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帕多西亚传奇1 [此间因你而美丽:土耳其日志]
标签:
土耳其卡帕多西亚goremecappadociaturkey旅游 |
分类: 旅行[中东] |
“...想当初在美国西南各州游玩,就不知道该用什么字眼来形容那远远超乎常识的地质场景,也许可以说是‘异域’吧,如今在卡帕多西亚重新寻得这种感受。在现代文明都市中待久了,想象力就萎缩得厉害,非要用最具原始感染力最具挑战性的风景,才能把原本无极限的想象力重新激发出来,然后整个人都觉得年轻了。虽然是下午了,还有热气球腾空飞起,冷不防地就从某座山岩背后钻出来,于是,这里更像外星球了...”
[内容提要]
乘坐一整天大巴由番红花城来到卡帕多西亚(如何在安卡拉转车,在Nevsehir的接驳小巴)- 卡帕多西亚的历史与现状 -
入住kelebek酒店 - tour与热气球的情况 - 半天时间的红线自助游计划 - Pasabagi蘑菇岩石 - Open Air
Museum - 瓦罐肉
~~~ ~~~ ~~~ ~~~
从萨弗兰博卢到Goreme/卡帕多西亚,一整天都在大巴上度过,先到安卡拉,再转车去Goreme,两班都是Metro-class,规格和前一次乘坐的一样,座位空间狭窄,而且比上次还差,两班车都没有提供wifi,我就只好斜靠在座位上小睡,或者看看窗外风景了
离开Karabuk区域不久就开始翻山越岭,到一定高度,就看到雪了,耳畔也开始有海拔升高的挤压感,虽然在车里看雪景很有趣,但我希望在Goreme不会遇到下雪天。在山里行驶途中,司机还停下加了一次油
翻过这一处群山,大巴车开到一个叫Bolu的小城停了一站,bolu就是city的意思,这个城市的名字可真够无聊的,这里上了10几个乘客,我和旅伴无法再各占一排座位了,只好把背包塞到座位底下。司机和服务生都下车抽烟喝茶去了,乘客也可以下车走走,透透气,上个厕所。从Bolu开出继续往安卡拉方向,一开始没有下雪,一望无际的原野和农田。不久又钻进山里了,又是白皑皑一片雪景,而且山间雾气很重,大巴前进方向能见度极低,能有200米就不错了,司机也不减速,继续飞奔,一会儿开出乌云密集区,天又晴朗了
从Karabuk到安卡拉大概3个小时,土耳其的大巴相比私家车是有更严格的限速的,所以如果自驾游玩,时间应该会短一些。快到安卡拉的时候,车上就开始陆续有乘客下车了,本地乘客可以和司机、服务生事先说好在行驶路线的哪个地方停一下。安卡拉也是座建在山区里的城市,还没进城的时候就远远看到山坡上林立的高楼了。但大巴站依然不在城内,在进城的公路上斜向一转,就到了Otogar
这个Otogar规模很大,结构一时半会儿看不明白,下车进入大厅后快速找到有Metro标记的房间,问如何转车,答复说这个Otogar到达层在下,出发层在上,我们应该先上两层到出发层。好在这里有手扶电梯,不用费力拎行李。到出发层后,有各家大巴公司的柜台,Metro的就在电梯口,问了agent到Goreme的大巴在哪个gate(土语Peron),就到附近的座椅上休息。候车的时候发现和我们同车从Safranbolu前来的韩国女生也是要转车的
这里也有很多小卖部,贩卖食品饮料,我看时间还多,就打算在这里解决中餐。到一家摊位前买了事先做好包装起来的三明治,2TL,面包条夹火腿片的那种,小贩英文不好,先是对中国表示好奇和欢迎,然后问我问题我听不懂,旁边有个客人就给我看一种扁扁的类似饼的食品,我就摆摆手,示意不需要,后来才知道他们是问我是否需要加热三明治,加热就是放烤炉上压扁...三明治加上上一班车发的点心,我就吃饱了
3点发车的大巴,2点45开车,因为大巴太多了,出站上车的gate有限,很多Metro大巴拥挤在一起,有些混乱,幸好每辆车前车窗都有电子显示屏,显示班次编号和途径、终点站,和车票上信息核对上就能确认。从安卡拉到Goreme(其实是Nevsehir)这班车几乎满座,我只好又把背包塞在座位下方
这班车中间没有停正式车站,只在快天黑的时候停下休息了20min,乘客可以去上厕所买食品抽烟,也会有工作人员擦洗前车窗。和安卡拉大巴站一样,厕所是1TL/人,我到快餐柜台又买了三明治,也是包装好的面包条夹肉片,这次人家也没问我,就直接撕开包装把三明治扔进烤炉加热了,递给我的时候就是扁的,我才明白在安卡拉站的时候那个小贩问我的话。这次是拿上车才吃的,一边吃一边和那两个韩国女生聊天,其中有一位也曾在美国读书4年,这次来土耳其也是玩2周,然后去埃及
再开车时候天已经全黑,旅伴的手机可以3G上网,也可以定位,就看到地图上我们穿过了一座又一座城镇,名字都是很陌生的。第一次来到安那托利亚的大地上,就进行这么大范围的迁移,也是很有意思的。七点多的时候到了Nevsehir,没有进城,直接到了Otogar,果不其然,全体乘客都必须下车,去Goreme的(全都是游客)换乘旁边的free
shuttle商务车。虽然车票上写的是到Goreme,但并不代表大巴真的开到Goreme。想起在某论坛看过的游记,有的游客认为这是大巴司机和本地小巴勾结好行骗的,所以坚持不下车,最后司机无奈只好把他拉到Goreme去,但从我经历的情况这显然是大巴公司的安排,如果一定赖在车上就有些不合情理了。一方面确实司机和服务生要求所有乘客都下车了,连本地的乘客也提醒我们要下车换service(小巴);一方面接驳的小车本来就喷涂着Metro的字样,根本没有其它公司或私营的车出现,当然也没有收费。因为担心一辆shuttle不够,多辆小巴并排停着等着载客。我和旅伴上车后车就开了,但发现座位刚好少一个,只好让最后一排的挤一下了
到Goreme的路上也是一片漆黑,往两边车窗外张望基本什么也看不见,我早就知道,这茫茫夜色中隐匿的是一片神奇的土地,但到底是不是我的菜呢?是否如吸引着世界各地千千万万的旅客一样吸引着我呢?
卡帕多西亚这个名字,现在已经少见于官方文件了,与其说是地理概念,这更多的是一个指向历史的名词。但大家仍然喜欢用卡帕多西亚这个名字,为什么呢?因为这个词眼,对于人类很长一段时期的历史,意味着太多太多
位于安纳托利亚高原的卡帕多西亚地区,基本等同与今天的Nevsehir省。几百万年前,邻近的都是活火山,火山喷发形成了特殊的地貌:首先喷出的大量岩浆迅速冷却、钙化,就凝成风化岩层,这种岩层具有良好的可塑性,易于受到腐蚀;之后的喷发,造成玄武质火山岩覆盖其上,这一层就坚硬得多也更耐腐蚀。年长日久,岩石在阳光的暴晒和风霜雨雪的侵蚀之下,松软的风化岩层剥蚀殆尽,在地上形成峡涧沟壑,在地下形成暗流岩洞。比较坚实的玄武岩部分残留下来,则形成千姿百态的岩石,其中有壁立千仞的悬崖,有蜿蜒数十里的褶皱,更多的则是像蘑菇、树桩、尖塔一样的岩石。这片有着神奇地貌的土地,很久以前就有人定居了,并且定居在此的各个时代的人们,都充分利用了这里独特的地质结构,来达到特定的目的。故此这里的地形地貌就与人类的定居历史交融起来,成了人类文明史上奇异的一笔
早在公元前20世纪,赫梯人就在这里建立统治,那时他们就有计划有步骤地修建地下城了,因为柔软的风化岩层具有很高的可塑性,已经形成的地下溶洞又可以作为施工的基础,那时地下城只作为食品、酒类的储藏间用。公元前6世纪初,波斯人占领并名义上统治这一地区。到公元前四世纪开始,亚历山大大帝东征到此,他死后他的部将最终驱逐了波斯势力,在这里确立了希腊人的统治。在300多年时间里,这里频繁更换着统治者并且内乱不断,也在实际上形成了罗马和东部的亚美尼亚等国家之间的缓冲地带。到公元17年,这里的君主被取消,最终沦为罗马帝国的一个行省
罗马推崇多神教,对纪元初在巴勒斯坦地区兴起的基督教进行残酷镇压。其时,以著名使徒圣保罗为代表的耶稣基督的第一批信徒离开耶路撒冷,来到地势险要的安那托利亚中部地区,将这里命名为“卡帕多西亚”。他们发现这里十分适宜藏身,于是在这里建立了小亚细亚的第一个基督教区,开凿石窟修建教堂,并且也利用地下城,一方面藏身,一方面也改造成有一定防御功能的军事设施
公元4世纪初,广泛传播的基督教形成一股强大的政治力量。君士坦丁大帝及其继任人宣布了基督教信仰的自由并且鼓励传教活动。但卡帕多西亚仍然吸引着很多信徒,那时以圣巴西尔为代表的不少为“接近上帝”而追求苦行、隐修生活的信徒来到这里,住进前人开始开辟的石窟、地下城,形成了隐修式基督教社会,更多的教堂也在山岩洞穴中修建出来。
到公元8世纪初,基督教内部爆发教堂中是否应该使用圣像的激烈论争,激起了新一波宗教迫害热潮,卡帕多西亚再次成为一些基督教教士和教徒的避难所。公元9世纪,信奉伊斯兰教的阿拉伯人入侵,大批基督教徒逃离,卡帕多西亚又成为滞留下来的少数基督徒躲避异族和异教迫害的避难所。从7世纪之后,亚美尼亚在本地区的势力也急剧扩张,和拜占庭/东罗马帝国的势力相抗衡,最终将卡帕多西亚靠北的一部分分裂出去了,这部分成了亚美尼亚Cilicia王国的一部分,后来第四次十字军东征的时候加入了十字军成立的国家
从11世纪末开始,信奉伊斯兰教的塞尔柱突厥人侵入安那托利亚,先是起源于科尼亚的塞尔柱突厥人,再之后是Karaman的塞尔柱突厥人,到12世纪晚期基本已经控制了卡帕多西亚地区,到15世纪初塞尔柱突厥人建立了奥斯曼帝国,卡帕多西亚的当地居民纷纷改信伊斯兰教,坚持信奉基督教的希腊人几乎全部撤离,基督教在这一地区的影响渐趋消弭。同时奥斯曼政府建立了新城市Nevsehir,逐步取代之前的基督教社区成了卡帕多西亚的中心,直到今天
在奥斯曼帝国的统治下,作为兴隆几百年的小亚细亚基督教中心的卡帕多西亚逐渐被世人遗忘。1907年,一位法国神父来到这里,发现山岩和石柱上那些奇特的教堂和修道院,以及那里遗存的大量宗教壁画。他像着魔一样进行勘察和研究,并出版专著将这里介绍给西方宗教界和学术界,其罕见的人文价值成为人们争相研究的课题,也成为热门的旅游目的地
如今,虽然石窟中的教堂和修道院早已成为历史遗迹,但卡帕多西亚地区的人们仍然利用天然的柱石建室造屋。在Goreme等村镇内,人们几乎把所有的石柱都拦腰掏空,地上铺上地板,顶上描上彩绘。这些融自然美和人工美于一体的石屋,颇似我国陕北开在黄土上的窑洞
从Nevsehir大巴站到Goreme只有9公里路程,快到Goreme的时候,窗外有些灯光了,似乎是专门照在奇形怪状的岩石上的,旅伴就开始惊叹了,我却觉得有些鬼影重重似的,等着明天再仔细研究吧。到了Goreme镇中心,有个小广场,路边有Metro办公室,车子停下,有些游客不下车,或许小巴可以送到酒店去?我们想看看能否先买了到帕姆卡莱的车票,就下车了。又在下雨,而且雨势不小,刚下车衣服立即被打湿,被迫快速把雨伞从背包里取出撑开,飞一般窜入Metro办公室的小屋子里,同时冲进来的还有那两个同车从Safranbolu前来的韩国女生
因为连着坐Metro几次了,就想着到Pamukkale的车换一家公司,换成据说仅次于Metro的第二大公司"Pamukkale"家的。是的,这家公司名字就叫Pamukkale,就像很多地方都有自己的大巴公司,我们路上听到见到的有Safran,
Nevsehir,等等,只是规模有大又小罢了,这趟行程下来,我真不认为各家公司的服务会有什么太大的差别,总体而言性价比都比较低就是了,尤其相对中美、南美很多国家的大巴来说。不幸的是Metro的售票员告诉我Goreme没有Pamukkale家的车,也没有他们的办公室、售票处。我就只好打听了Metro的票价和时间,暂时记下稍后再做决定。因为不急着买票,我就问Metro的人是否可以让预定好的酒店开车来接我们,他们爽快答应帮打电话,我们说预定的是Kelebek酒店,就是tripadvisor排名第二的,各大旅游论坛都很多人推荐的Kelebek
巴士站的人打通电话不久,一辆车身上写着Kelebek的小车就停在门口了,一个年轻伙计快步进到屋子里,先和Metro的人寒暄了两句,就带着我们上车,还帮旅伴拎行李箱。他的英语格外流利,比我在伊斯坦布尔住的酒店的伙计都强很多,我甚至怀疑他在英语国家生活过,到底是网评很高的高质量酒店,从细节上就让人满意。这小伙子一边开车一边介绍了一下Goreme/Cappadocia的基本信息,镇子的大致orientation,酒店的位置,等等,也打听了我们后几天的安排。我也问了是否有Pamukkale大巴公司的售票处,他答复和Metro的人一样,没有
镇子很小,酒店只要在镇子里,从镇中心都可以步行到达,10分钟之内,但Kelebek位置有些别扭,大家都推荐这里因为地势高可以看风景,但地势高也意味着房客从镇子里要爬个大坡才能到酒店。车子停在酒店门口,路上也看到其它一些酒店,发现都是建在坡地之上的,Goreme一带本来就地形怪异,很难找到一块大平地让人建造寻常的building(所以这里也没有crown
plaza, holiday
inn一类的酒店),这些酒店就都采用本地特色的石窟房间作为客房、lobby等,需要大一些空间的餐饮区、cafe就在更高处用木板搭平台。所以这里的客房每间和每间形貌都不一样,就像这家Kelebek,在网上挂出了每间房的照片,标了单独的价格,预定的时候就要指明具体哪间房的。当然也无所谓第几层,都是分散开的
这家酒店的服务流程满特殊的,伙计先带我们进房间,因为预定时已经指定房间了。和网上照片一样,很宽大,虽然是两张床的房间,但还有个长沙发,完全可以再住一个人。卫生间也很宽敞,另外还看到有可以生火的壁炉,伙计说是真的,不是装饰,如果我们愿意可以烧的(虽然有暖气供应)。印象里真挑不出什么毛病来,只有wifi不好用,房间里搜不到信号,即使lobby都没有信号,只能到餐饮区去上网
放下行李后就带我们参观了一圈他们的酒店,哪里是lobby哪里是餐饮区(24小时开放,但厨房只开到9点半)哪里可以看风景等等,虽然还下雨,我们撑伞那个伙计却不在乎。然后就到前台check-in,检查了护照,介绍了附近的景点,也推荐了热气球、tour等,和传统的红绿线tour不同,它家有自己的tour,大概是红绿线拆开又重新组合的,也是分成3条线路,不过把open
air
museum甩出去了,每条路线和常规旅行社的红绿线tour价格相仿,我觉得各有千秋,就还是选择传统路线,并且红线自己游玩,绿线再报团。和在Safranbolu的酒店一样,check-out时候交款,入住的时候不需要,但我确认了之前的房价,并且确认了如果付cash可以便宜20%的政策。在reception/lobby又逗了一会儿猫,伙计说这里有几只猫是酒店里养的,不是野猫。然后回房间,因为地形过于复杂以及天黑,伙计刚刚带我们转的时候我们连最基本的路也没记住,还要麻烦他带路才行
后来在酒店住了两个晚上,里里外外也都转遍了,觉得即使不是旅游,只在这酒店住三天五天也是不错的。这里除了客房、餐饮区、cafe这些有明确功能的房间,还有很多面积很大的公用房间,有沙发,也有电脑,还时常有猫咪光顾,就在这里坐上半天,喝喝咖啡,看看书,或者约几个好友一起坐坐聊聊天,也都不错。就像这里的老板,每天都有附近的朋友光临,一起聊天喝茶,都是年过半百的中老年,看气质和英语的流利程度我决不相信是以前一直生活在本地的
在顶层平台俯瞰小镇
回房间简单收拾好行李,就和旅伴步行“下山”,到镇子里吃饭,也许是淡季的原因,也许是时间太晚了(9点多),即使镇中心街道上也不见人迹,大部分travel
agency也关门了,餐馆还都开着,也都是零零散散的坐了些客人,没有任何热闹可言。雨一直淅淅沥沥地下着,撑着伞在这镇子里穿过,怎一种冷清萧瑟了得呀。很多餐馆都看上去很高档,包括Kelebek的伙计推荐的距离Kelebek很近的餐馆,其实之所以推荐是因为那餐馆下属于Kelebek的。为了节省的原则,我们找到一家看起来不甚高档的,叫做Sarm...(?),面积也小,装修也很朴素,进屋后看了菜单,确实不贵,就决定在这里吃。这里也有卖本地特产瓦罐肉(pottery
kebab),但我们决定第二天找一家好一些的餐馆去吃,所以这一天没点,点了寻常的烤肉、意大利面、布丁等。餐馆伙计听说我们坐了一整天大巴从Safranbolu来到这里,都很惊奇。后来我们在路上遇到的两个韩国姑娘从窗外路过,也是在找餐馆吃晚饭,看到我们在里面吃,她们也进来了
吃完饭雨势稍微小了一些,我们在镇子里溜达,连metro的办公室都关门了,终于找到一家还没关门的travel
agency,似乎是因为店主有客人来才没有关门,正好可以接待我们。我们直截了当咨询tour和热气球,店主是位胖大叔,指着墙上的Goreme地区地图给我们讲解了一遍,和原先了解到的信息一致,但他也建议我们红线自己玩(租自行车、摩托车,外加本地bus),绿线报团,热气球也推荐了一家100欧元的(Anatolian
Balloons)。我就决定第二天自助游玩红线了,至于绿线也可以等下一天另一批旅伴汇合后再商议,热气球我本来没有计划,我的旅伴从前来Goreme的路上就说一定要坐,但也没有决定是否从这家travel
agency预定,最后咨询了一下就离开了。后来旅伴回到住处还是报了酒店推荐的一家热气球公司,Goreme本地一共有20多家热气球公司,价格100欧-120、130欧之间,服务质量也稍微有所不同,更重要的是飞行员技能可能有差异
Goreme/Cappadocia Regional Map
到Goreme的第二天,一早可能4、5点左右旅伴就起床去热气球了,我一直睡觉也没醒,等自然醒起床的时候已经9点了,想到另一批驴友要9点多就来汇合,赶快洗漱收拾,出门的时候看到雨已经停了,虽然多云但天气晴朗。正在看周围的风景,几个从法国赶来的驴友已经出现在我面前,他们入住了另一个房间,行李刚放下。我们就一起去吃早餐,早上去坐热气球的旅伴也早就回来了,也正要准备吃早点。这里的早点不如我在伊斯坦布尔住的第一家酒店,虽然丰盛但没有肉。早餐后刚来的旅伴回房间收拾行李、洗漱,到大家都可以出发的时候已经中午11点了
在酒店内四处走走看看
幸好原先计划自助游玩红线也是很flexible的,必去的景点只有open air
museum和蘑菇山Pasabagi,至于Rose
Valley等地的徒步,可有可无。我计划打车前去Pasabagi,因为距离最远(有本地bus可以到,但并不频繁,需要等车时间较久),然后再打车回到镇子方向停在Open
Air
Museum,参观完Museum再步行回到镇子里。老板也建议这样行动,有旅伴想租车自驾,但租车费用太贵(100里拉+油费),况且已经到中午了,租车只能按天收费,这样就很亏。所以就一致决定打车了,老板主动提出可以帮忙叫一辆商务车,我们一共5个人可以坐的舒服一些,到Pasabagi,司机在停车场等着,然后再把我们送到Open
Air Museum,一共60TL,这个价格比自己打车贵了一些,因为前一日问travel
agency的大叔,以及酒店老板一开始说的,40-50里拉就够了。也许是因为车型不同吧,所以费用增加了
从镇子到Pasabagi路上花了10分钟左右,沿途风景也不错,昨晚前来的时候路边一片漆黑无法看到,今天这些奇异的地貌才逐步展示在眼前,尤其是不同颜色的地层沉积,像极了我在美国去过多次的犹他、亚利桑那一带。到了Pasabagi,司机把车停在停车场,这里已经有一些旅行团的大车了,也有不少小摊贩在这里做买卖,但这里并非官家或私营的公园,没有人卖门票,随意参观
从镇子到Pasabagi沿途风景
卡帕多西亚各种奇异地貌多是由地层堆积形成的,其中mushroom
rock是最特别的一种,而Pasabagi就是这种岩石最集中的区域。如前面提到,这种地貌的形成也起源于火山喷发,柔软的风化岩层和坚硬的玄武质火山岩的堆叠。随着时光流逝,玄武质岩石碎裂、疏松,将松软的风化岩重新暴露,于是除了被玄武岩象伞一样仍然遮盖住的部分外,风化岩石层其它部分都被雨水等侵蚀掉了,形成阵列排布的陡峭而挺立的石柱,也就是mushroom
rock,这种石柱矮的1-2米,高的40、50米,而在石柱之间,有蜿蜒曲折的峡谷,仿佛迷宫一般,小溪流经其中,就有了谷底的绿洲,和四围干涸突兀的谷壁形成鲜明对比。地质学上这种岩石还有很多名字,例如fairy
chimney, earth
pyramid等等。在美国西南地区,叫做Hoodoo,著名的布莱斯峡谷国家公园就是这种地貌集中的地方,在美国当地还有个美丽的传说,每个挺立的Hoodoo岩石,都是一个印第安战士的化身
关于本人布莱斯峡谷国家公园的游记,请见 《美国国家公园(七)印第安战士之魂--Bryce Canyon NP》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30ecbc0100u113.html
虽然与世界其它地方的同类岩石形态近似,但也有显著的差别,是在色泽上。石柱的颜色是随着沉积的矿物质而变化,有的同一石柱上不同沉积层显示不同的颜色。就说美国犹他的Bryce
Canyon,石柱的颜色是从白到金黄色的过渡,而卡帕多西亚的则是灰、白颜色
pasabagi骆驼
本地人在玩爬斜坡的游戏
Pasabagi区域很小,如果不是一直在拍照,本来30-40分钟就可以看完了,但我们拍照多,在很多地点轮流摆姿势拍,所以耗了1个多小时才回到停车场,司机一直在等着。停车场边除了有卖纪念品的摊位,也有个小餐馆,我犹豫了一下,还是觉得到下一站Open
Air Museum去吃中餐吧,后来就很后悔这个决定了
司机往镇子方向返程,停在Open Air
Museum门口的停车场,我们付了60里拉,司机就开车走了。我们进museum参观,门票15里拉/人,有一位驴友租了audio,没有中文的,只有英法德意日文等。结合后来我的经验如果不去dark
church的话还是不需要的,因为除了dark church其它的参观点都有详细的文字说明,偏偏dark
church没有,那里也不单独租audio
自己刷门票上的条形码推开闸机进园子,进门就是一个官方经营的纪念品店、咖啡厅,也可以在这里上厕所for
free,我们在售票处之外看到两个卖纪念品的摊子,附近就完全找不到餐馆了,看来餐饮生意被Open Air
Museum官方包了,只能在这个cafe里解决。看了一眼菜单,实在太贵,又不是特别饿,我就没有买任何东西,旅伴也是买了些点心、茶就ok了,纪念品当然也没必要在这里买。所以建议大家还是避免在Open
Air
Museum用餐,或者自带,或者在来这里之前解决。这里还有个很搞笑的项目,颇像北京故宫、颐和园常见的穿宫廷服饰照相的业务,不过换成了奥斯曼宫廷服饰,很多游客纷纷掏钱参与
说起Open Air
Museum,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2世纪,那时候罗马帝国迫害基督教徒,圣保罗等第一批基督耶稣的信徒为躲避迫害而从耶路撒冷辗转来到小亚细亚,来到卡帕多西亚,这里的奇特、险要的地形很适合藏身,就以Kayseri和Malatya为中心,建立了基督教社区。信徒们利用前人留下的地下城,也自己在岩石峭壁开凿石窟教堂,就是今天在Open
Air Museum看到的
到公元4世纪的时候,东罗马帝国已经不迫害基督徒了,这里又有了新的功用。那时有三位基督教史上著名的使徒来到这里:Kayseri的主教St
Basil, 他的兄弟St Gregory of Nyssa, 以及St George of
Nazianus,他们在这里建立了隐修制度,和信徒一起住进在岩壁石窟中建造的修道院,这里与世隔绝,他们每天在这里做祷告静修,Open
Air Museum的石窟建筑就成了他们隐修的场所,后来在附近的Ihlara
valley等地也有相仿的隐修团体出现。在他们之后,到10-12世纪,这里又形成了一次隐修的高潮,大批信徒来这里体验先辈的隐修生活,今天看到的Open
Air
Museum在山壁间的大部分石窟建筑(11座教堂,储藏室,厨房,饭厅,等等),就是这个时期维修或新修的。很多教堂也座位墓葬使用,隐修的信徒中有一些人,死后埋葬其中
进门后,随着众多游客,很多还是导游带领的团队游客,沿着修整的步道前行,左手边看到的叫做Nunnery,有6-7层高的石壁建筑,是个综合用途场所,包括储藏室、餐厅、厨房等,不知为何不对外开放
再往前,就来到的St Basil Church,顾名思义是纪念公元4世纪率先到此隐修的St
Basil的,空间不大,前厅和正殿由2道拱门隔开,前厅有墓葬,正殿有保存完好的壁画
St Basil
Church旁边有个观景台,能看到一条深谷,深谷对面的崖壁上也布满石窟,过往一定也是基督教徒隐修的地方,只是没有整修对公众开放
绕过St Basil Church再往前,就到了Apple
Church门口,从这里要钻个小石洞才能入内。这个教堂有个中央拱顶,四个column,地面是十字架型,11-12世纪的壁画仍然色彩鲜艳,题材来自圣经,以及亚伯拉罕、基督的生活
穿过Apple church后背面就是St Barbara
Church,是11世纪下半期的建筑,也是十字架的地面构型,两根大柱子,顶上有多个dome,墙壁和顶上的图画都是单纯红色勾勒的图案,有神话的动物、军队的标志等,很神秘
圣芭芭拉教堂东南侧(沿步道前行方向)正对着的就是著名的Church with
Snake,结构很简单,是线型plan,分前后两个chamber,前面的屋顶是拱面,后面的是平顶,墙壁上的壁画是11世纪的,直接画在墙上,描绘有手持书籍的基督、君士坦丁大帝和Helena,之所以叫做“蛇教堂”,是因为有一幅壁画描绘St
George和St Theodore在杀死一条蛇
从snake
church门前,可以完整地看到整个东北侧的石壁,同样是密密麻麻的很多黑洞,都是石窟教堂或其它功能的建筑,可见当时这个隐修社区也是不小规模的
沿着上台阶的步道走上东北侧“建筑群”,先看到的是refectory,一组三个房间,分别是储藏室、厨房,和教堂相比这些房间就很简朴了,也没有壁画,房间结构也很简单
从refectory再往前走就是著名的dark
church,12世纪的建筑,因为太著名了所以要另付费,有两个旅伴没有进去,我和另外两个旅伴每人花8TL,从阶梯走上去进入教堂参观,LP上写到这个教堂是非常值得参观的。这里面积不大,和其它教堂石窟也比并不大很多,但满墙壁的壁画都尽最大的可能复原了,色彩明显比其它没有尽完全修复的教堂要鲜艳很多倍,步入其中感觉是看到了原始的、原汁原味的隐修教堂。旅伴租的audio有用了,这里的壁画虽然多,但竟然都没有文字解说,标题都有,包括了众多经典的题材,如Deesis,
Annunciation, Journey to Bethlehem, Nativity, Baptism, Raising of
Lazarus, Transfiguration, Entry into Jerusalem, Last Supper,
Betrayal of Judas, the Crucifixion and Anastasis.
这里是严格禁止拍照的,小教堂里有2个安保大叔一刻不停地盯着,以下照片都是从其它游客的网络相册中找到的
从Dark Church出来,沿着步道往前走转过一个转角就到了St Catherine
Church,11世纪修筑的,壁画很少,只有正殿有一些,内部黑乎乎的完全无法拍照,前厅有9座墓穴更加重了阴气重重,我转了一圈赶快出来了。继续往前,赶上另外两位旅伴,就见到有个小空场,空场旁又有个2层楼高的木阶梯,通向一个叫Carikli
(Sandals)
Church的石窟教堂,很多人在阶梯上下,我挤上去到教堂门口看到里面正塞了个团队,除了人脑袋什么也看不到,我担心这么多人会把我挤扁,就赶快下来了
从这里环顾四周,附近的地质景观看得十分清晰,想当初在美国西南各州游玩,就不知道该用什么字眼来形容那远远超乎常识的地质场景,也许可以说是“异域”吧,如今在卡帕多西亚重新寻得这种感受。在现代文明都市中待久了,想象力就萎缩得厉害,非要用这种最具原始感染力最具挑战性的风景,才能把原本无极限的想象力重新激发出来,这样整个人都觉得年轻了。虽然是下午了,还有热气球在腾空飞起,冷不防地就从某座山岩背后钻出来,于是,这里更像外星球了
这些就是公园范围以内主要景点了,感觉如果不是这么多游客的话,这里还真有奇特的气氛能让人静下心来,但人头攒动之下,再静谧的气氛也破坏殆尽了。从公园原路离开,走了不到100米就看到右手边还有个石窟church,这也是Museum范围之内的,凭museum的票入内,但看门的大叔查的不严,我直接走进去也没有管我。这里也有个旅行团正密密麻麻地挤在正殿里,有个导游扯着嗓门在喊。这个教堂叫Buckle
(Tokali) Church,面积还算大的,有4个chambers,时间上可大致分为new church和old
church,壁画最早的是10世纪的,这里的壁画相对其它教堂更系统地绘制了基督的生活
看完open air museum所有景点,大概下午3点半,一共在museum中待了2个多小时,也没有时间去rose
valley徒步了,虽然路上看到明显的人为涂抹的rose valley的路标。但也没有立即回到镇子去,从Open Air
Museum出来的路经过Buckle church后继续往前走,右手边有一座小山,就爬上小山转了一圈
从Open Air
Museum回镇子就在museum门口沿着大路步行,留心过往车辆即可,20-30分钟足够了,到一个丁字路口往左转,就进镇子中心了。我们先去Metro的售票处买了下一天前往Pamukkale(其实是Denizli)的车票,这个线路也没有其它公司可选,45TL/人,问清楚了是大巴直接到镇子上来接人,不需要到Nevsehir大巴站去。没有回酒店,直接就去了网上推荐的Dibek餐馆吃饭,主要是品尝瓦罐肉Pottery
Kebab
镇子很小,问了路人就知道这家餐馆的方位了。进了餐馆一看,布置十分有本地特色,分隔开的一个个包间都是cave
room,老板先要大家脱鞋,天气太冷我们就要求老板找了一间不需要脱鞋的。这件隔间旁边就是酒窖,都是餐馆自家酿的酒,存在这个cave里。菜单上主要就是瓦罐肉,这种食品即使土耳其也只有在卡帕多西亚才有,把肉和菜盛在瓦罐里密封,在大坑里焖熟,可以做鸡肉、羊肉、牛肉等等。没有像原先了解到的需要提前3个小时预定,临时order就行,28TL一罐,半个多小时就上菜了。老板亲自上菜,5个人每个人点了一个瓦罐,老板手执小锤,在罐口轻敲,就把原本封死的盖子敲松,然后就可以扮下来,焖肉连同菜一起直接倒进盘子里。味道和在中国很多地方吃的炖肉比较像,但制作过程乃至上菜的过程都还是满特别的,有旅伴问老板能否到厨房参观,被婉言谢绝了,看来这个制作过程还是保密的
这一天吃晚饭的时间很早,因为大家中午都饿着了,5点不到就吃饭,吃完饭还有足够的时间在travel
agency关门之前咨询、报名绿线tour,以及另外几位新来的同伴要坐热气球也需要从旅社报名。问了几家旅社,green
tour的价格最终砍到80TL/人,在同一家店热气球也砍刀90欧/人。大家当场报名,但只有green
tour付了全款,热气球只付了少部分deposit,旅社的伙计也不太在意,收款后给了收据作为ticket,说好第二天清晨有人接热气球,早上9点半一家叫Andromeda的公司导游来酒店接人,tour是这家公司提供的,旅社就代发了每人一顶白色的遮阳帽,真有跟团的feel! 这些事情都落实清楚了,才回到山丘上的酒店,晚上上网、看书、逗猫,继续体验这家酒店带来的独特快乐
[花费] 见下一篇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