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世古文《尚书》是伪作
(2009-07-28 09:07:59)
标签:
文化《尚书》伪作 |
分类: =【山南隨筆】= |
近日,江城气候凉爽,不热不燥,不闷不寒,乃读书良辰。翻读《曾国藩家书》,山西古籍出版社2006年1月第2版。其中一篇《与纪泽儿书》是曾国藩在咸丰九年六月十四日写给儿子纪泽的,在这一封书信中写道:
“我朝儒者,如阎百诗、姚姬传诸公皆辨别古文《尚书》之伪。孔安国之传,亦伪作也。盖秦燔书后,汉代伏生所传,欧阳及大小夏侯所习,皆仅二十八篇,所谓今文《尚书》者也。厥后孔安国家有古文《尚书》,多十余篇,遭巫蛊之事,未得立于学官,不传于世。厥后张霸有《尚书》两百余篇,亦不传于世。后汉贾逵、马、郑作古文《尚书》注解,亦不传于世。至东晋梅赜始献古文《尚书》并孔安国传,自六朝唐宋以来承之,即今通行之本也。”
上面曾国藩写给儿子纪泽的书信中这段文字里所提到的人物,其中,阎百诗是清代的阎若璩,擅长考证,博通经略历史,著有《古文尚书疏证》,证明古文《尚书》二十五篇及孔安国传皆为东晋人的伪作。姚姬传,也就是清代著名的古文家姚鼐。马、郑是汉代有名的注释家马融和郑玄。书信的这段文字还是好懂的,从其中可以知道,真正的古文《尚书》早已失传,传世的古文《尚书》是伪作。
《尚书》是儒家经典之一,又名《书》。“尚”即上古,“书”是指书写于竹帛上的历史,“尚书”即“上古的史书”,汇编我国上古历史文献和部分追述古代事迹著作,包括商周两代统治者的一些讲话记录。《尚书》所录,为虞、夏、商、周各代典、谟、训、诰、誓、命等文献。其中虞、夏及商代部分文献是据传闻而写成,不尽可靠。如今所见的古文《尚书》不是最原初的“版本”,已几经变数,几经聚散,极其复杂曲折。但不可靠也罢,伪作也罢,流传于今的《尚书》,其文学影响力仍旧不容质疑。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