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加索的山海经/终结篇] 在埃奇米亚津,为你点燃一支蜡

标签:
armenia亚美尼亚埃奇米亚津echmiatsinkhor-virap旅游 |
分类: 旅行[中东] |
“不久后祷告活动开始,一些“演员”早已打扮好,随着解说登上祭坛...国王口中念念有词,把权杖庄严地交给St
Gregory,又转身朝着祭坛上的圣像朝拜,看来,这就是当年亚美尼亚国王皈依基督教的过程。台上一边“表演”,台下的信众就不断地下跪、亲吻地面,也有亲吻身边教堂墙壁、装饰物的,我身边不远处,是一位老先生,头发花白,拄着拐棍,外衣胸口位置挂满了勋章,在灯光下亮闪闪的,或许是一位苏联老兵,他正颤颤巍巍地跪倒在祭坛前,深情地亲吻摆放在面前的银色十字架。虽然两千年过去了,这片战乱纷扰的土地早已沧海桑田,但这个民族,却有一些最本原的情愫,遗留至今。他们以如此具体的场景,阐释着一个宏大的概念,历史的延续,文明的传承”
在Envoy hostel,每条一日游的路线都被冠以特定的名称,例如前一日的Lake
Sevan-Geghard-Garni的tour,就叫"Inspiring
Armenia",而这一日我加入的tour叫做"Enlightening
Armenia",意思就是,结束这一日的游览,每个人都被enlighten了,毫无疑问,这一日的行程更加以修道院、教堂为主
依然如前两日一样,一早起床,洗漱,前一日后半夜还住进两个客人,很奇怪。后来问旅伴才知道是两位伊朗游客,从亚美尼亚陆地进格鲁吉亚,没拿到落地签,被赶回来了!不想吵到别人,就尽快到楼下早餐,然后带着随身物品出发。旅伴前一日感冒了,这一天就无法出行,只我一个人去enlighten,出发前在hostel前台签了表格,费用已经交了,和前一日一样也是15500
AMD/人,包括中饭。司机大叔还是昨日那位,但导游换了,hostel有两位导游,轮番工作、休息。上的车也仍然是前一日同种的van,不清楚是否同一辆,因为hostel一共有两辆一样的车。昨日一起去sevan和Geghard的人除了我旅伴外也都在这一日的tour里,另外还多了一对英国小夫妻,一对波兰小夫妻
准点出发,hostel的另一辆车也由另一位司机大叔开着跟随,大概有另外几位客人,不参加全天的tour,所以只跟我们到了前几个景点,就不再跟了。这一天的行程先要往西走,就是到机场的方向,于是经过号称las
vegas的埃里温赌场区,显然也是脱离苏联后建设起来的
出了埃里温,很快来到埃奇米亚津市,原名Vagharshapat,是亚美尼亚12座古都之一,亚美尼亚国内几座最老的修道院都在这一带。先到了St
Hripsime修道院,顾名思义这里是为纪念早年在亚美尼亚被国王残忍杀害的圣女Hripsime而建的,她的遗体也埋葬在这里。年轻美丽的Hripsime本来是公元3世纪罗马帝国的基督教修女,被罗马皇帝Diocletian(中译为“戴克里先”,常驻在今天克罗地亚斯普利特的罗马第51位皇帝)看中,要强行娶入宫中,Hripsime和Gayane等另外30多位修女、姐妹,连夜逃出罗马,逃到亚美尼亚避难,但当时的亚美尼亚国王Tiridates
III(梯里达底三世)是Diocletian的忠实臣属,得到消息后很快搜捕到了这些修女,Tiridates
III也被Hripsime的美貌所吸引,向她求婚,被据绝后恼羞成怒,将Hripsime残忍折磨、杀害了;后来梯里达底又看上了Gayane修女,同样向她求婚,也被拒绝,他更加生气,把Gayane和其她的修女全都折磨、杀死了(只有一个St
Nino圣女逃出,到了格鲁吉亚,使格鲁吉亚的伊比利亚国王皈依了基督教,见本系列博客的格鲁吉亚部分)
但亚美尼亚国王随后也患上重病,濒临死亡,在周围人的劝说下,才在公元301年从地牢中释放出St Gregory the
Illuminator修士,修士为他治愈了疾病,使他反转了对基督教的态度,改基督教为国教,使St
Gregory成立了基督教亚美尼亚教派,也使全世界有了第一个以基督教为国教的国家。纪念Hripsime的教堂很快也被建立起来,最早的教堂是公元395年由Sahak主教建的,后来到7世纪初,Komitas主教推翻了旧教堂,盖了新的。
St
Hripsime教堂是典型的亚美尼亚教堂的早期代表,中央是复杂的tetraconch结构,在抗震方面,这里也有很多精巧的设计,如墙壁上壁龛的排列,拱顶的平衡支撑和rib的搭建,等等。在7世纪建成后,历代都有翻修、维护,也增加了钟楼等附属建筑。和周边其它一些教堂一起,这里也在2000年成为UNESCO世界文化遗产
这里没有专门的停车场,我们的车停在路边,两位司机在门口聊天,导游带我们到修道院的院子里。这修道院仍有不少僧侣,有专门的院落给他们居住。虽然天气比前两日炎热,但空气清晰度很高,云也少,在修道院门口的平台上,可以看到远处的Ararat山,也可以看到在附近Zvartnots机场起降的飞机
从Hripsime教堂离开,就到了St Gayane教堂,这里是纪念另一位被亚美尼亚国王梯里达底III虐杀的修女St
Gayane而修建的。位置就在最著名的Echmiatsin教堂南边相隔一条街,相比于Echmiatsin和Hripsime,这里规模都小一些,是在630年由Ezra
I大主教修建。在St Gayane院门口,也可以清楚地看到Mt Ararat
在St Gayane之后,就来到这一天tour最主要的景点,埃奇米亚津大教堂,这座教堂全称为Mother Cathedral
of Holy Echmiatsin,在亚美尼亚的地位,就相当于西敏寺在英格兰的地位。前面提到,在公元301年,Tiridates
III国王在St Gregory的感召下皈依基督教,于是亚美尼亚就成了全世界第一个以基督教为国教的国家,在皈依后,Tiridates
III和St
Gregory就着手修建一座基督教堂,在耶稣的启示下,他们来到今天Echmiatsin教堂所在的位置,新教堂就选址于此。所以这里也是全世界最古老的官修基督教堂。虽然最早的建筑是301-303年修建的,但随后屡次翻修,在480年,亚美尼亚国王命令在原教堂基础上重修,618年,石制的dome取代了原先的木dome,到18世纪早期,人们一反亚美尼亚教堂朴素的传统,在内部进行大量雕饰,增加了壁画、rotunda等。在2000年,这里和St
Hripsime,St Gayane教堂一起成为UNESCO世界文化遗产,这里当然是主体
教堂所在大院的北门是入口,门前马路对面有个专用的停车场,我们的车就停在那里,来时已经有一些旅游团的大巴了,也有一些私家车。下车后过马路到院门前,就看到一处纪念雕塑,是2001年树立的,为了庆祝亚美尼亚皈依基督教1700年,雕塑中国王Tiridates
III将权杖交给St Gregory教士,在那次庆典中,当时梵蒂冈教皇还亲临埃奇米亚津
![[高加索的山海经/终结篇] <wbr>在埃奇米亚津,为你点燃一支蜡 [高加索的山海经/终结篇] <wbr>在埃奇米亚津,为你点燃一支蜡](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走入教堂所在大院,就来到一处广场,周围是一些附属建筑,如神学院、图书馆等,都是崭新崭新的,看得出来这里的资金很充足,不过这些都不是对普通游客开放的,从这里往Ararat山方向看,也能清晰地看到雪山顶。在往主教堂走的路上,路边还摆放了一些考古发掘挖出来的断砖碎瓦
![[高加索的山海经/终结篇] <wbr>在埃奇米亚津,为你点燃一支蜡 [高加索的山海经/终结篇] <wbr>在埃奇米亚津,为你点燃一支蜡](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在主教堂西侧,还看到近年专门为新教浸礼会的信徒修建的教堂,看来目前亚美尼亚国内的教派组成也是很混杂的。在这新教堂门前的小空场上,树立着种族大屠杀纪念碑,纪念一战时期死于土耳其奥斯曼士兵手下的亚美尼亚军民
![[高加索的山海经/终结篇] <wbr>在埃奇米亚津,为你点燃一支蜡 [高加索的山海经/终结篇] <wbr>在埃奇米亚津,为你点燃一支蜡](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主教堂的正门也在这一侧,从外观看,尖顶和钟塔已经被脚手架层层围住了,导游说已经围了两年了,却不见有工人施工。门口的雕饰就已经很多很复杂了,虽然比天主教的众多巴洛克教堂还是简朴很多,但已经完全突破亚美尼亚教堂的传统
![[高加索的山海经/终结篇] <wbr>在埃奇米亚津,为你点燃一支蜡 [高加索的山海经/终结篇] <wbr>在埃奇米亚津,为你点燃一支蜡](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高加索的山海经/终结篇] <wbr>在埃奇米亚津,为你点燃一支蜡 [高加索的山海经/终结篇] <wbr>在埃奇米亚津,为你点燃一支蜡](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走入大殿内,立即被琳琅满目的雕饰、挂在墙上的油画所吸引,彻底颠覆了之前对亚美尼亚教堂朴素的印象。我们到的时候访客已经很多,教堂内显得很拥挤,不止有游客,更多的是亚国本地人,导游说是因为11点的时候有祷告活动("service"),我们也可以等一下,观看一下service再走
![[高加索的山海经/终结篇] <wbr>在埃奇米亚津,为你点燃一支蜡 [高加索的山海经/终结篇] <wbr>在埃奇米亚津,为你点燃一支蜡](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高加索的山海经/终结篇] <wbr>在埃奇米亚津,为你点燃一支蜡 [高加索的山海经/终结篇] <wbr>在埃奇米亚津,为你点燃一支蜡](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高加索的山海经/终结篇] <wbr>在埃奇米亚津,为你点燃一支蜡 [高加索的山海经/终结篇] <wbr>在埃奇米亚津,为你点燃一支蜡](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高加索的山海经/终结篇] <wbr>在埃奇米亚津,为你点燃一支蜡 [高加索的山海经/终结篇] <wbr>在埃奇米亚津,为你点燃一支蜡](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不久后祷告活动开始,一些“演员”早已打扮好,随着解说登上祭坛:先上来一排着红衣的,中央的明显与他人不同,穿着更华贵,还带着王冠,是扮演梯里达底三世国王的,身边都是手下的臣僚;接着上场几位着黑色法袍的修士,其中一人戴着尖顶高帽,看来是圣徒Gregory,他们面对国王和臣子,也站成一排;随后,国王口中念念有词,把权杖庄严地交给St
Gregory,又转身朝着祭坛上的圣像朝拜,看来,这就是当年亚美尼亚国王皈依基督教的过程
![[高加索的山海经/终结篇] <wbr>在埃奇米亚津,为你点燃一支蜡 [高加索的山海经/终结篇] <wbr>在埃奇米亚津,为你点燃一支蜡](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台上一边“表演”,台下的信众就不断地下跪、亲吻地面,也有亲吻身边教堂墙壁、装饰物的,我身边不远处,是一位老先生,头发花白,拄着拐棍,外衣胸口位置挂满了勋章,在灯光下亮闪闪的,或许是一位苏联老兵,他正颤颤巍巍地跪倒在祭坛前,深情地亲吻摆放在面前的银色十字架。虽然两千年过去了,这片战乱纷扰的土地早已沧海桑田,但这个民族,却有一些最本原的情愫,遗留至今。他们以如此具体的场景,阐释着一个宏大的概念,历史的延续,文明的传承
教堂内以及service本来都有不允许拍照的标志,但访客太多,也就没人管了,不仅游客随意拍照,本地人来参加service的也用手机、相机乃至ipad随意拍。看完service的主体部分,导游就把散落在教堂各处的我们叫出来,该走了,其实service还远没有结束,大殿内有唱诗班早已坐好,还没开始唱诵经文呢。埃奇米亚津教堂的入口和出口不同一,导游带我们从西侧门出去,这里还有一处崭新的塔形建筑,我们到的时候,正有一些僧侣在做祷告,也在唱圣歌,很多游客围拢在门口观看
回到停车场,上车后再启程赶往下一处景点。这一路就不再往西,而是往南,比较漫长,1个小时15分钟,来到一处山崖边,山顶座落着著名的霍瑞维拉修道院Khor
Virap。但司机没有停车,穿过停车场绕到山崖背后,已经看不到修道院的地方。山后就是杂草丛生的乱石岗,开到山坡下都没有路了,就在碎石上颠簸前进,终于停下后,导游带大家来到一处视野开阔之处,指着前方,说那就是土耳其了:果然隐约看到1公里之外,农田之间有瞭望塔,更远处还能看到清真寺的宣礼塔,导游说瞭望哨所在的地方有一条小河,就是土耳其和亚美尼亚的界河,众所周知亚美尼亚和土耳其的陆地边境是不开放的(当然,本地人有来往的需求,也就有偷渡的办法),所以也看不到交通连结。掏出手机来看,果然已经有土耳其turkcell和vodafone的信号了。可惜虽然这里是看Ararat山全景的好地方,但我们到的时候山顶的云比较多,看得很不完全。在我们所处位置不远的地方,还有一些不过膝盖高的断壁残垣,是一座古镇的遗址
开车回到Khor
Virap的停车场,也已经停了不少访客车辆了,就跟着导游上山顶的修道院里参观。这座修道院之所以著名,还是因为前面提到的促使Tiridates
III国王在301AD皈依基督教、亚美尼亚教派的创始人St Gregory,在国王皈依之前和罗马共同迫害基督徒的时候,St
Gregory(那时叫Lusavorich)曾被关押在Khor
Virap的地牢里长达13年。这是因为Lusavorich曾在梯里达底III的手下当秘书官,在一次宗教集会上,国王命令他祭祀罗马神,他以基督教信仰为由拒绝,于是被恼火的国王投入牢狱进行折磨,但也有人考证,Lusavorich的父亲是刺死梯里达底III的父亲、老国王的杀手,所以梯里达底一直找机会报仇。那时,Khor
Virap没有宗教建筑,而是一座在公元前180年就修建起的军事要塞,也兼作监狱。关押St
Gregory的地牢其实是一口地坑,关押时间久了,连国王自己都忘记了还有这样一位囚犯,幸好本地村民时常给St
Gregory送来一些面包,才让他活了13年,直到T3国王在神启之下想起这个基督徒并把他捞上来
亚美尼亚皈依基督教之后,在642AD,亚美尼亚国王在这里修建了纪念St
Gregory的chapel,随后,屡次翻新、重建,到1682年成了拥有大教堂和附属建筑的修道院,但外观仍然像是军事要塞,也可能在战乱的年代里这里的确需要有军事准备。至今,这里仍有宗教职能,还曾经是亚美尼亚全国最高宗教领袖的驻地,也是亚美尼亚最著名的朝圣之地。不像后来看到的Noravank那种修建在偏僻之地的修道院,这里交通便利,距离主干公路并不远,周围也是人口稠密的地区,到处是农田、酒庄
走进修道院院落,先到左手边一侧远端的一座chapel,就是7世纪最初修建的chapel,内部很朴实,什么雕饰也没有。这里是关押St
Gregory的地牢的入口,地牢pit有6米深,4.4米宽,入口在祭坛边,是个仅容一人进出的地洞,有梯子通往pit底端。导游说有视觉问题或者狭窄恐惧症的不要下去,我虽然没有这些问题,但和一起来的另一位英国游客看了看洞口,觉得在这地洞里爬上爬下,实在没有任何意义,就躲到一边歇着了,导游带着其他人上下,游客比较多,还必须排队等着前面下去的一批人上来了,才能依次下去。更靠近chapel入口地方还有另一个地洞,通往另一处地下牢房,据说更深,但比St
Gregory的更大一些
![[高加索的山海经/终结篇] <wbr>在埃奇米亚津,为你点燃一支蜡 [高加索的山海经/终结篇] <wbr>在埃奇米亚津,为你点燃一支蜡](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在院落地面上更高大的,是17世纪修建的“新”教堂,内部也比7世纪的小chapel更精致一些,我们到的时候,正看到角落里一位修士带着访客在做祷告,狭窄的殿厅里,有些拥挤
![[高加索的山海经/终结篇] <wbr>在埃奇米亚津,为你点燃一支蜡 [高加索的山海经/终结篇] <wbr>在埃奇米亚津,为你点燃一支蜡](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高加索的山海经/终结篇] <wbr>在埃奇米亚津,为你点燃一支蜡 [高加索的山海经/终结篇] <wbr>在埃奇米亚津,为你点燃一支蜡](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高加索的山海经/终结篇] <wbr>在埃奇米亚津,为你点燃一支蜡 [高加索的山海经/终结篇] <wbr>在埃奇米亚津,为你点燃一支蜡](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在等着导游和其他游客从地洞爬出来的间歇,在这座修道院的院落中休息了一会儿,在小卖部买了瓶矿泉水,1瓶200
AMD,也不贵。出院落在山坡上有WC,很干净,但有个老妇人守着门口要钱,也不会讲英语,不知道她想要多少,随便给了100AMD硬币,打发走了。最后,导游带大家到院落外爬到更高的一处山丘上,可以俯瞰霍瑞维拉的全景,以及周围的村落、农田、公路,视野还真好。这里从1970年起就开始了考古发掘工作,目前不仅在修道院范围内,也在周围山丘地带发掘,因为这里在公元前180年起,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是亚美尼亚的首都Artashat的一部分,目前,已经发掘出很多古代碑刻、钱币等,还有望挖掘出一座城堡来
![[高加索的山海经/终结篇] <wbr>在埃奇米亚津,为你点燃一支蜡 [高加索的山海经/终结篇] <wbr>在埃奇米亚津,为你点燃一支蜡](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高加索的山海经/终结篇] <wbr>在埃奇米亚津,为你点燃一支蜡 [高加索的山海经/终结篇] <wbr>在埃奇米亚津,为你点燃一支蜡](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参观完Khor
Virap,就该吃中饭了,和前一日的tour一样,也是拉到附近村民家中搞“家访”,食物种类比前一日多,除了BBQ鸡腿、烤土豆、面饼、新鲜蔬菜,还有和中国传统食物很类似的西葫芦煎饼(可惜都做糊了),还有鸡蛋炒青菜、番茄,后者是因为tour里有人说是vegetarian所以专门做的。蔬菜都是农家自家地里产的,鸡肉、鸡蛋都是农户自己养的鸡,绝对organic的
饭后有人要喝茶的,就在庭院里喝茶、继续聊天。我就在院子里转转,这里除了种蔬菜、养鸡鸭,还有葡萄架,是酿酒用的,还有大大小小的陶罐,据说是做butter用的。主人还养了两只喵星人,在访客们跟前窜来窜去。和前一日比,这里的主人热情得多,进门时候和我们一一握手,也是和我们一起吃饭的,并且也能用俄语和几位俄国游客聊天,走的时候,和女主人一起送我们到门口,目送车子离开了才回去
这一天行程的最后一处修道院是Noravank,从Khor
Virap继续沿着土耳其边境往东南方向开,大概1个半小时才到。和之前探访的修道院不同,这Noravank位置尤其偏僻,车子开进山地后,又钻进了狭窄的山谷,路一下子阴暗起来,两边壁立万仞,高不见顶。穿过狭窄地段,就更清楚地看到周围山峦,大多是裸露的红色岩石,这很独特的地貌,是Amaghu河冲出的河谷
Noravank修道院就修建在这峡谷中的山崖上,字面意思是"New
Monastery",是1205年在Hovhannes主教的主持下修建的,曾是13世纪Orbelian王朝的王公贵族的居住地,王族很多成员死后也葬在这里,今天在教堂内外还看到很多坟墓,教堂墙壁上的十字架则是每葬一人,刻画一个
从停车场步入修道院所在院落,先来到St
Astvatsatsin教堂,实际上Noravank也是以这里而著名的。这座教堂是王子Burtel
Orbelian出资兴建的,在1239年完工,设计师是Momik,也是这位设计师最后一件作品,修道院旁就是Momik的坟墓。因为地震等关系,这里dome等结构损毁严重,从1997年开始,政府展开逐步维修、重建。亚美尼亚教堂很少有分层的,这里就是2层结构,通往上层的阶梯竟然是修建在教堂facade外侧,很有意思
![[高加索的山海经/终结篇] <wbr>在埃奇米亚津,为你点燃一支蜡 [高加索的山海经/终结篇] <wbr>在埃奇米亚津,为你点燃一支蜡](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院落内还有一座St
Karapet教堂,在1216-1227年修建的,也由于地震损毁严重,1998年开始维修、重建,但UNESCO因为重建的原因,就决定不把这里列入世界文化遗产了,很可惜。在教堂南侧还可以看到未修复的部分,纯粹是断壁残垣
![[高加索的山海经/终结篇] <wbr>在埃奇米亚津,为你点燃一支蜡 [高加索的山海经/终结篇] <wbr>在埃奇米亚津,为你点燃一支蜡](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教堂的gavit大殿让人印象深刻,正面外表上刻着上帝,却是蒙古人的相貌!这和Sevan湖畔教堂里把耶稣雕刻成蒙古人是一样的道理,目的是在蒙古入侵的时候避免被破坏。Gavit的内部有大量的古亚美尼亚文字,虽然今天的亚美尼亚人已经很难认读,但推测是修道院和地区的历史记录,因为纸质历史记录太容易被侵略者毁坏了
除了两座修复的教堂,这里还有其它一些建筑、废墟,如1275年由设计师Siranes添加于St Karapet北墙的St
Gregory
chapel;为了军事防御而在17-18世纪修建的外围围墙;另外,这里也有很多Khachkars十字架石碑留下来
离开Noravank后,就剩下行程的最后一个项目,到Areni的一处酒庄品酒,这一方面是tour的创收项目,一方面也是因为亚美尼亚的红酒名声在外。来到酒庄,并不是规模很大的庄园,似乎是个小作坊。并没有别的团队或访客,品酒的地点是在仓库的外厅,司机到内室去把招待人员喊了出来,只有一个小伙子在值班。他把不同年份、口味的酒摆了一排,每人一个酒杯,一轮一轮地从年代最近的喝到最久的,每次只倒一点点,喝2、3口,品尝一下。最后,就是游客自愿购买了,俄国人买的最多,英国人也买了几瓶
但品酒的过程竟然还没有结束,开车回Yerevan的路上,同行的俄国大叔说今天他过生日,大家相聚在亚美尼亚,庆祝一下!于是从背包里掏出自带的红酒,也没有牌子,还取出一捆一次性塑料杯,车上除司机外每人给倒了半杯,喝完了就又给倒了半杯,导游说不想喝了,但终究也挡不住大叔的热情,就这样每人喝了两半杯,其实还洒了不少,因为在山路上开车,有些颠簸。既是山路颠簸的原因,也有酒的作用,也不知道是俄国人的酒太有劲了,还是之前亚美尼亚的酒发挥了作用,我很快就晕沉沉地睡去了,一直到进了埃里温城才醒来
回到青旅门前,下车的时候还晕乎乎的,进门的时候把塑料杯和剩下的几口酒一起扔掉,前一日的导游正在门前站着,看到我神色不太对,就问怎么回事,我说有人给了一杯酒,她马上就说,是不是那几个俄国人,我点点头,看来俄国人爱喝酒,大家都知道。回到房间就躺在床上醒酒,一直到天黑才出门吃晚饭,没去前几天常去的西餐厅,换了一家在街口卖shawarma的快餐店,便宜了不少,回青旅就洗漱睡觉了。没想到夜里竟然开始肠胃不适,看来继旅伴之后我也病了,是否和摄入过多酒精有关,不清楚
第二天清晨5点多,旅伴拖着病躯被我一脚从上铺踹下来,赶出了房间,我不能坐视别人误飞机不管么。等旅伴走了,我身体状况依然不佳,感觉很可能在发烧,肠胃依然不舒服。继续睡到天亮,到8点多的时候又有2个台湾女生住进来,简单打了招呼,我又到楼下去吃早饭,吃了一点面包,喝了杯热茶,舒服一些了,看现金不够了,就到大街上ATM取了一些,够晚上打车去机场的,又买了果汁、矿泉水带回旅舍,事后证明矿泉水又买错了,到机场的时候想拧开,一下泡沫喷出很多,把手上的护照、登机牌都弄湿了,原来是汽水!
回到青旅又继续睡到退房时间,好在台湾女生也在补觉,很安静。11点退房时间,收拾行李提到前台,退了钥匙。白天地下活动空间没什么人,只有杂工大妈在熨床单、看电视,偶尔前台的小姑娘过来找大妈聊聊天,很清静,我看也不需要再找前台帮我开张床了,就在楼下待着继续休息。行李也提到楼下的行李间,前台有行李间钥匙,一般是锁门的,我只取出一些文献、笔袋,斜靠在长沙发上一边休息一边看文献,看累了就睡一会儿。本来,如果不是生病,计划是到街头的室外咖啡厅坐坐,体会一下埃里温的street
life,再去逛逛博物馆以及Zvartnots的考古遗址,这下也都没机会了
到下午1点多,勉强出门吃中饭,还到前几日吃饭的西餐厅,考虑到消化功能下降,点了一盘蔬菜沙拉,一盘土豆泥,一杯苹果汁,几块面包,菜量太大,土豆泥没吃完,和面包一起打包带回旅舍了,路上又买了几盒软饮料果汁。到旅舍前台叫了出租车,晚上送我到机场,下午继续在地下活动厅长沙发上休息。到6点,taxi准时来了,就带齐了行李出发赶去机场,路上也没有堵车,20多分钟就到了。和旅舍说好的价格是2500
AMD,我没零钱,就给了5000,司机也说没有零钱,找了不到2000就不找了,这是我最反感的,坚决要求找齐,这司机就找机场门口的小工,小工也没零钱,刚好又来了一辆taxi,找这taxi的司机才换开零钱,找齐了给我
Zvartnots国际机场值得多说说,是个很气派的机场,就像埃里温市容一样给我深刻的第一印象。距离市中心以西12公里的机场,是1961年苏联建的,1980年代翻新过,2001年承包给一家实力雄厚的阿根廷-亚美尼亚合资公司运营管理(在阿根廷的亚美尼亚移民很多,如著名的网球运动员纳尔班迪安,以致亚美尼亚护照持有人可以免签入境阿根廷),又耗资1亿美元再次翻新,除了扩建terminal,还整修了跑道等设施,使得Airbus
380和Boeing
747这样的大飞机可以起降。如今这机场每年有160多万旅客吞吐量,近10000架飞机起降,是高加索地区最繁忙的机场。机场里的大屏幕不断滚动播放着机场内外的照片,以及最新的荣誉:"Dubai
2013"评出的世界最佳机场。如果不打车,其实这里也有公交车可以联通市内的Mashtots大街,政府也计划将地铁线铺到这里来
到机场后,我的俄航航班还没有开始值机,在一旁坐了10几分钟,才开始。人不多,不用排队,看我是最终飞往美国的,值机人员依惯例要了我在美国的住址,但也没有过多盘问什么。我要登记Delta的帐号以累积里程的时候,地勤竟然还搞不清DL是否是俄航所在的Skyteam成员,要看一遍值机柜台上的Skyteam广告才确认。幸好DL是列出的,否则像南航等一些未在广告牌列出的成员,有要费口舌了
打印出两张登机牌来,就到出境柜台,依然不用排队,没有别的旅客。第一道关卡是留双手食指指纹,后来登机的时候又留了一遍,看来是为了核对。第二道关卡是查验护照,和在约旦出境一样,我的旧版中国护照又被审查了很久,包括美国签证也被仔细端详,柜台的大妈自己搞不清,就拿着我护照到办公室里去找领导了,先后去了两次,才盖章让我走人。安检也不用排队,查的不严,脱鞋等等都不需要,行李没有引发任何警报
过了安检,就进了商场,各种duty
free商品琳琅满目,穿过商场才到候机区,这里视野宽敞,落地窗玻璃,正对着机场就是阿拉拉特神山,给即将离开这个国度的宾客以最后的深刻印象
在我的航班登机口前,有个柜台,是俄国的电信运营商开的,专为前往俄罗斯的旅客贩卖手机卡之类的。提前30分钟登机,登机口再次取指纹,和进机场的时候取的核对。这班A321基本坐满了,准时起飞,一路都在睡觉,期间发餐时候醒了,不是正餐,发了几块点心两片肉。大概3个小时航程,飞到Sheremetyevo国际机场已经午夜了,这机场真大,落地后滑行了很长时间才停下,从落地到停下竟然也没有大规模鼓掌,只有零星的掌声,看来是晚间不流行这个?
虽然停在廊桥旁边,但廊桥是停用的,下飞机后用shuttle
bus拉到arrival区。大部分客人沿着箭头走到passport control和domestic
transfer去了,我发现不对劲,赶紧再折回来,找到国际转机的箭头指示,只有另外2、3位旅客是和我一样的。先有机场的工作人员查看了护照、美国签证以及登机牌,两位大妈,一位对另一位笑着说,Yerevan,另一位也笑笑,不清楚埃里温对俄国人有什么特殊的含义。又过了一遍安检,依然不严格,顺利通过,这才到了国际出发区。深夜的国际出发区除了少数几个还有航班的,都冷冷清清,偶尔见到一些在机场过夜的旅客,在椅子上或坐或靠,但无法平躺,因为座椅间都有扶手,也有不讲究的躺在一些有地毯的区域。很多咖啡厅、快餐店、商店却都还在营业。我下一程航班的登机口信息还没出来,还太早
当我最后一天在Yerevan的旅舍休息的时候,正是棱镜门事件主角斯诺登先生逃亡俄罗斯的日子,新闻铺天盖地,我看到一条消息,说是斯诺登也在我前一天来到SVO机场,住进机场的转机区的capsule小酒店,这让我有了兴趣,在网上查了一下,这家酒店还有自己的网站,价格也不贵,就在候机区的E区里,我就打算住了,毕竟身体不适。我们的航班是停在terminal
D的,实际上D-E-F是连在一起的,我走了很长的通道才来到E,但找不见酒店的门口,问了咖啡厅的小伙子,他给我指了一个角落,我才看到,很小的门脸
我进酒店的时候,正有两批客人入住,有一对老夫妇,老先生是被机场工作人员用轮椅推着的,他夫人在前台正抹眼泪,和前台服务员用英文解释,现金不够了,又没有能用的信用卡,可丈夫病了,不能在候机区里过夜等转机,问能否通融一下让他们能入住,前台小姐说那没办法;正在这时,另一位等着入住的中年人发扬雷锋精神,给了老夫妇一些现金,加上他们自己的,足够支付一晚的房费了。老夫妇连忙拒绝,在中年人坚持下才很不好意思地收下钱
这里的房间是按小时计的,网站上写的最低一档的房间,单人床的房间,其实没有,只有大床房,我住了8小时,花了125美元,不接受卢布以外的现金,我只能用美国的信用卡刷。说是capsule
hotel,其实还是经济酒店的样子。大床房是无窗的,除了床、床头柜还有电视,但过道空间很狭小。不过有独立卫生间、可以淋浴,而且空间很充裕。空调是中央空调。床铺、卧具都还算干净。让人不快的缺点是隔音不好,隔壁打呼噜都能听到。我住的时候是很靠前的房间号,看来这里生意不太好。虽然听说斯诺登住在这里,但没有看到任何痕迹,也没见到有记者之类的(当时传言斯诺登要转机去古巴)
![[高加索的山海经/终结篇] <wbr>在埃奇米亚津,为你点燃一支蜡 [高加索的山海经/终结篇] <wbr>在埃奇米亚津,为你点燃一支蜡](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住下后很快就睡了,一直睡到第二天上午9点,睡眠质量很好,第二天身体舒服多了,到美国后就完全康复了,所以我后来觉得这125美元花得很值。距离登机时间只有半小时了。赶快洗漱收拾好东西退房,前台帮我查了航班的登机口,赶到登机口后,本以为会像从欧洲飞美国那样,接受惯常的二次安检、三次询问、四次复查、五次搜身,但大罗刹国果然威武,任何多余的安检措施都没有,飞美国并不比飞其它国家有什么不同!唯一例外是有一些行李比较多的旅客被叫到一边开箱查验了一下。这让我有时间给手机充了一下点,候机区竟然没找到插口,到旁边商店区的墙壁上才看到。登机的时候查了美国签证、护照,也没有多盘问
![[高加索的山海经/终结篇] <wbr>在埃奇米亚津,为你点燃一支蜡 [高加索的山海经/终结篇] <wbr>在埃奇米亚津,为你点燃一支蜡](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大飞机A333准时起飞,也基本坐满了,看到几位中国乘客,有从国内飞到莫斯科再转机去美国的,以往我认为大多这类转机都是从日韩,看来俄航在这方面也有一定市场了。最后几排是有空座的,我起飞后才看到,不过很早就被人占据了,用来躺下睡觉。好在我已经睡足了,不需要再睡。大约飞行9个半小时,发了两顿正餐,但量太小,大概是一般航餐量的三分之二还不到,主要是主菜盒子太小了。除了这一点,我对俄航还是超乎意料地满意的,尽管听过人们说俄航种种不好。座位上有小屏幕,各类音乐、电影、游戏都很多,我正聚精会神地玩贪吃蛇的时候,砰的一声,飞机已经降落在纽约了
到JFK Terminal
1的时候是正午,我坐在前排,很快就下飞机了,本来以为这个时间会在入境处排很长的队,没想到队很短,只排了10分钟不到就轮到我了。大概我们之前只有一个小飞机航班。在飞机上没有再发I-94,因为这个表格已经电子化了,只发了海关申报单。入境问讯似乎也很随意,我自己说明了放假的情况后,黑MM什么多余问题都没有,就按惯例检查表格、签证,一边看一边让我在取指纹机器上摆手指,本来该双手十指都取,我只按了右手四个手指后,她也没让我换其它手指,然后就算了,我怀疑她都没仔细看那机器。直接盖章放行,到海关也是收了蓝纸片就放我出绿色通道了,没有为难人。从去年夏天,我已经多次从JFK入境美国,这是最简单直接的一次。[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