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遗产在英伦(8):海事格林尼治

标签:
格林尼治格林尼治天文台本初子午线世界遗产伦敦英格兰文化 |
分类: 旅行[欧洲] |
本部分内容整理改编自本人blog文章 《美猫的英伦日志:10月5日,海事格林尼治》 ,如需查阅更详尽攻略信息,请点击进入原文
~~~ ~~~ ~~~
1730年的一天,在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哈雷台长的家里,来了两位不寻常的客人,这让哈雷家的老仆人盖瑞感到万分奇怪。平时的访客都是社会上层的科学家、文化名人、至少也是天文台的公务人员,这一天的两位客人,却衣着破旧,身上还散发着厚重的机油味,分明是街口钟表店里的匠人!
仔细看,这两位钟表匠也有差别,年长一些的,两鬓皆白,老成持重,说话慢条斯理,他叫乔治.格拉罕姆(George
Graham),老仆人总听到哈雷台长提起他,也算是老熟人了;另一位年轻的,虽然衣着简陋,但目光炯炯有神,透出年轻有为的锐气,老仆人看了名帖才知道,他叫约翰.哈里森(John
Harrison)
两位客人进入哈雷的书房后,盖瑞照例端茶送水,间歇里,他看到主客三人正围绕着一张图纸在热烈得展开讨论。他想不明白这次主人又被什么科学问题迷住了,更没有想到,这张图纸,最终改变了人类历史的进程!
格林尼治皇家天文台第二任台长,著名天文学家哈雷,哈雷彗星就是以他命名
航海钟的发明者,英国的钟表匠约翰.哈里森,技术帝改变世界,他算是一个例证
[背景介绍]
格林尼治(Greewich,旧译“格林威治”,但实际上w不发音,所以音译“格林尼治”其实更恰当),本是大伦敦地区东南的一个小镇,因曾座落于此的格林尼治天文台而享誉世界:这座天文台始建于1675年,那时英国航海事业高速发展,如何精确地在海上掌握时间的问题就变的十分重要,这就需要时间的精确测量技术,关系到天文观测。一次导致英国海军舰队全军覆没的海难,促使查理三世国王最终决定在距伦敦市20多公里的格林尼治公园里建造皇家天文台,用于进行相关经度测量以及时间测定等的研究。
皇家除了建立天文台,还设置了一笔2万英镑的奖金,用于奖励能最终解决海上时间测量难题的人。所以,当时无论天文台还是其它科学机构、乃至民间,都有人在进行探索。一种思路是依靠精准的天体观测,这样可以确定格林尼治时间后推算海上的本地时间,或者在海上直接观测;如果从格林尼治时间推海上时间,或者说要准确知道从启航后经历了多久时间,就需要精准的计时器,而传统的是使用依靠钟摆作用的钟,在风浪颠簸的海上,钟摆很快就会失去精确性,所以,如何设计制造更精准的海事钟表,也成为重要的课题。
肯特郡的钟表匠John
Harrison,就这样登上了历史的舞台:他出生于1693年,是一位木匠的儿子,通过自学掌握了钟表制造原理和技能。1730年,他带着研究了4年的航海钟设计方案离开家乡前往伦敦,拜会了当时格林尼治天文台台长哈雷。后者友善地接待了他,并把当时英国最优秀的钟表匠George
Graham介绍给他。Graham对Harrison的设计方案大感兴趣,鼓励并且出资赞助他进一步研究、实现这个设计。6年之后,哈里森的第一台航海钟(史称"H1")问世,之后迅速被介绍给Greenwich天文台的专家委员会乃至整个科学界,但哈里森并不满意,他决定继续潜心设计更好的钟。又过去了近20年,1755年的时候,哈里森航海钟已经修正到第四代(这四代钟分别称为H1/2/3/4,期间在原理上曾有重大修正,据说哈里森去世前一直致力于H5的开发,这执着精神实在难得),这一次发布后,终于得到了最广泛的认可,开始应用到世界各地的航海活动中。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样的发明创造,为人类带来的收益是巨大的
在哈里森在航海钟设计上做出贡献不久,在天体观测方面也有重大进展,其中最重要的是,格林尼治天文台在新任台长、杰出的天文学家埃里(Sir
George
Airy)的领导下,更新了设备,利用“子午环”方法建立“埃里中星仪”,据此测定了格林尼治平太阳时,成为当时世界上测时手段最先进的天文台之一。随着许多国家相继建立天文台来测定地方时,国际上为了协调时间计量,在1884年于华盛顿召开国际经度会议,决定采用当时大部分航海船队通用的格林尼治时间,也就是以通过格林尼治天文台“埃里中星仪”所在的经线,作为全球时间和经度计量的标准参考经线,称为0°经线或“本初子午线”(prime
meridian)。此后,不仅各国出版的地图以这条线作为地理经度的起点,而且也都以格林尼治天文台作为“世界时区”的起点,用格林尼治的计时仪器来校准时间。
虽然格林尼治天文台对科学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并以此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但他的结局多少有些尴尬。运营了170多年后,由于伦敦工业的发展和由此带来的空气污染,到二战期间格林尼治已经不适合进行天文观测了,在1948年起,天文台被迫迁往英国东南沿海的苏塞克斯郡,迁址的天文台仍叫皇家格林尼治天文台,而旧址则成为航海、天文博物馆,除了继续陈列用于标示“本初子午线”的埃里中星仪,还有很多天文台早期使用的观测仪器
但历史是不会被遗忘的,后世人们以各种方式怀念那些做出了巨大贡献的先辈,他们的贡献本身也被世代学习。在1997年UNESCO世界遗产会议上,通过决议,将格林尼治天文台以及附近的女王行宫、海军学院等连同Greenwich
Park一起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项目名称就叫“海事格林尼治(Maritime Greenwich)”
[游记]
一早起床出门,坐地铁到Tower
Hill站换乘DLR轻轨,直接可到Greenwich,到Greenwich站下车出站,沿着路标走呀走。这里路标很细,Greenwich天文台、博物馆、海军学院等景点都是分开标明的。虽然路标很清楚,我觉得这里行走的距离比往日多很多,从Greenwich地铁站到Greenwich镇子中心就走了20多分钟,又用了10分钟走到Greenwich
park,天文台、博物馆等重要景点、UNESCO sites都在这个公园里。到公园看全景地图,才发现犯傻了,DLR距Greenwich
park最近的站是cutty sark,而非Greenwich
Greenwich
Park本身就很漂亮了,正是秋色满园的时节,落叶铺满了望不到边的草坪,踩在脚下发出窸窣的声音,小学生正成群结队在老师带领下做游戏,穿过公园的南半边,就来到座落于公园正中的皇家格林尼治天文台。
在Greenwich
park的中心,是一座小山丘,从公园里到天文台要走一段上坡路,随着高度上升,视野逐渐开阔,到山顶上已经能俯瞰整个格林尼治地区了
从皇家天文台院外,就看到了著名的“为世界指示时间的钟”,隔着铁栏杆,就看到院子里的本初子午线标识,不过有树荫挡着,无法看清全部。有不少游客探着头尝试各种姿势想看到更完全的标识,因为从最近几天,这里开始卖门票,所以很多游客就不打算入内参观了
从院外的侧门进入,很快就来到售票处,这里用大号字体、各种主要语言醒目地写着“时间与经度的发源地”。门票成人7英镑,我再次掏出我的学生卡晃了晃,立减2镑钱,这也是我这次购买的所有公园门票里学生折扣最大的
进了老天文台的院子后,先做最重要的事,拍照本初子午线,这里大概常年都是人头攒动,即使如今收费了,也依然如此。照相也是要排队的,刚好有两位中国游客照完,我就让他们帮我照了一下,之后我就等着有空隙可以照一张没有人的子午线标识,后来发现这个很难。看别人摆各种臭美姿势和子午线合影,也是种乐趣,虽说大部分还是中规中矩的左脚右脚各占子午线一侧代表跨越东西半球的身位。最逗的是一队小学生,依次站定,每个人都跨着子午线
拍照完就进天文台的小楼里看展览,这里的展览让我觉得7镑钱的门票还是值得的,至少让我懂得很多科学史的知识。已经介绍天文台是为解决航海中测时间的问题而建立的,并且还有奖金鼓励天文台以外的人士参与研究,这里的展览也是展示这些研究的状况
哈里森设计的航海钟
钟表的技术进步
除了时间研究历史的展览,老天文台还陈列了众多老观测仪器供游人参观,如传统的天文望远镜等,历代天文台台长的塑像也被陈列着,他们和其他科学家的办公室也原样呈现在游人面前
参观完格林尼治天文台的展览,我又重新来到本初子午线标识近前,这里仍然围满了喧嚣的游人,但我却觉得它更多了几分庄重,虽然科学的进步给这个世界带来的不纯粹是幸福,但在一个特定时代里,有那么多人对科学事业的奉献,仍然是人类文明史上最光辉的一部分,而本初子午线的存在,就彰显着科学史上那最“原生态”的时代
在Greenwich,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认了多个遗址作为世界文化遗产Maritime
Greenwich项目的组成部分,其中皇家天文台和女王行宫Queen's House都是包括到National Maritime
museum里面的。从皇家天文台参观完,我就原路返回格林尼治公园大门口,海事博物馆的主展览区就座落在一进门的地方
虽然没有严肃统计过,格林尼治的国家海事博物馆在世界同类博物馆中绝对属于规模最大的之一了,历史各个时期、各个相关主题的展览让人眼花缭乱。幸运的是这里采用捐赠制门票,没有强制收取(除了一个似乎是关于海洋保护的专题展览是售票的,我没有入内)。
因为时间有限,很多展厅都是匆匆走过,也许最该受到关注的是欧洲早期航海史的展览,展览以从欧洲向西“发现”并“征服”美洲、从欧洲向东打通远东商贸两条路线为基础,展示了欧洲从航海事业走向殖民主义扩张的历程,有舰船模型、船队的器物等展示,配以地理知识讲解等,很多小学生也在参观,认真地在笔记本上记录着。展厅里也陈列有大量相关主题的艺术品,例如以那位Behring船长(白令海峡得以命名的航海家)事迹为背景创作的油画
早年的航海图
油画:Behring船长的最后岁月
但是,我到今天都印象深刻的是以远东贸易为主题的展览,显然这也是英国的航海事业中不可缺少的篇章。这个展览以印度、中国晚清社会和英国商团的交流和冲突为主线,通过老照片、历史文献、舰船模型等,配以历史事件回顾、背景分析等,着重探讨英国是否应当以贸易为理由对远东地区的政治进程加以干涉、操纵,特别是东印度公司的历史,在展览中被着重强调。展厅内设置了一块巨大展板,参观者可以自由留言在展板上写明自己的观点。我没有写什么,但看了一些留言,虽然两种极端声音都有,但大部分还是很“辩证”的,觉得虽然侵害了远东地区各国的主权,但也促进了贸易的发达
英国商队与清政府谈判
关于英国商队合法性的展板,访客自由发表意见
类似的主题展览还有关于非洲奴隶贸易、拉丁美洲殖民活动的,也是以照片、档案等为主要展品,思想呢,还算是积极向上的。另外还有一些规模稍小一些的展览,例如探索北极南极的展览、海军发展历史的展览等等。总之,和航海历史相关的,算是包罗万象吧
从海事博物馆出来,看时间已经消耗太多了,就没有再前往Queen's
House,而是返回Greenwich小镇吃饭,路上看到多家越南菜馆和中餐馆,想起不少网上的推荐
后来,我就走进了这家“大碗面”,要了一罐芬达,点了一盘鸡蛋炒饭,因为很久没有吃过这道名菜了,这家饭馆很实惠,3.5镑钱的炒饭盘子很大,以致我浪费了不少
离开Greenwich之前,仔细看了一眼这个小镇,或许因为旅游景点的关系,这里显得有些过于嘈杂了,但从街边那些历史建筑来看,这里定然也曾有着悠远的故事。想到那些未及探访的景点,如海军学院、Queen's
House等,就觉得什么时候一定会再来一次的
回程的时候长了记性,没有再走回DLR的Greenwich站,而是沿着路标到Cutty
Sark站,果然比Greenwich站近了不少,于是进站乘车前往Westerminster去
[tips]
1,交通:自驾车沿A2公路可到Greenwich公园南门;公交乘坐DLR轻轨到Cutty Sark站
2,格林尼治天文台与海事博物馆均每日开放,10am-5pm(提前半小时停止入场)
天文台门票成人7英镑,学生优惠价5英镑,海事博物馆免费入场(专题展览收费)
更多访客信息等请见NMM官方网站
http://www.nmm.ac.uk/
前一篇:世界遗产在英伦(7):邱园
后一篇:世界遗产在英伦(9):伦敦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