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美国国歌诞生地 ── 巴尔的摩 (Baltimore, Maryland)[美加名城记]

(2012-02-22 10:01:11)
标签:

巴尔的摩

马里兰

星条旗

美国国歌

麦克亨利堡

baltimore

maryland

旅游

分类: 旅行[美加]
1814年9月13日,美国的大西洋海岸发生了一次激烈的战役,年轻的马里兰律师Francis Scott Key也度过了其一生最不平凡的一天。从1812年美国对英宣战起,大小战役从未间断,在20天前,Robert Ross将军率领的英军刚刚占领并火烧了华盛顿DC,这是美国首都历史上仅有的两次沦陷之一,(另一次是独立战争时,)白宫与尚在建设中的国会大厦都被烧毁大半。携胜利余威,英军水陆并进北上马里兰,美军George Armistead将军奉命带领1000名士兵守卫在巴尔的摩的入海口麦克亨利堡(Fort McHenry),以阻击英军海军在此登陆

这天夜间,战斗打响,正在英军舰艇上的美国律师Francis Scott Key开始心潮澎湃,他是奉命前往英军中谈判战俘事宜的,却被扣留在海军舰艇上。他听到隆隆的炮声,跑到甲板上,看到岸上的堡垒被英军炮弹击中而火光四起,但美军很快还击,麦克亨利堡的炮弹,铺天盖地朝英军舰队打来,Key看到其它舰艇被炮弹击中,碎片横飞,燃起大火,英军的尸体跌落海中,虽担心自己的安全,但更被祖国军队的英勇表现而鼓舞着。到天明时分,硝烟散去,英军残余舰艇已行驶在返航的途中,随后又传来消息,英军陆军也被阻于巴尔的摩城外。Francis终于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回到舱房挥笔写下了以下的诗句

O! say can you see by the dawn's early light,
What so proudly we hailed at the twilight's last gleaming,
Whose broad stripes and bright stars through the perilous fight,
O'er the ramparts we watched, were so gallantly streaming?
And the rockets' red glare, the bombs bursting in air,
Gave proof through the night that our flag was still there;
O! say does that star-spangled banner yet wave,
O'er the land of the free and the home of the brave?
......

这首诗的名字就叫《星条旗》(The Star-Spangled Banner),Key不曾想到,这首词后来被配了乐,在时隔117年之后,正式成为美利坚合众国国歌。今天,当游客来到巴尔的摩,来到麦克亨利堡,会有机会在访客中心的演播室看到关于这段历史的纪录片,播放结束后,国歌奏响,演播室一侧的帷幕会徐徐拉开,透过落地玻璃窗,遥望碉堡上高高悬挂的星条旗,200年前硝烟弥漫的战场,似乎又重现在眼前

Francis Scott key画像

美国国歌诞生地 <wbr>── <wbr>巴尔的摩 <wbr>(Baltimore, <wbr>Maryland)[美加名城记]

收藏于华盛顿DC美国历史博物馆的巴尔的摩战役时悬挂的美国国旗,有一项传统从巴尔的摩战役后延续至今,即所有美国政府在重大场合使用的国旗,都要在制成后带到这里升起,作为First Fly

美国国歌诞生地 <wbr>── <wbr>巴尔的摩 <wbr>(Baltimore, <wbr>Maryland)[美加名城记]

作为历史遗迹爱好者,我在巴尔的摩有限的大半天时间,首先安排了麦克亨利堡。乘坐megabus到巴尔的摩后,因为车站在城郊的一个shopping mall,又转乘MTA的公交车到巴尔的摩城内(相对车站就在downtown附近的Greyhound而言,megabus在巴尔的摩就显得很不方便)。从市区到Fort McHenry公园,有两种公交方式,我乘坐MTA 1路车,终点站就是公园门口;也可以从内港inner harbor乘坐water taxi小船,在公园岸边有站

作为美国历史的重要见证地,麦克亨利堡早在1925年就成为国家公园,到1939年改了级别,称为Fort McHenry National Monument and Historic Shrine,一直由National Park Service管理。幸运的是,从1814年巴尔的摩战役后,这里没有再遭受战火,尽管在二战时也设置了防御工事,用于阻击可能的由大西洋而来的敌人。公园具体信息见官网 http://www.nps.gov/fomc/index.htm ,这里的象征意义是不言而喻的,每年9月,公园也会组织巴尔的摩战役的庆祝活动,为市民和游客了解历史、了解堡垒提供机会;作为公益活动,很多政界要人也都在这个公园做过volunteer,例如巴尔的摩市长、马里兰州长等

公园入口处草坪上有Francis Key纪念雕塑

美国国歌诞生地 <wbr>── <wbr>巴尔的摩 <wbr>(Baltimore, <wbr>Maryland)[美加名城记]

在公园的访客中心观看展览和纪录片是免费的,记录片是防御工事的相关历史,展览则陈列了一些当年的军事设施等,还有沙盘模型,可以看出Fort McHenry是个多角形的结构

美国国歌诞生地 <wbr>── <wbr>巴尔的摩 <wbr>(Baltimore, <wbr>Maryland)[美加名城记]

前往军事遗址内的路上,看到路边有牌子写着要买票才能入内,于是回到访客中心买票。收费也是象征性的,儿童免费,成人7美元,一张票可以用7天,如果有NPS年卡,还可以再便宜几块钱。付费后给了一个胸牌,挂在衣服上,遗址区内的公园管理员见到,就能区分是否已买票。遗址区保存十分完整,堡垒的墙壁和房舍都像新的一样,房舍还按照不同功能(兵营、将军办公室、将军寝室等),复原为原先的模样,摆上复古的家具、衣物、日用品等

美国国歌诞生地 <wbr>── <wbr>巴尔的摩 <wbr>(Baltimore, <wbr>Maryland)[美加名城记]

美国国歌诞生地 <wbr>── <wbr>巴尔的摩 <wbr>(Baltimore, <wbr>Maryland)[美加名城记]

将军的住宅

美国国歌诞生地 <wbr>── <wbr>巴尔的摩 <wbr>(Baltimore, <wbr>Maryland)[美加名城记]

普通士兵的兵营

美国国歌诞生地 <wbr>── <wbr>巴尔的摩 <wbr>(Baltimore, <wbr>Maryland)[美加名城记]

食品饮水储藏室,估计不是酒

美国国歌诞生地 <wbr>── <wbr>巴尔的摩 <wbr>(Baltimore, <wbr>Maryland)[美加名城记]

在麦克亨利堡的防御工事上,还可以眺望海面,向baltimore城的方向,是通往内港和巴尔的摩客、货运码头的Patapsco河航路,向东则是此河在Chesapeake Bay的入海口,有几座大桥横跨水面。偶然可见巨大的轮船在水面上航行,但更多的是私人帆船、小艇在水面上游弋。当年的战场,如今已成休闲娱乐场所了。按规模,巴尔的摩一直是Mid-Atlantics地区最大的货运港口,这得益于其天然的地理条件:虽然距离大西洋还有250公里航程,但这段水路很宽阔,航道也深,因此万吨巨轮都可轻易进出。也因此,这里设有万吨游轮的码头,若干加勒比线、加拿大线游轮由此出发

Patapsco河的航道

美国国歌诞生地 <wbr>── <wbr>巴尔的摩 <wbr>(Baltimore, <wbr>Maryland)[美加名城记]

美国国歌诞生地 <wbr>── <wbr>巴尔的摩 <wbr>(Baltimore, <wbr>Maryland)[美加名城记]

远眺Chesapeak Bay入海口

美国国歌诞生地 <wbr>── <wbr>巴尔的摩 <wbr>(Baltimore, <wbr>Maryland)[美加名城记]

遗址不大,不到一个小时就参观完了,于是还乘坐MTA 1路车回到downtown去,直接到inner harbor去观光。路过downtown,看到众多摩天大楼,感到这里还是一个商业很发达的城市

所谓inner harbor,不仅指从切萨皮克湾通向Baltimore市区的Patapsco河的西北分支末端的港湾,也包括港口周围的downtown街区。因为地理原因,这里并不适合作为大轮船的码头,所以历来只停泊小船,后来城市规划朝旅游观光方向发展,就逐渐变成市内的休闲、文化中心。除观光用的water taxi小游船的码头设在此处,还有官方访客中心,另外咖啡厅、纪念品店也很多,而作为巴尔的摩饮食特色的海鲜店,自然也少不了啦(不过巴尔的摩最著名的蟹肉糕,在这附近似乎没有正宗的)

内港的水面,对面就是国家水族馆

美国国歌诞生地 <wbr>── <wbr>巴尔的摩 <wbr>(Baltimore, <wbr>Maryland)[美加名城记]

退役后永久停留在内港的USS Constellation号军舰
在内港旁的石台阶上坐下休息了一会儿,就扎到downtown的高楼堆里去了。先到World Trade Center大楼去,这是巴尔的摩第六高的楼,也是世界上最大的五角形大楼。之所以到这里,是因为这座楼27层顶层为游客开辟了观景台Top of the World Observation Level,可以俯瞰城市景色。具体信息见 http://www.viewbaltimore.org/index.cfm ,从正门进去,到观景台的电梯是和其它楼层电梯分开的,这也有利于收费,成人5美元。这个观景台也是可以环视一周的,在窗前还配有重要地标建筑的文字说明,可以边看边了解。虽然周围有几座更高的大楼,但这个observation deck的视野还不错

市区中心的高楼林立

美国国歌诞生地 <wbr>── <wbr>巴尔的摩 <wbr>(Baltimore, <wbr>Maryland)[美加名城记]

航道和入海口

美国国歌诞生地 <wbr>── <wbr>巴尔的摩 <wbr>(Baltimore, <wbr>Maryland)[美加名城记]

除了看外面的景物,观景台内还有一些图像展览,展示巴尔的摩城市的历史。这座城市的雏形是英国在18世纪建立的港口,借助加勒比烟草、蔗糖贸易的盛行而逐渐发展起来,因其所在的马里兰殖民地归属于爱尔兰“巴尔的摩勋爵”(Lord of Baltimore),所以命名为巴尔的摩。到美国独立,马里兰计划归入合众国,在巴尔的摩召开了第二届大陆会议,那时这座城市俨然成为美国首都了。行政上,巴尔的摩城一直属于巴尔的摩郡(Baltimore County),直到1851年联邦通过决议使之成为independent city,即不属于任何郡的城市(美国共42个independent city,其中39个在弗吉尼亚州,这是由VA州宪法的特殊条例导致的,另三个分别是巴尔的摩、圣路易斯、和内华达的卡尔森城)

内港附近

美国国歌诞生地 <wbr>── <wbr>巴尔的摩 <wbr>(Baltimore, <wbr>Maryland)[美加名城记]

美国国歌诞生地 <wbr>── <wbr>巴尔的摩 <wbr>(Baltimore, <wbr>Maryland)[美加名城记]

巴尔的摩人口的迅速增加始于巴尔的摩战役击退英军之后,多条公路的修建使这里成为沟通东北部、南部、中西部和加勒比航运的枢纽。虽然之后又经历了经济的起起落落,巴尔的摩的区域运输中心地位始终没有变化过,如今这座高楼林立的城市,已经成为美国第20大城了

美国国歌诞生地 <wbr>── <wbr>巴尔的摩 <wbr>(Baltimore, <wbr>Maryland)[美加名城记]

在内港一直待到晚饭时间,我坐了几站公交车到Johns Hopkins University医学院访友(多条公交路线可到达,地铁亦可,只有一站距离),这个downtown的医学校区和JHU主校区并不在一起,但医学院也有悠久的历史了,建筑也大多很古老

和朋友一起乘坐JHU校车到一家饭馆吃饭,直到天色将暗时候才分别,我看了看周围,距离我住的青年旅舍也不远,就走路回去。我住在HI的巴尔的摩分店,这家hostel座落在Mount Vernon区,都是欧洲风格的复古风建筑,还有高大的华盛顿纪念石柱

Mt Vernon地区的教堂

美国国歌诞生地 <wbr>── <wbr>巴尔的摩 <wbr>(Baltimore, <wbr>Maryland)[美加名城记]

美国国歌诞生地 <wbr>── <wbr>巴尔的摩 <wbr>(Baltimore, <wbr>Maryland)[美加名城记]

美国国歌诞生地 <wbr>── <wbr>巴尔的摩 <wbr>(Baltimore, <wbr>Maryland)[美加名城记]

Mt Vernon地区的华盛顿纪念碑,如果时间合适,可以入内登顶

美国国歌诞生地 <wbr>── <wbr>巴尔的摩 <wbr>(Baltimore, <wbr>Maryland)[美加名城记]

美国国歌诞生地 <wbr>── <wbr>巴尔的摩 <wbr>(Baltimore, <wbr>Maryland)[美加名城记]

HI的这家分店感觉也不错,除了位置不错,距离downtown很近,本身所在区域也很漂亮,其内部装修也很有特点,由大会客室改的lobby有个古色古香的壁炉,坐在这里的沙发上看书休息,很有文艺范儿,另外厨房、电视间等也都一应俱全,还有小网吧供客人免费上网。不过这里房间不多,最好提前预定

在巴尔的摩只待了大半天的时间,第二天一早就匆匆赶往华盛顿DC,后来虽又来过几次,但都是公事活动,没有再游玩参观了,但显然还有更多景点等待着我去探访!

Tips

1)城际交通:

飞机:

最近的大型机场是BWI(Baltimore/Washington Thurgood Marshall Int'l Airport),巴尔的摩南方10英里,DC北方32英里。是AirTran航空公司的枢纽机场,被Southwest并购后也成为Southwest的重要机场,这两家航空公司承担了这里绝大部分航班,到北美各主要城市,以及阿鲁巴、圣胡安等加勒比度假城市,British Airways有到London希思罗的航班。另外需要指出的是这个机场在2010年被国际机场联合会评为北美“食物饮料受欢迎程度”第二名

机场的地面交通见网站 http://www.bwiairport.com/en/travel/ground-transportation ,有常规的taxi/van shuttle;也有专为机场修的火车站,有免费shuttle往返于火车站和各terminal,MTA(Maryland Transit Administration)运营的MARC区域火车和美铁Amtrak都在此火车站停靠,可由此乘火车到巴尔的摩或DC;公交车方面,MTA 17路可以将乘客运至巴尔的摩城郊与城市轻轨接驳处

火车:

MARC火车的1) Penn line连结BWI机场和downtown的Penn Station, 2) Camden line连结华盛顿DC市区和巴尔的摩downtown的Camden station;时刻表和途中停站信息等见 http://mta.maryland.gov/marc-train 

Amtrak的多条路线从巴尔的摩Penn站往北连结费城、纽约、波士顿等大城市,往南可到华盛顿DC以及南方各州主要城市

长途车:

灰狗的巴尔的摩站在downtown附近,2110 HAINES ST,有公交车MTA 27路在此设站(灰狗车站门前的电线杆上有个小站牌,要仔细找),可乘坐此路车到downtown,但两个方向的公车都在一个站停靠,所以上车时候一定要看好是开往哪个方向的

不建议乘坐Megabus往返巴尔的摩,车站不在市内而在东北方向郊区White Marsh Mall,乘坐MTA 35路可到市内(1小时车程,也可打车,25分钟车程,但taxi不多,需要提前打电话预约),White Marsh Mall是个很大的区域,很多商场和停车场,megabus的站上只有个小站牌,偶尔有1-2个穿制服的工作人员,能找到车站实在很难,建议多问几个在这里工作的商场员工或者巡警,否则自己找都是白费力气

2)市内交通:

MTA提供公交车、轻轨、地铁联通市内各地,价格单程1.60,day pass 3.50,儿童老人等有折扣,具体信息见http://mta.maryland.gov/

清晰pdf版system map可由此下载 http://mta.maryland.gov/sites/default/files/MTA-Regional-Transit_0.pdf

3)前文未介绍、我未参观到的景点:

巴尔的摩国家水族馆(National Aquarium in Baltimore)
在inner harbor,这座1981年建成的水族馆,在1979年就被国会指定为“国家水族馆”,虽然联邦并未拨款一分一毫。今天,这个水族馆已经成为美国规模最大的水族馆,年均访客150万,收集展示着660多个动植物物种。我因为去约翰霍普金斯大学访友,所以没来得及前去,但旅伴去过以后,说没有期待中那么好,特别是在买了价格不菲的门票之后。具体信息见其网站 http://www.aqua.org/

Walters艺术博物馆
就在Mount Vernon区,免费参观,收藏了众多埃及、希腊、罗马、中国的古代艺术品,以及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品,Old Master的画作

约翰霍普金斯大学主校园,巴尔的摩艺术博物馆
JHU主校区和医学院分开,在Baltimore城北,古老的建筑,古朴的校园氛围,如果有时间该去领略一下;邻近的Baltimore museum of Art收藏了众多印象派作品,以及巴尔的摩本地画家作品

4)巴尔的摩特色食品:螃蟹制作的各种食品,如Crabcake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