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足迹:平遥古城(以及双林寺)

标签:
平遥山西世界遗产旅游 |
分类: 旅行[中国] |
最早知道平遥,是在余秋雨《文化苦旅》里的一篇文章,从那篇文章我了解到平遥是中国古代商业中著名的“晋商”的发源地之一,这大概也是平遥最出名的一段历史:清道光四年(1824年),中国第一家票号“日升昌”在平遥诞生,随后几年逐渐在中国很多省份设立分支机构。到19世纪40年代,业务进一步扩展到日本、新加坡、俄罗斯等国家。当时,在“日升昌”带动下,平遥的票号业发展迅猛,票号一度竟多达22家,成为了中国金融业的中心之一
但平遥的历史远远早于此,这座旧称“古陶”的城镇,据考证已有约2700年历史,始建于西周宣王时期,自公元前221年中国开始实行“郡县制”以来,平遥一直是作为“县治”的所在地,延续至今,也就是中国最基层的一级城市。因历史悠久,这里保留下大量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化遗存,其中以建筑、城市规划、民俗艺术等最为珍贵。在平遥的短短一天半时间,我无法把所有的遗迹景观参观到,但仅有的游历,让我至今对这座晋中古城心存留恋
[背景介绍]
1997年12月3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第21届大会决定将平遥古城作为整体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同时包括了古城外不远处的两座古寺,双林寺与镇国寺。世界遗产委员会的评价是:平遥古城是中国境内保存最为完整的一座古代县城,是中国汉民族城市在明清时期的杰出范例,在中国历史的发展中,为人们展示了一幅非同寻常的文化、社会、经济及宗教发展的完整画卷。
这里点出了平遥的价值在于汉民族的传统文化特色的保存,而其民居建筑、城镇规划,更是给汉文化研究提供了重要的资源:平遥古城的城墙是明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为防御目的开始修建的,同时城镇也开始大规模重建,至今保持了当时的格局。城内的民居,很多系建于明清年间,建筑布局严谨,轴线明确,左右对称,主次分明,深宅大院诉说着流逝的记忆。也可见精巧的木雕、砖雕和石雕配以浓重乡土气息的剪纸窗花,都惟妙惟肖,栩栩如生。
此外,城郊的双林寺和镇国寺也是平遥古城世界遗产项目的一部分,以其独特的建筑特点和卓绝的彩塑佛像而吸引着众多游客和研究者
[游记]
从晋北的大同,到晋中的平遥,在火车上晃晃悠悠地过了大半天的时间,这段路走同蒲铁路,要7-8个小时,为避免夜车,就要选早上的两趟火车,一个K字头的一个不是,但K的其实是绿皮车,不适合夏天炎热季节乘坐,我们就选择了另一列,软卧187/人,车很空,两个人占据了四个人的软卧包厢,除了中饭去餐车解决外,很安宁地睡到快到站的时候
平遥的县城和古城是分离的,游客的住宿以古城内为主,因为所有景点都在古城之内,显然不必要考虑住到城外去。城内为维护文化古迹,不允许建现代酒店,但遍布大小客栈,也有客栈式的青年旅舍,包括YHA/HI的会员店
在携程预定了平遥城内的天元奎客栈(平遥古城南大街73号,电话0354-5680069,网址http://www.pytyk.com
),298元/晚(如果加100元,可以等晚间退房),在平遥客栈里算是小有些贵的了,但看review意见很好,特别是老板还在随时reply携程上的review意见,对批评、建议做出回应,这让人感觉很好。另外他家也提供免费火车站接送。火车还没到平遥站,客栈就给我打电话了,确认了到站时间。到站后给客栈又打电话要求来接,就出门到站前广场,不少本地商贩骑在载客三轮车上等客人,也有不少直接围上来要求住到他们家的客栈,我说已经预定了,他们就说可以送我到预定的客栈去,给1元钱就可以,我只好不再答理他们
客栈的伙计驾车接我们到客栈,我原先以为古城内不能走机动车,现在才知道除了明清街主街以外都是可以的,但这家客栈却是在最热闹的明清街上,所以只能把车停在邻近街道,再步行到客栈。这客栈是很气派的,建筑结构、陈列摆设都古色古香,面积也很大,深宅大院,住了不少外国游客,店内的服务生还多少都会一些英格力士,前台的交通、游览信息也都是英文写的,没有中文。我们预定的是土炕房,不过只是外观形式而已,即使冬天也是烧暖气而不是真要烧炕的,我们就先check-in后把行李放进房间
平遥古城景点很多,从客栈拿了地图,就出门逐个参观游玩,先去座落于古城中心的县衙,因为这里有古城通票的售票点。目前古城内所有景点打包售票,不零卖,150块钱/人,学生(包括研究生)凭证半价,到每家景点进门时候扫描通票的条形码,每张票每个景点只能进一次
平遥县衙始建于北魏,但保存下来最早的建筑是在元至正六年(1346年)兴建的,整座衙署坐北朝南,呈轴对称布局,南北轴线长二百余米,东西宽一百余米,占地26000余平方米
县衙参观完,就沿着明清街看了几个景点,首先是百川通票号,清代主要票号之一,当年票号财东是祁县城内的渠源浈,经营期间在全国各地设立近30处分号,规模很大
接着来到一家镖局,叫做“同兴公镖局”,当时是由平遥人士、威震全国的武林大师王正清创立,今天在原址开辟展馆,全面系统介绍清代咸丰直至民国初年同兴公镖局创办、发展、及歇业的全过程,讲述了武林镖局方面的知识,很有意思。同兴公镖局沿着明清街往北不远还有中国镖局博物馆,也是类似的展览
接着来到著名的协同庆钱庄,是咸丰六年(1856年)创立的,初设时资本仅有3.6万两,不足日升昌银本的十分之一,只有天成亨票号的二分之一,但经营得力,后期以其资金周转快、业务吞吐量大而获利甚多,赶超了其它票号
沿着明清街往北,不知不觉就来到了市楼,这座跨街而建的塔楼,因楼东南脚下曾有水井一眼,世传“井内水色如金”,所以又名“金井楼”。楼始建年代不详,在清代重修了6、7次,为三重檐木构架,高18.5米,黄绿琉璃瓦歇山顶。底层面阔进深各3间,占地133.4平方米。平面呈方形,南北向为通道,东西筑砖石台基,四角立通柱,外包砖墙。因为这个景点不包括在通票,每人另花了5块钱,上到楼顶,俯瞰平遥民居布局、明清街的热闹景象
这一天在古城参观的最后景点是“蔚字五联号”的蔚盛长和蔚泰厚,这本是介休侯氏在平遥县的买卖,起初开办的是绸缎店,后来侯氏眼见邻居日升昌由颜料庄改为票号后生意兴隆,就挖了日升昌的墙角,聘了日升昌的副经理毛鸿来,将绸缎店改组为票号。毛氏锐意经营,使票号业务蒸蒸日上,并且将原先的侯家的几家店铺都改为票号,实行联号经营,与日升昌竞争
从这两家票号出来,天色将晚,距离大部分景点的关门时间很近了,就回到天元奎客栈吃晚饭,在古城享用传统美食也是这次旅游的一件乐事,推荐的菜品包括平遥牛肉,以及干煸莜面、栲栳栳等面食,这些我们连着吃了几顿都不觉得厌腻。对天元奎客栈,还有特别的一款推荐,他家的烧茄子很好吃
明清街和市楼的夜景也很美,街上到很晚也仍是游人如织,很多酒吧更是热闹非凡
这一晚睡在客栈的炕上,感觉上与一般的床也没什么不同,第二天一早就起床,洗漱收拾后仍在客栈餐厅早饭,尽管房价不包括早餐。这一天的计划是一早去双林寺,听客栈老板建议双林寺和镇国寺去一个就够了。找客栈前台帮忙找了去双林寺的电瓶车,谈好价钱,50块钱往返,参观时间任意,司机在门口等。又把房间退了,行李寄存在前台
到双林寺后的路程总觉得有些危险,小电瓶车和机动车走在同样的路上,其实有公交车,从平遥古城门口、火车站可以坐到双林寺路口,但还需要走一段路才能到景点。双林寺门票自理,25块钱/人,学生(研究生)凭证半价。后来在寺内见到驴友,聊天才了解到他们是在街上自己找的司机,往返40块钱,并且可以由司机带着进寺内,门票半价,这才知道亏了。这些电瓶车都是私人承包经营的,街上有不少小广告,确实随时都可以找到
双林寺位于平遥古城西南六公里的桥头村,原名“中都寺”,北宋时改名,历代曾多次维修,目前所见基本为明代遗留。整座建筑群坐北朝南,占地15000平方米左右,东为禅院、经房,西为庙群,由十座殿堂组成三进院落。寺中以唐槐、宋碑、明钟、壁画最为吸引人
在双林寺里参观花了一个多小时的时间,加上往返路程共1个小时,回到平遥城内时间已经不早了,街上又开始游人如织。我们继续逛城内的景点,先去了城隍庙街上的城隍庙和文庙
目前可见的城隍庙庙宇为明清时代遗留,保存很完整,最大特点是“庙中有庙”,城隍庙、财神庙、灶君庙三庙相连,构成“联袂同受香火”的景致,其中城隍居中,灶君、财神各占左右
平遥文庙乃中国现存最早的文庙,始建年代不详,主体建筑大成殿据殿内题记记载,重建于金朝大定三年(1103年),也就是现存可见的建筑,其余建筑经考证皆为明清时代遗留。目前这里开辟为中国科举史展,规模很大,展品丰富
文庙旁边是“平遥大戏堂”,可惜这一天不开放,只能在门口看看,“大戏堂”原名“礼乐堂”,始建于清康熙年间,曾为官绅、商贾的休闲、社交场所,当地人为宣传旅游,总把它和巴黎的红磨坊相比
从城隍庙街回到明清街,就觉得肚子饿了,赶紧找地方吃饭,街上到处都是酒吧、餐馆、很多是客栈开的,我们就找了一家看起来气派一些的,依然点了平遥的牛肉和面食,因为天气炎热,还买了几根冰棍消暑
吃过午饭继续逛景点,这次来到古城的东大街,先参观了商会博物馆,是2002年在原平遥商会旧址创办的。光绪七年,祁县渠家在这里开办了汇源涌票号,宣统三年(1911年),平遥商会买了作商会会所用,解放后改组为工商业联合会。今天的博物馆则是展示平遥商会的历史,以及商会对商业的影响等
附近的景点还有华北第一镖局,其实也是个博物馆,介绍了清代中叶华北地区保镖行业中的杰出人物,以及所在镖局的资料,博物馆后院辟有练武场,也常吸引不少游客。东大街和西大街交界处的汇武林也是一家镖局主题的博物馆,内容与其它几家镖局博物馆大同小异
古城内的景点,最著名的恐怕就是日升昌了,我们前一日在西大街看完蔚家联号,就没来得街看日升昌,今天再来,时间足够。日升昌票号是中国第一家专营存款、放款、汇兑业务的私人金融机构,成立于道光三年,由平遥县西达蒲村的富商李大金出资,与总经理雷履泰共同创办。总号设于平遥县城,占地面积1600多平方米;分号则多达35处,遍布全国,所以终以“汇通天下”闻名。日升昌旧址于1995年开始大规模整修开发,后开辟为“中国票号博物馆”
按计划,日升昌之后要上古城墙参观,沿着西大街来到西门,才发现只有南北门可以上城墙,而东西门只有下城墙的出口。这是若干电瓶车司机很灵敏地围了上来,我们没有答理,走出西门外看了一下城门,再回来随机问了几个电瓶车司机,找了一个相对便宜的,5块钱,到北门去
平遥古城墙上城也是包括在通票里的,所以不需再付钱。中国目前还存在的完整的古代县级城墙不多,平遥是其中之一。平遥古城始建于西周,明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在西周旧城基础上扩建到今日的砖石城墙。城池平面呈方形,城墙围长6157.7米,墙高6-10米不等。墙外筑护城壕,深、宽各一丈。共有6座城门,城门外均有吊桥、瓮城。四周各有角楼。墙体每隔60米筑观敌楼一座,共有72座观敌楼。洪武以后,景德、正德、嘉靖、隆庆和万历各代均进行过大的补修和修葺,更新城楼,增设敌台,增修瓮城等,使平遥城墙规模完善。清代初期,康熙四十三年因皇帝西巡路经平遥,而筑了四面大城楼,使城池更加壮观。我们从北门上城,沿着城墙上的步道走到东门下城,好在游人不多,可以享受安静
从东门下城后,已经快要日落了,趁着光亮参观了此行最后一个景点清虚观,这座道观原名太平观,始建于唐高宗年间,几经易名,至清代复称“清虚观”至今,坐北向南,前后三进院落,总占地面积5890平方米。和其它景点熙熙攘攘的人群不同,这座道观内倒是十分安静清雅
回到客栈的路上,穿过了几条寻常街区,而不是游人集中的几条街,发现很多美术、建筑专业的学生在画城内的民居,就在寻常的路口,就能看到年轻学生三两一伙儿,或是独自的坐在小板凳上,聚精会神地在画板上创作。街上还有当地村民在晒稻收割的水稻,就晾晒在村外的水泥路上
天色已黑,回到天元奎客栈晚餐,平遥的最后一顿饭,还是牛肉、面食,饭后又和老板、伙计闲聊了一会儿,找老板叫了开车的伙计过来,看时间差不多,就送我们去平遥火车站,坐火车回北京了
[tips]
1,交通:如非自驾车,平遥古城可乘火车到达,平遥火车站距离古城步行10-20分钟,可乘坐小贩的电瓶车,收费一般1块钱,也有一些古城的客栈提供接送;乘飞机要到太原机场。古城内景点靠步行即可。双林寺、镇国寺可在古城内找司机包车前往,40-50元
2,住宿:古城内客栈众多,可以在携程等网站参考review意见预定,临时找也可以;古城内也有YHA青年旅舍
3,夏天天气炎热,注意避免中暑
4,特产食品:平遥牛肉、各种面食
5,古城景点打包卖通票,双林寺、镇国寺要另买票,学生(研究生)半价
6,古城内景点众多,推荐先看最著名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那几个5A级的),如城隍庙、文庙、日升昌、县衙、古城墙等
后一篇:中国足迹:安阳殷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