印加城堡...梯田和盐池无疑反映出印加时代以来世代相传的农业传统,而欧雁台的遗迹,堪称小马丘比丘...
“...我看见石砌的古老建筑物镶嵌在青翠的安第斯高峰之间,激流自风雨侵蚀了几百年的城堡奔腾下泄,在这崎岖的高地,在这辉煌的废墟,我寻到能续写诗篇所必需的原则信念...”南美文学的代表,智利诗人聂鲁达在《马丘比丘之巅》中这样写,虽然我不写诗,但能体会到他的心潮澎湃...从初定行程,有朋友就很惊奇,问为何会把新世界七大奇迹、秘鲁第一景马丘比丘放在最后。是刻意安排的,半个月前在特鲁希略探访莫切和奇穆古国的遗迹,初次见识了秘鲁的悠久历史,这半个月由北到南一路走来,几乎遍览秘鲁各时期的主要文明遗迹,自然也就把名声最大的印加和MP放在最后了。MP的名气大,多半在于他独特的处所,这座建在山脊之上、俯瞰乌鲁班巴河谷的古城,其实是印加王室的专用居所,寻常臣民不要说入住,就是想找到都很难,同样没找到它的还有当年的西班牙殖民军,所以这里几乎没有遭到任何人力破坏而保存下来,这样,秘鲁乃至整个安第斯地区,幸运地有了一个完美的标识、符号,一种精神风貌的代言体...
从秘鲁飞回美国前最后一个晚上,我来到利马市中心的Parque de la
Reserva,把自己融入利马市民的日常生活和欢乐里,这里以喷泉著称,但如此酷炫吊炸天的音乐喷泉秀,我却从没见过...以探访“古老”为目的的旅程,结束于最具现代气息的声光技术,也不错!
应该说说秘鲁的吃,Ceviche当然是秘鲁的national
food,我的第一次体验,就在huanchaco渔村,核心是生鱼肉加洋葱,拌进酸酸的汁,比想像中更好吃。而秘鲁的另一道名吃,豚鼠(cuy),就未敢尝试,和一位导游聊起过,我说很难理解这货怎么能吃,导游针锋相对,说中国人不是还吃狗么,这也很难理解呀...他还真不是随意说,秘鲁和厄瓜多尔养狗很普遍,看家护院用的,都是放养,从不拴起来,满街乱跑乱叫的。饮料上,我也从未尝试看起来怪异无比的inka
cola,反倒是对chicha无比钟爱了
另一大印象是厄瓜多尔、秘鲁旅游消费水平,都说便宜,有多便宜呢?就说day
tour为例,从瓦拉斯去查文遗址,来回六个小时车程,还要翻越4500米的山峰,在美国这样的day
tour至少100美元(如西雅图的雷尼尔山tour),而我只付了40sol,15美元左右...吃饭方面也很便宜,习惯了点"套餐"(通称menu),一般5-10sol不等(3.5美元以内),先选entrada(前菜),一般是一盆汤,汤里有蔬菜、面、少量肉;再选segunda(主菜),秘鲁主食大部分时候是米饭,所以就是一盘盖浇饭;最后是refresco/portre,一般是一杯兑水的果汁...秘鲁饭菜口味和中国很接近,除了特别咸...
但这样的消费水平可很难在秘鲁南部维持住,自从到利马地区以后,消费明显增长,在北秘鲁,隔几天才取一次钱,后来几乎每两天就要取一次,在库斯科更是登峰造极,早上取了170多美元,一张马丘比丘门票,一张往返马丘比丘火车票,瞬间花光...
朋友们看了我的微薄一定以为秘鲁是个超级大国一定要有个很长的假期才能安排,其实这是我一如既往地给大家的错觉,绝大部分游人的秘鲁行程其实非常简单,家-利马-库斯科-马丘比丘-库斯科-利马-家...有个4-5天就够了,秘鲁的导游、司机们在接待完这样的客人后会暗地里笑笑,轻声说一句,gringo
但无论怎样的安排,我相信你,如我一样,能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找到你要的娱乐,你要的旅程:我这二十五天,一路南下,时而在安第斯山间穿越,时而伴太平洋海滨而行,与这片大陆深层的某种灵魂相沟通,而这里的风景与人物,也将永远留在我的心底。希望当我再来的时候,安第斯山依旧繁花遍野,库斯科城依旧钟声悠扬...
“你像我的灵魂,
一只梦的蝴蝶,
如同忧郁这个词...
我喜欢你是寂静的,
仿佛你消失了一样,
遥远,而且哀伤”...
前一篇:美猫签经:新泽西签厄瓜多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