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有限的生,无限的魂

(2009-07-26 21:58:38)
标签:

海上钢琴师

电影

感触

影评

文化

分类: =【山南隨筆】=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有限的生,无限的魂

 

                                         口文德科

 

“为什么不下船看看?一次,就一次。”

 

“你们岸上的人,把时间都浪费在问为什么上了,冬天刚到就等不及夏天,夏天来了又害怕冬天的降临,总是在寻找不属于你的,四季如夏的世外桃源,我并不适合这样。”

 

这是两个男人的对白。他们依着船栏,海风徐徐吹佛着身躯,他们站在船上凝望海洋和陆地。回答的男子是丹尼布得曼T.D莱蒙1900,影片《海上的钢琴师》中的主人翁。问话的胖男子是他的唯一知己迈克斯。1900的一生都在船上渡过,从未离开甲板下的海水到过陆地,他的名字从未出现在任何的学校,医院,教堂,球场,大海就是他的故乡。

 

影片在悠扬而迷离的音乐伴奏下开始,一段台阶,上面坐着一个头戴灰色礼帽的胖男人,手在擦拭一支陈旧的金色小号。他在自言自语:“我现在仍自问离开海上都市,是不是正确选择。不仅仅是指那份工作,实际上,是像那样的朋友,真正的朋友,一生仅有的。如果你决定回到陆地,如果你想找回那种感觉,脚踏实地的感觉,也因此你再也听不到那种天籁。但是,正像他常说的那样,只要你有个好故事,你永远不会完蛋,还有一个能倾诉的人。问题是,我的故事,别人半个字都不信。”这个胖男人是迈克斯,他的一段回忆独白,把我们带到一段未知的故事里。

 

1900年的一天,油轮弗吉尼亚号载着略带倦意的人群在纽约港靠岸,在美梦和人生理想的鼓动下,黑压压的人流涌下船,投向他们认为充满可能性美好的地方美国。人群散尽,船上顿时沉寂。于是,船上的添煤工人丹尼偷偷跑到餐厅搜罗乘客遗落下的贵重物品,结果一无所获,失望之余,他在钢琴架上发现一个漂亮的婴儿。他抱起婴儿,望着婴儿清澈的眼睛,十分惊喜,丹尼收留了这个孩子。为纪念在新世纪的第一年的第一个月发现婴儿,丹尼为婴儿取名丹尼布得曼T.D莱蒙1900。从此,1900成了婴儿的名字。1900被丹尼发现的时候躺在钢琴架上,这似乎就冥冥之中注定了这个孩子传奇的钢琴人生。

 

后来,丹尼在添煤时意外受伤,不幸离开了人世,当时1900只有8岁,懵懂的他在面对生离死别前迷茫时,却听见远处传来美妙动人的声音,他回过头,身边一个女人告诉他,这是音乐。

 

在人预料之中,黑白的琴键在他的指尖跳跃,美妙的旋律自然天成,与生俱来。长大后的1900成了弗吉尼亚号乐队优秀的钢琴师,有着很高的声誉。他在船上与号手迈克斯相识,两个人十分投缘,从此成了知己。迈克斯问1900,弹琴的时候在想些什么。1900说,昨晚是在一个美丽的国家,女人发梢香气四溢,阳光明媚,到处都是危险。弹琴的时候,1900的思绪就像音律,无形却任意蔓延,而每一次都到达不同的地方,伦敦市中心,乡间飞驰的火车,烈焰熊熊的火山边,或在世界最大的教堂尖顶下瞻仰圣容,他的思绪在旅行。

 

迈克斯十分欣赏1900的音乐才华,但对他固执不肯下船踏上陆地感到困惑,他希望1900能向世人展示自己的才华,得到更多人的赏识和承认,名利双收,买栋豪宅成个家,过上优越的生活。但对1900而言,世人向往的生活对他而言是遥远的,无法把握和理解,也因此失去诱惑力。他宁愿一直在船上听海浪声,安之若素。他的内心平静,安于生活和音乐带给自己的快乐。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爱情,或许可以彻底改变一个人的内心观念和选择,也或许最终不能。1900也曾试图下船。因为爱情。那一天他正在船上弹奏,一个清秀的女子透过船窗的玻璃看他,四目相对,他似乎在那个女子的眼神里找到了从未有过的温暖和安定。他爱上了她,在她下船后,1900十分的痛苦,他想去找她。最后,迈克斯的劝说和他对爱情生活的憧憬趋使了他,他决定下船,登上陌生的陆地,去过另一种生活。临别之时,他摘下礼帽,和所有船上的朋友拥抱。感觉这是影片最感人的一幕,一个从未离开甲板下的海水走上陆地的人,终于要决定踏上陆地,告别过去自己一直信仰的生活,选择过另外一种未知而迷离的生活。忧伤,心痛,不舍,憧憬,企盼,在同一时刻渗透人心。

 

拥抱结束,1900戴上放置在行李箱上的礼帽,提起行李箱缓慢地走下船梯,一阶一阶,没有从容之感。走到船梯的一半,他停下来了,他茫然的看着陌生的城市,陌生的人流。看得出,他还在作选择。凝视的眼神里似乎带着沉痛,他突然拿起礼帽抛向远方,礼帽落在海水里,这一抛,其实才是他作出最确切选择之时。看着飘荡在水里的礼貌,他显然有了一种轻松。他又返回了船上。他清楚这样的选择才是自己内心最真实的声音。这一次,他真正决定了余生与海水一起渡过。

 

直到许多年后,早已离开弗吉尼亚号的迈克斯,偶然发现破旧的弗吉尼亚号就要被炸掉,他坚信1900在船上,几经周折,最终找到了他。

 

迈克斯问:“这些年你是怎么过的?”

 

“我在弹琴,即使外面在打仗,即使没有人在跳舞,即使炸弹从天而降,我一直演奏,直到船被拖来这里。”1900沉郁着说。

 

迈克斯畅想与1900组建一个乐队,想象大红大紫,他劝说1900上岸去。但是1900执意不肯下船。

 

这一次,是1900与知己迈克斯的永别。1900说:“整座城市,你永远看不到尽头,尽头!在哪里?告诉我尽头在哪里好吗?那天我在船梯上感觉很好,还穿着大衣,风度翩翩。我决心下船,意志可以很坚定,这些都没有问题,我不是因为看到了什么才不下船,迈克斯,是因为我什么都看不见。那些漫无边际的城市,可以说,什么都不缺,就是没有尽头,我看不到尽头,世界的尽头。比如钢琴,琴键有始有终,你知道琴上88个键,一个不多,一个也不少,琴键是有限的,但你是无限的,在这些琴键上创造出来的音乐,那才是无限的。但是那时站在船梯上要下船时,摆在我面前的琴键成千上万,永远数不完,根本没有尽头,这样的键盘是无限大的,我根本就无法去演奏,这不是为凡人准备的,这是上帝的钢琴。就连街道都已经数不清了,一个女人,一间房子,一块属于自己的地,一道窗外的风景,一种死亡的方式,所有的问题都涌到面前,不知尽头。而我就出生在这里,世界从我身边经过,但一次只有两千人,这里有梦想,而又永远不会超出船头船尾,可以再有限的琴键上表达无限的快乐,这才是我的生活。陆地,对我来说,是太大的船,就像女人太漂亮,旅途太长,香水太浓,这支曲子我不知道从何弹起。我永远不会离开这条船,不过,我可以结束自己的生命。对陆地上的人来说,我是不存在的,迈克斯,除你以外。就只有你知道我在这里,你是少数派。我不下船了。”听着1900生前最后说的话,迈克斯泪流满面。

 

迈克斯走出船,船工们卸下船梯。船远离岸口,六吨半的炸药一阵巨响,火焰腾空,裹着神奇的灵魂飘向天堂。

 

蓝色海洋是有生命的,黑白琴健与雪白浪花共舞,表演无疑让生命赋于了更多美妙的韵味。《海上钢琴师》是意大利导演托纳托雷的作品之一,与其另两部影片《天堂电影院》、《西西里的美丽传说》一起被人定义为“寻找三部曲”。在《海上钢琴师》里,1900实际上在做一种选择,是选择自己一直可以简单且适应的生活,还是选择一种扑朔迷离却可能美好的生活,前者在选择者的心里是一种有限,后者却是无限,前者很好控制,后者却难以把握。是要有限的安定,还是要无限的不确定。选择充满矛盾。1900,他选择生活在有限里,却拥有无限。这或许正印证了导演托纳托雷是在寻找,寻找一种在有限与无限中做出选择的决然和方式。最终,无论怎样选择,都是有限的生,无限的魂。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